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基础理论.pptx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基础理论.pptx

第2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基础理论
§2.1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 §2.2 城市空间与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原则 §2.3 地下空间生理与心理学 §2.4 地下空间开发的几个技术问题 §2.5 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 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
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口与业务管理机构向城市中心部位集中,要求立体化开发 城市空间,形成新型城市结构。地下空间开发范围如表3.2.3。
2 城市空间与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原则 三、城市空间的分类
1.城市空间按层次的分类:地面、上部和地下空间(图2.1.2)
城市空间
地面空间
上部空间
地下空间
道 路
低 矮
绿 地
水 域

高 架
高 层
2 城市空间与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原则
二、城市容量的拓展
拓展城市容量的第一步是保持各城市功能协调发展。拓展城市容量的根本方法 是开发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上部空间、地面空间、地下空间,首先开发利用地面空间,其次是 上部空间,最后是地下空间。
城市空间的拓展方式: 1.外延式水平方向扩展:增加城市用地为主; 2.内涵式立体方向扩展:增加上部、下部空间为主。 两者互不排斥,可独立或同时存在。
(3)规划问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初期缺乏科学的统一规划和设计。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方向:
(1)经济较发达大城市:结合城市改造,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发展地下 交通工程,改善城市交通;中心区建设地下公共设施,缓解地上拥挤程度,改善 环境,提高城市效率;新城地上和地下空间开发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充分利用 浅层地下空间;城市新区、旧区改造按规定修建人防工程与地面配套设施结合, 根据功能需要,统一规划,平战结合。
(1)布局不合理与城市建设脱节:国外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一般结合城
市交通改造而开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则始于人防工程建设,形成了独立管 理、投资体系,早期未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多偏重于经营商业,城市地下交通、地下公用设施综合
(共同沟)、地下贮存和处理城市废物等现代化综合功能利用较少,内部环境、 安全水平较低。
(3)我国近几年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内已陆续制订了有关法律和法规;人防领域
已有了一些必要法规、设计规范。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全局性问题仍无 法可依,如城市地下空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开发战略和方针政策、领导和管理
体制等问题。技术政策缺乏技术先进并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和设计标准,如环境 标准、安全标准等,尚无反映地下空间特点的统一标准可循。
表3.2.3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类型与范围
设施
利用项目
1.交通 2.物流 3.给排水 4.能源 5.通讯、情报 6.防灾 7.生产、研究、储备等 8.商业 9.生活、业务 10.其它
地铁、地下公路隧道、地下停车场等 废弃物处理管道、干线共同沟、供给管共同沟等 上下水道、地下河、大范围的输水隧道等 送配电地下廊道、地下电站、煤气管、区域性集中供暖设施等 电话线专用廊道、管道、专用电视线路管、电缆管等 地下疏散道、地下体育馆等 地下工场、地下实验室、研究设施、食品、石油贮库、雨水贮存池等 地下街、地下会堂、地下体育馆等 地下住宅、地下业务设施 旅游观光地下洞室等
性的容纳能力。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容量、交通容量、环境容量等。
城市实际容量:城市某阶段实际人类活动容纳能力; 城市理论容量:城市用地一定,保证城市功能正常运转、城市环境和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达到一定标准的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城市人口数量。
城市容量取决于用地面积、经济技术发展程度等因素,用地面积、社会经济 技术发展程度与城市容量成正比。
地下骨干设施(高压变电 站、地下水处理中心等)
城市道路用地 之外的地下空 间
地下街、地下住宅、办公 用房、公共建筑、地下车 库、地下泵站、变电站、 区域性供暖等
Hale Waihona Puke 地下车库、地下设施(泵站、 地下骨干设施(高压变电
变电所)
站、地下水处理中心等)
城市地区以外 的地下空间
地下变电站、交通设施(公
地下工场、交通隧道(公路、 铁路)、输水隧道、地下河
路、铁路)、粮食贮存、输 水隧道、地下水坝、地下 实验设施、液化气、低压
贮库等
地下电站、交通隧道(公 路、铁路)、能源(石油贮 存)、输水隧道、地下水
坝、地下电力贮存设施、 液化气、低压贮库等
1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
二、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人防工程建设。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特点:
城市容量是相互关联而总是处在相互协调平衡状态的系统。城市衰退原因是 城市各容量间比例和配置失调结果。
城市发展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城市理论容量的规模要与城市发展速度相适 应,过大则浪费,过小则制约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是不断调整城市发展与城市理论容量、城市实际容量、城市各容量 间的平衡发展关系的过程。
规划要领:城市各容量间的平衡。
1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
三、中国近期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主要问题:
(1)认识问题:我国经济比较落后,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城市 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城市规划与设计者认识不足。
(2)体制问题:人防工程、城市地面与地下空间建设管理实行双轨制,不利于 统一规划和建设。
1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
位置、形态、地形、地质条件等影响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因素如表3.2.4。
表3-2-4 地下空间的利用
地层深度 地域
0~10m
10~30m
30~100m
城市道路用地 之下的地下空 间
地铁、地下道路、人行地 道、地下车库、地下街、 共同沟
地铁(隧道)、地下河、地 下道路(干道)、地下物流 设施、基础设施(导水管、 高压煤气等)
(2)经济尚不发达中小城市:提高现有城市空间容量为主,少量开发地下空间, 制定地面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远景规划。
(3)历史文化名城:地面空间容量扩大受到限时,经济条件许可前提下,适度 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弥补城市空间容量不足,促进城市发展。
第二节 城市空间与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原则
一、城市容量
城市容量:城市某时期人类活动的各类设施(建筑物、道路等城市设施)综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