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心理品质[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性。
明确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内容和途径、方法等知识。
为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具体要求1.知识方面(1)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心理健康、心理偏差。
(2)通过学习,知道并了解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3)懂得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4)知道心理不健康危害大。
2.能力方面通过教学着重帮助学生掌握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方法,以及优化心理品质的锻炼方法。
并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3.觉悟方面通过教育使学生着重理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青少年的重要意义。
提高对不健康心理的认识水平,自觉地纠正“心理偏差”。
在社会生活中,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
[教育重点](1)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是什么?(3)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是什么?(4)青少年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掌握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1)怎样理解“性格良好”。
(2)为什么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意义?(3)为什么心理不健康对青少年成长具有危害性?[课时安排]4课时。
原则上一框题一课时。
本课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如展开讲,或加上学生讨论等活动有可能超出4课时。
为了便于说明教法,本教案按一框题1课时阐述。
[知识结构 ]第一课时复习提问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导入新课通过前言和第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并懂得正确认识自己,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对青少年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是紧密相连的,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在第二课中我们来学习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益处?以及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是什么?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是什么?一、健康新观念———心理健康(板书)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健康?(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做选择说明题。
)下面的人谁最健康?为什么?(投影)(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小明心律不齐,说明身体部分不健康。
小萍、小强虽然身体不错,但由于他们不是与同学搞不好关系,就是学习自信心不强。
这都会阻碍他们成长进步,我们说,他们心理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小兰不仅身体好,而且心理素质也不错,这就会促进她的成长进步。
所以我们说小兰最健康。
可见人的健康包括两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1.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板书)什么是健康?(板书)(引导学生看书第28页,将“健康”定义划出来。
)人的身体健康可通过一系列体能测试来判断,而心理健康也是有衡量标准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引起。
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板书)(组织讨论。
将同学4~6人组成一个小组讨论。
讨论内容:心理健康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学生讨论5~7分钟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发言。
老师简明扼要地将讨论内容写在黑板上,着重分析几项内容。
)(1)心胸开朗,乐于交往。
(板书)(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填表,并举例说明。
)(投影)(教师归纳。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离群独居。
孤独对于青春期的少年是难忍受的,它会给人带来烦恼,影响身心健康。
在社会、学校、家庭、班集体中如果我们开朗、乐于与人交往就会使自己开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习、工作更快进步。
人的交往包括同龄人之间、异性间,与师长、与父母、长辈及社会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交往。
学校是我们学会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同学们应该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情绪健全、情感丰富。
(板书)(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填表,并举例说明。
)(投影)表1表2(作用不只局限这几点,只要合理,学生说出来,即给予肯定。
)(教师归纳。
)每人都有情绪和情感,它是丰富多彩的。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
情感丰富且健康、情绪积极且稳定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是快乐、自信、事业易成功的人。
我们每个人要做自己情绪、情感的主人,让自己的学习、生活,快乐、充实、美好。
(3)性格良好,有自制力(板书)(在学生讨基础上填写表格,并举例说明。
)(投影)(教师归纳。
)每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性格与先天遗传有一定关系,更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尤其是个体参加社会实践不断社会化的结果。
性格有内外向之分,但谈不上好与坏之分。
不论什么性格的人,只要他具有诚实、友善、富有同情心等因素,就称其为具有良好性格。
每个人不可能具有所有的良好性格特点。
性格是可以通过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途径来不断趋于完善的。
在完善性格中,自制力是一个很强的推动力,在青春期加强自制力是非常重要的。
(4)意志坚强,不怕困难。
(板书)(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填表并举例说明。
)(投影)(教师归纳。
)意志力是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催化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
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尤其需要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
(5)智力正常。
(板书)(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填表。
)(投影)(教师归纳。
)智力正常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
智力是发展的,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要不断开发智力,提高水平。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同时又探讨了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
