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屋建筑学课程知识点

房屋建筑学课程知识点

房屋建筑学课程知识点一:绪论1、建筑: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建筑总是以一定的空间形式而存在。

2、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艺术。

三者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不能分割又有主次之别。

3、民用建筑可分为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4,、工程建设程序:批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交付使用阶段。

5、施工阶段:施工前准备(“三通一平”路通,水通、电通、地平)、工程施工阶段(主体工程阶段、建筑装修阶段、设备安装阶段)6、建筑设计的要求:1、城市规划要求2、建筑功能要求、3、建筑技术要求、4、建筑经济要求、5建筑美观要求7、建筑设计的依据:1、国家或行业的强制性标准的要求2、人体和人体活动的空间尺度3、家具设备的空间尺度4、环境因素5、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8、风玫瑰图:依据该地区多年来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的平均日数的百分数按比例绘制而成,一般用16个罗盘方位表示9、建筑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

10、建筑的分级:a、建筑物的耐久年限:1-5年-临时性建筑、2-25年-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3-50年-普通建筑和构筑物、4-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b、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两个方面来决定的,共分为四级。

二:建筑平面设计1、民用建筑可归纳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使用部分包括主要房间、辅助房间。

民用建筑面积除了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所占面积之外,还有房屋构件所占的面积,即构成房屋承重系统、分隔平面各组成部分的墙、柱以及隔断等构件所占的面积。

2、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平面组合设计。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a、使用功能b、功能分区(主次关系,内外关系,联系与分隔)c、流线组织d、结构类型(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e、建筑造型f、设备管线。

3、房间的设计要求:a、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要满足人在室内的活动和家具、设备的合理布置的要求。

b、门窗的大小和位置,应根据房间的功能特点来确定,要求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光通风良好。

c、房间的构成应使结构布置合理,施工方便,也要有利于房间之间的组合,所用材料要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

4、房间的面积影响因素:a、容纳人数b、家具设备及使用活动面积。

5、房间的形状:取决于功能、结构和施工条件,也要考虑房间的空间艺术效果。

6、一般民用建筑的房间形状采用矩形的主要原因:①矩形平面体型简单,墙体平直,便于家具布置和设备的安排,使用上能充分利用室内有效面积,与较大的灵活性。

②矩形平面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③矩形平面便于统一开间、进深,有利于平面及空间的组合。

7、房间尺寸指房间的面宽和进深。

开间指房间在外立面上占的宽度;进深指垂直于开间的房间深度尺寸。

8房间尺寸考虑方面:a、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的活动要求b、满足视听要求c、良好的天然采光d、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e、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的标准要求9、教室平面布置:第一排座位距黑板的距离必须≥2m,以保证垂直视角>45°;后排距黑板的距离不宜>8.50m;避免斜视水平视角应≥30°10、按照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规定,房间的开间和进深一般以300mm为模数。

11、一般单股人流通行的最小宽度取550mm,一人侧身通行需要300mm宽;因此,门的最小宽度一般为700mm,住宅中卧室常取900mm,厨房800mm,入户门常取1000mm;普通教室、办公楼等门常采用1000mm。

>1000mm时,用双扇门or四扇门。

双扇门一般为1200-1800,四扇门一般为2400-3600。

12、一般民用建筑常用走道宽度:作为局部联系的走道或住宅内部走道宽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的形式主要有直跑梯、双跑梯、三跑梯。

楼梯当考虑两人相对通行时,应不小于1100~1200mm;单人最小宽度可减小到850mm以上。

目前民用建筑常用的结构类型有3种: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

13、建筑平面设计的组合方式:走道式组合、套间式组合、大厅式组合、单元式组合、混合式组合。

14、门厅:门厅作为交通枢纽,其主要作用是接纳、分配人流,室内外空间过度,以及各方面交通的衔接。

三:建筑剖面设计1、视线升高值c的确定与人眼到头顶的高度和视觉标准有关,一般定为120mm2、凹面易产生聚焦,声场分布不均匀,凸面是声扩散面,不会产生聚焦,声场分布均匀。

因而,大厅顶棚应尽量避免采用凹曲面或拱顶。

3、净高: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绘图题考画净高)层高: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室内最小净高应使人举手不接触到顶棚为宜,房间净高应不低于2.20m,房间净高不应小于2.4m,教室一般常取3.30-3.60m。

4、窗台高度一般常取900mm左右,窗台距桌面高度控制在100~200mm,保证光线,并使桌上纸张不飞出窗外。

5、室内外高差考虑因素:a、内外联系方便b、防水和防潮要求c、地形及环境条件一般住宅、商店、医院等建筑的室内外地面高差不大于600mm。

为防止室外雨水流入室内,底层室内地面应高于室外地面至少150mm。

6、建筑空间的利用:a、夹层空间的利用b、结构空间的利用c、楼梯间及走道空间的利用7、建筑层数的确定:a、使用要求b、建筑结构材料和施工要求c、建筑基地环境与城市规划的要求。

