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居民”与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引导
青少年阅读是全民阅读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的阅读行为与阅读习惯,对全民阅读的长期坚持有很大的影响,青少年是伴随数字而成长的数字居民,他们与新媒体阅读密不可分,分析数字居民的特点,调查统计青少年的新媒体阅读情况,对青少年新媒体阅读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引导青少年新媒体阅读。
标签:数字居民青少年阅读新媒体
前言
当前正提倡全民阅读,而青少年阅读是全民阅读重要组成部分,就未来趋势而言,青少年的阅读行为与阅读习惯好坏,对全民阅读的长期坚持有很大的影响,针对目前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大量出现,如何认识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什么是数字居民
数字居民是指生活在数字时代的人,包括有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两类人。
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是指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80后甚至再年轻些的这代人。
著名教育游戏专家Marc Prensky 于2001 年首次提出“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和“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概念,“数字原住民”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一个被电脑、视频游戏、数字音乐播放器、摄影机、手机等数字科技包围的时代,并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互动[1],对于他们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
而那些在网络时代之前成长起来的学习者则被称作“数字移民”,他们因为身边的数字设备增加,被动地学习、使用数字产品,成为数字的移民。
数字移民习惯文本阅读,而数字原住民则更倾向和习惯于屏幕阅读,他们强调更新速度和多重任务的重要性。
美国哈佛大学的网络社会研究中心和瑞士圣加仑大学的信息法研究中心研究网络化生存的问题,基于“Digital Native”的研究项目,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指出,“被数字革命引发的最持久的改变,不是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算法研究,而是数字时代出生者和非数字时代出生者之间的代际鸿沟。
”[2]
二、数字居民特征
数字居民因为生活在数字时代,丰富的信息技术环境将对数字原住民的认知发展和生存旨趣产生影响,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有其共有特性。
1.学习手段丰富。
数字居民习惯于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迅速获得最新信息,主动或者被动地利用互联网,相对于纸质阅读而言他们更喜欢屏
幕阅读,并且他们有天生的叛逆精神,对各类专家、老师的观点敢于怀疑,勇于对新知识、新观点的探究式学习,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探索并验证新观点,从而学会知识。
2.思维习惯发散。
数字居民不愿意从事单一的简单任务,而喜欢同时进行多项任务,在进行多任务的同时,也愿意将自己的观点、信息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发布、分享、互动。
从思维习惯上看,他们更发散型,更喜欢三心二意,更喜欢漫不经心,更接近于当前的社会生活,如一个学习在做作业时,可能会想到某个游戏过程,在吃饭时眼睛会盯着电视屏幕,并且他们能迅速将两件不相关的事联系在一起,或者将其中某几点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结论。
3.注意力分散。
数字居民倾向于视觉化的内容,特别是对于图片、视频等直观内容更在意,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用在信息表面,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他们在意的是信息表层的内容,对于信息深层次的内容往往会忽略掉,更喜欢碎片化的知识,但多任务处理(Multitasking)时,大脑在容易产生认知负荷和注意力损耗,所以他们的精力显得更分散,除特别感兴趣的内容,一般是不能引起他们长期注意的。
4.记忆力浅层化。
数字居民由于信息获取手段丰富,来源较多,途径相对容易,信息量相对较大,因此,他们对于信息的记忆是较差的,一般他们不会主动记忆各类信息,而是通过信息检索等方式存储,方便自己随时查询。
同时,由于信息的深度不够,他们所获取的信息很大部分是碎片化的,所以他们的记忆很多时候也没有层次,更多内容是浅层次的,记忆时效很短。
5.参与度增强。
数字居民获得即时信息能力大大增加,通过互联网等进行交流强度也大幅增加,反馈节奏加快,他们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的行为与能力都大大增强。