(可以组织学生回忆。
)其中第五是智力因素,第一、二、三、四是非智力因素。
因此,我们平时不仅要重视开发智力因素,同时也要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课堂作业](1)什么是健康?(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3)根据心理健康的五种主要表现,分析一下自己的情况,并制定出发扬优势,完善自我的具体措施。
(第二课时)[复习提问 ](1)什么是健康?(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又懂得了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
那么,心理健康对我们青少年成长进步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要锻炼和培养心理品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心理健康有利成长(板书)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张海迪这个人吗?请了解张海迪的同学谈谈她的事迹。
(学生一般知道的不全,教师组织学生听张海迪事迹。
)(事先录好音播放或找材料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
)张海迪心理健康水平如何,这对她成才有什么作用?下面我们结合张海迪的事迹来具体分析一下心理健康对人成长进步的有利作用有哪些。
1.心理健康,能使我们充分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板书)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张海迪对生活的态度。
提问:张海迪认为生活美好吗?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事物,当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时对我们个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看到大自然的美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可使我们心情愉快,无形中可给我们积极向上的力量……提问: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吗?什么样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对生活抱着消极态度的人,他们心情不舒畅,不会积极主动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而对生活抱着积极态度的人,他们心理健康,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实事求是地评价事物,感受人生。
美好的生活又会促进他们更加积极进取……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事物。
像张海迪这样心理健康的人,能积极主动发现、感受生活的美好。
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能使自己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获得向上的力量。
张海迪身残志不残,不断进取,这与她时时感受生活的美好是分不开的。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看待、评价事物,因而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2.心理健康,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掘聪明才智(板书)提问:张海迪到目前为止有哪些成就?她这样一个重度残疾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成就?(组织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因为她具有健康心理。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获得有务帮助。
心理健康的人,开朗大方少烦恼,常能感受生活的美好,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断开发智力。
心理健康的人有顽强的毅力和自制力,能够克服困难,朝预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人都是具有潜能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潜能开发的程度。
心理健康对学业和成功起推动作用。
心理健康的人,社会适应能力强,个性趋于完善,所以能促进潜能的开发、事业的成功。
3.心理健康,能使我们在困难、失败和挫折面前更有勇气和信心(板书)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
人的一生顺利的时候是少数,更多的时候是与困难作斗争。
提问:对待困难有几种态度?而各种态度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结合张海迪事迹回答,教师归纳。
)人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大致有二种。
一种是有信心、有勇气,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另一种是气馁、退缩、无信心、无勇气、回避困难。
前一种是取得成功的态度,后一种将一事无成。
人们要想战胜困难,必须在精神是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勇气,二是信心。
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有目标、有毅力的心理健康的人,才是精神上的强者。
让我们再听听张海迪怎样说,她说:“我们的世界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越来越强大的病魔,二是更加强大的意志。
我每天都在这两者的较量中度过”。
“人们常看到海迪穿着红毛衣、剪短发,总是带着微笑,眼睛里闪着逼退一切的光芒”。
(可制成投影。
)通过张海迪的事迹,我们进一步懂得: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需要的勇气和信心。
心理健康的人会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心理健康的人一般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4.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板书)提问:道德高尚的人有哪些表现?(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张海迪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张海迪做人的准则“活着,并且对别人有用”是高尚的。
她把5万元稿费捐给贫困地区尚楼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残疾少年杨晓霞、杜秀秀都得到过张海迪的资助;张海迪常到福利院看望老人。
这些事迹都说明她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提问:她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有没有思想波动呢?如果有人不理解她,她又会怎样做呢?(组织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她一定会有思想波动的。
但她会坚持正确的想法,排除消极因素,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因为,张海迪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她性格良好、意志坚强、善于自制,这使她能抵御不良社会影响。
另外她开朗合群、乐于交往,这样她就会尊重别人、关心帮助别人。
高尚的道德离不开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是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张海迪的事迹重点了解了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向张海迪学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
成为生活中强者。
[巩固新课](1)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进步有哪些作用?(2)为什么在国外体育运动队中大部分都没有心理健康医生?请结合本课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