8、建筑空间的组合:a、重复小空间的组合b、大小、高低相差悬殊的空间组合c、错层式空间组合d、台阶式空间足组合四:建筑立面设计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与微差、比例(黄金比例:1:1:1.618)、尺度。

2、建筑体型的组合可归纳分为两大类:单一体型、单元组合体型、复杂体型。

3、体量的组合设计采用3种连接方式:直接连接、咬接、以走廊或连接体连接五、城市规划基本知识1、城市规划区:a、市建成区b、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区远期发展用地范围c、城市郊区2城市规划的术语解释a、用地界线(地块):指某一建设项目的全部用地范围。

b、容积率:容积率=地块总建筑面积/地块面积c、建筑密度:建筑密度=地块总建筑基地面积/地块面积*100%六:民用建筑构造概论1、民用建筑,一般是由基础、墙、柱、楼板层、地坪、楼梯、屋顶、门窗等几大部分构成。

2、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a、外力作用的影响b、自然气候的影响c、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d、物质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建筑构造设计原则:①必须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②必须有利于结构安全;③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④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工程质量的关系;⑤注意美观。

七:墙体1、墙体的作用:①承重作用;②围护作用;③分割作用;④装饰作用。

2、墙体在平面中所处位置不同分为外墙、内墙和纵墙、横墙。

3、墙体按受力状况可分为2种:承重墙、非承重墙。

4、墙体按材料分:砖墙、石墙、钢筋混凝土墙、幕墙;按其构造方式分:实体墙、空体墙、组合墙三种。

5、我国标准实心黏土砖的规格尺寸为240mmx115mmx53mm。

6、丁砖:把砖的长方向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横缝:上下皮砖之间的水平灰缝。

顺砖:把砖的长方向平行于墙面砌筑的砖;竖缝:左右两块砖之间的垂直缝。

7、砂浆: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砌筑砂浆;8、砖墙的细部构造:散水、排水沟、勒脚、门窗洞口、墙身加固、变形缝。

9、墙身加固:a、门垛、壁柱b、圈梁c、构造柱10、圈梁的作用:增加刚度及整体性,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

当墙厚为240mm以上时,其宽度不小于墙厚的2/3,高度不应小于200mm。

11、构造柱的最小断面为240mmx180mm,构造柱的最小配筋是:主筋4Φ12,箍筋Φ6~@250m。

构造柱与强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12、散水的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厚度为60~80mm,坡度一般3%-5%13、墙身防潮的构造方式有水平防潮、垂直防潮两种。

(绘图题考察画图)额14、(必考)门窗过梁: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时,为承受洞口上部砌体传来的各种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洞口两侧的墙体,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横梁。

过梁分类(材料和和构造方式):a、砖拱过梁b、钢筋砖过梁c、钢筋混凝土过梁15、窗台有悬挑窗台、不悬挑窗台两种。

16、砌砖烟道和通风道的断面尺寸应根据排气量来决定,但断面尺寸不应小于120mmx120mm。

17、隔墙:分隔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

由于隔墙不承受任何外来荷载,且本身的重量还有楼板或小梁来承受。

主要有砌筑隔墙、板材隔墙、骨架隔墙。

18、抹灰类墙面装修,抹灰一般分三层,即底灰(层)、中灰(层)、面灰(层)19、一般抹灰常用方法的有:石灰砂浆抹灰、水泥砂浆抹灰、混合砂浆抹灰、纸筋石灰浆抹灰、麻刀石灰浆抹灰。

第八章:基础与地下室1、地基:在建筑工程中,把支撑建筑物重量的土层。

持力层: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层。

下卧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

天然地基:凡自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直接承受建筑物整体荷载的土壤层。

人工地基:凡土层自身承载能力弱,或建筑物整体荷载较大,需对该土壤层进行人工加工或加固后才能承受建筑物整体荷载的地基。

2、人工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压实法、堆载预压、换土法、桩基。

3、地基应满足的要求:强度、变形、稳定。

影响基础埋深的主要因素:a、建筑物上部荷载大小b、地基土的性质c、地基土的冻结深度d、地下水的影响e、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a、基础埋深≤5m为浅基础,>5m时为深基础。

基础埋深一般不应<0.5m,不少于建筑物高度的1/10-1/15左右。

c、冻土深度的影响,基础底面应埋置在冻土线以下200mm。

d、地下水位,一般基础争取埋在最高水位以上。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将基础底面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200mm。

4、按基础形式不同,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联合基础、壳体基础。

常见的联合基础有:井格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按受力特点可分为刚性基础、扩展基础(柔性基础)。

5、地下室指建筑物地坪以下的空间。

按使用性质分为普通地下室、人防地下室。

6、人防地下室按其重要性质分为6级。

其组成部分有顶板、底板、侧墙、门窗及楼梯。

掩蔽面积标准应按每人0.1m²计算,净空高度应不小于2.2m,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0m。

7地下室防水构造基本做法:卷材防水、防水混凝土防水、辅助防水。

卷材防水分为外防水、内防水(考察“外防水构造做法”)地下室防水、防潮处理.(绘图题考查)第八章:楼层板、地坪层构造1、楼板层主要由面层、结构层、附加层、顶棚层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