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初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初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9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4.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5.“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蕴含其中的感情。

7.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答案:4.荡然无存、富丽堂皇、有朝一日5.圆明园法兰西英吉利拟人英法联军洗劫烧毁圆明园6.略愤怒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

7.“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反语8.作者愤怒谴责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财物归还中国。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啊。

”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9.文中画线句属_________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什么感情?10.该文段的主人公是()A.韩麦尔先生 B.小弗郎士C.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 D.镇上的人11.为什么“我”会觉得韩麦尔先生形象高大?12.对文中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祖国必胜的信念。

B.表现了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C.表现了韩麦尔先生上课时间太长,过度劳累。

D.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心声,也表现出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13.简答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

答案:9.动作爱国10.A11.因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爱国志士。

12.C13.“钟声”表明最后一堂母语课结束。

在被普鲁士兵占领的祖国大地上,将被迫和祖国的语言告别。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5分)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

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

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像。

)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11.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12.如何理解“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句话?(4分)13.文中用“请您想象”“请您用”“请假设”这些词语的作用是什么?(4分)14.从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来看,画横线的句子中“建筑师”一词为什么用“诗人的”加以限制?(4分)答案:第II卷(90分)二、现代文阅读:(一)(15分)11.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①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②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③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12.如何理解“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句话?(4分)把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相提并论,这是作者对圆明园的赞誉,也是对焚掠圆明园侵略者的愤恨与讽刺。

13.文中用“请您想象”“请您用”“请假设”这些词语的作用是什么?(4分)作者借助想象,引导读者感受圆明园的美丽神奇,为后文谴责英法侵略者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做铺垫。

14.从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来看,画横线的句子中“建筑师”一词为什么用“诗人的”加以限制?(4分)因为圆明园是幻想艺术的代表作,而诗人最富于幻想,只有同是诗人的建筑师才能建造它,所以用“诗人的”加以限制,突出其艺术地位之高。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

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

”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

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

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

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

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

”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

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

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

”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

三日来见,长揖使者。

使者怒,悦脱帽竟去。

使者下阶谢,乃已.。

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注】①刊落:削除,删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监司大骇,延之校书延:延长B.文意不属者属:连续C.使者恚,欲收悦恚:恼怒D.使者下阶谢,乃已已:停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预刊落以试悦以其境过清B.属使者善遇之问所从来,具答之C.乃今有之乃不知有汉D.为诸生,上谒监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悦,字民怿。

记性特别好,过目不忘。

当生员时,去拜见监司,被他们称为“江南才子”。

B.学士丘濬看重他的文才,嘱咐使者善待他。

使者到了后,桑悦却不来迎接,于是长吏都恨他。

C.(桑悦)去见使者,对使者作长揖。

使者很愤怒,桑悦脱帽后就走了。

使者下台阶向他道歉。

D.文章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角度表现了桑悦是博闻强识、恃才傲物的人。

五、课内精读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回答问题。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2.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3.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六、课外阅读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圆明园祭冯峥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

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⑴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⑵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⑶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⑷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