开场白:
各位老师,晚上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共聚一堂相互交流和学习。
本次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全国中小学系列武术健身操》之英雄少年第一课。
本次说课我会从以下7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课程设计方案: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重难点5、说教法和学法6教学过程7教学反思
《全国中小学系列武术健身操》是以中国武术为主要内容,以广播操为基本表现形式,以传承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指导思想,从而达到丰富中小学生大课间内容,增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体育锻炼形式。
本课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武术操基本动作之外,还要讲明所学内容对发展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质的作用,让“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这套操的创编既注意运用传统武术动作,体现武术健身操的民族性,又考虑到当代社会文化特征,青少年的审美观和心理需求以及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需要。
所以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武术操是以中国武术为主要内容,以广
播操为基本表现形式,展现了武术运动体育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
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规范其行为方式。
而本套武术操—《英雄少年》是以长拳基本动作和运动风格为基础,汲取了太极拳、少林拳、南拳和健身气功的技术元素,姿势舒展大方,动作刚劲有力,有助于中学生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锻炼过程中,提高感知、记忆、想象、注意、思维、判断等多方面的心理能力,丰富武术技术技法,了解武术文化内涵。
同时本套操音乐伴奏雄壮有力,热情奔放,体现出中学生英姿勃发,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英雄少年”我将分为5课时学习,本次课是单元中的第一次课。
该课在单元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前面基本动作的学习与掌握有利于以后动作的学习,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一定的武术基础,树立学习的自信。
而对于学习武术广播体操英雄少年的14级学生,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年龄特征是模仿性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却普遍懒散,做事无激情;有时敢于表现自我,但是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却有很大的差异。
同时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只是一知半解,大部分来源于影视上武打明星的表演,而忽略了武术本该具有的特点,那就是“习武先习德”,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展开教学,并在教学中渗透武德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普遍的困难和问
题,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作不到位,方向可能会混淆,手、眼、脚不能很好地配合。
根据学生的这种普遍的现象,运用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成效。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情况的了解。
更能有效地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学生能用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参与到学练武术
操和游戏当中,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学练掌握1-3节武术操的正确动作及套
路。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练习,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协调等身
体素质。
4、心理健康目标:在练习过程中乐于学习和展示自我,体验合
作、创新和成功的乐趣。
5、社会适应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而本课的教学重点:套路动作方向和路线
教学难点:眼神与动作的统一
为了在教学方法中运用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讲解示范法、自主练习法、分组讨论法、综合评价法、德育渗透法而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展示评价法掌握套路动作方向和路线,克服眼神与动作的统一,达到积极参与学练武术操和游戏中,并能在练习过程中乐于学习和展示自我,体验合作、创新和成功的乐趣,建
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真正掌握1-3节武术操的正确动作及套路,从而发展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教学过程分为4个阶段:1、热身阶段2、课的准备部分3、课的基本部分4、课的结束部分
1、热身阶段
(1)为了加强组织纪律性,明确教学目标。
将武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课堂常规,从师生互行“抱拳礼”问好开始。
然后教师以广播操、长拳、太极等动作为切入点,导出教学内容。
(2)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让学生进行反向口令练习(3—5次)。
2、课的准备部分
(1)热身跑(4′)过程中由教师带领成一路纵队在《男儿当自强》的伴奏下绕篮球场慢跑。
目的: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增强准备活动的效果。
(2)热身操(5′)。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热身操,热身操里融合了拳、掌、勾基本手型和弓、马、仆、虚、歇基本步型,为学习武术操做好准备。
目的: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情绪,营造积极向上的上课氛围,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
3、课的基本部分
习武先习德,首先介绍抱拳礼的寓意,并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抱拳礼的动作。
感知技术——解释技术
1、尝试性学习:分四个点,每个点上有操的动作顺序视频和动作要领。
根据视频要领,组织学生自主学练,学着做三节武术操。
学生以宿舍为单位组,每组有小干部负责进行。
2、引导性学习: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通过教师在每个点进行示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挑选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这个点。
3、直观性模仿:通过能力强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模仿练习。
4、教师以口令为信号,学生在每个点进行模仿练习。
这里主要突破教学重点:动作线路清晰。
组织练习——进行练习
1、教师镜面示范“武术操”,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组织形式:倒金字塔形,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分解动作练习,加上哈哈哈口令。
要求学生动作到位,力度到位。
2、教师口令,学生集体练习,使学生能在没有领操的情况下进行练习。
这里主要突破教学难点:手型、步型正确到位。
检查错误——巩固提高
1、游戏“哈哈镜” :两人一组,面对面做的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就像照镜子一样。
这里学生的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达到巩固提高的目标。
2、分四组,一组组进行演练,其他小组进行纠错指正。
一个学生在
做,三个学生在检查,相互之间互帮互助,使学生的动作到位。
运用以上纠错方法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考查评价——独立演练
1、分小组组织进行独立演练,组长负责。
推选出较好的学生。
学生自评
2、小组汇演。
代表小组进行表演,推荐出更好的学生。
学生互评
3、教师评价。
老师进行评价,提出易错的地方和改进的方向。
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能独立的练习,记住动作路线,使动作能连贯有序。
通过评价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使学生的学习可持续发展。
活动游戏:
4、课的结束部分
1、整理放松:
方式:集体进行放松操练习
目的:让学生在一段清新、优美自然的音乐伴奏下放松身心,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2、师生互行“抱拳礼”道别。
目的:上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
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
教学反思
第一、课中我主要采用一首《男儿当自强》和《太极拳音乐》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用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小组合作与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操的兴趣,同时通过完整演示和分解示范教学的方法进行整套动作的学练和串联。
教师也是想通过让学生“自学——质疑——示范——演练”等步骤,鼓励并激发学生亲身尝试武术操单个动作及整套动作的串联,从中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挑战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完成学习武术操技巧,自主学习武术套路,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第三、通过自己的游戏改编,首先想把枯燥无味的武术教学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运动项目;其次想把武术教学融入到游戏当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最后是想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