数字居民不再循规蹈矩,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的观点,喜欢亲自试一试,亲自参与,这样他们觉得更真实,更容易接受。
三、青少年新媒体阅读现状
为更真实地了解青少年新媒体阅读现状,我们组织了一场大规模调查活动,按年龄分别对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以及高中生分别制订调查表,调查了近1000名青少年,共收回80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780份。
1.相关术语界定
青少年:指高中及以下,有自我表达能力的人群。
新媒体:指80年代以后出现,特别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能阅读书刊、多媒体的设备,或能检索信息的设备。
调查范围:重庆主城区青少年,重庆区县城区青少年,重庆区县农村青少年。
调查手段:现场填写问卷,寄送问卷到学校由老师交学生填写后寄回。
调查时间: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
2.调查结果分析
2.1 青少年使用新媒体规模
在我们设计的问卷中,是否使用过手机、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新媒体终端设备来进行阅读这一项,呈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年龄越小使用率越高,在小学生中有92.6%的学生选择了“是”,使用过新媒体设备进行阅读。
在中学生中这一比例为86.3%。
2.2 青少年使用新媒体种类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便捷性,功能完备性等,手机基本上是新媒体主流,高达3/4,其次是电脑设备,年龄越小使用便携性越强的设备的比例越高。
2.3 青少年使用新媒体用途
据调查反馈,青少年使用新媒体绝大部分时间是用于娱乐,如听音乐,正如《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所示[3]:
本次调查中,在青少年阅读中,经典文学作品是最受喜爱的阅读内容。
2.4 青少年使用新媒体认同度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家庭对于新媒体阅读态度和青少年自身对于新媒体阅读态度进行了调查情况。
其中,65.5%的家长认为可以阅读,需要控制,反对和不确定的分别仅占5.5%。
在对学习是否有帮助这个问题上,77.3%的小学生认为有一点帮助,仅2.7%的人认为完全没有帮助。
68.4%的中学生认为有一点帮助,仅8.4%的人认为没有帮助。
2.5青少年使用新媒体小结
从调查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青少年中新媒体的使用已经势不可挡,基本上已经全民化,大家对青少年使用新媒体从态度上认可的,但新媒体的使用对于青少年的阅读并不太大作用,对于学习仅仅还停留在有一点点帮助上。
四、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引导
1.青少年新媒体阅读是历史发展趋势
在网络时代,青少年已经是数字居民中的数字原住民,他们从出生起就生活在数字时代,数字与他们共生长,特别是在他们的父母一代——数字移民的影响
下,他们已经习惯于新媒体阅读,已经离不开新媒体阅读,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
2.加大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引导
在全民阅读大环境下,许多人都在提倡传统纸质阅读的同时,对成人新媒体阅读持支持态度,但对于青少年阅读却避而不谈,或者只强调对于学习的有利方面,不全面引导。
从政策角度看,应加强引导,让学校、图书馆、社会单位等行动起来,引导新一代数字居民——青少年充分认识新媒体阅读,取长补短,既充分利用其便捷、易用、信息量大、信息快、易参与等特点,也回避碎片化、浅记忆、伤眼伤脑等短处,让青少年新媒体阅读走上正轨。
3.加大青少年新媒体阅读资源建设
相对于成人新媒体阅读多种多样的资源而言,适合青少年的新媒体阅读资源数量与种类都较少,目前以娱乐资源和教辅资源为主,如音乐、电影、动画、课堂学习补充等,这对于已充分掌握现代媒体技术的数字居民来讲,是远远不够的,青少年对于许多新媒体资源缺乏判断力,应有意识加大青少年新媒体阅读资源建设,提供丰富的、健康的资源让青少年使用,更有利于青少年成长。
4.加大青少年新媒体阅读技巧训练
大部分青少年在阅读新媒体时,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而是按经验、根据主观判断阅读。
应加大青少年新媒体阅读的相应知识培训,包括资源鉴别技巧、资源快速获取技巧、资源加工技巧、资源存储技巧等等,让广大青少年在新媒体使用方面得心应手,快速建立自己需要的资源体系,避免盲目阅读,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形成新媒体阅读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培杰,余胜泉.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理论探讨[J].2012,(4).
[2]John Palfrey ,Urs Gasser . born digital——Understanding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Digital Natives[M].北京:Basic Books,2008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2014-06-11[2015-5-28].http:///hlwfzyj/hlwxzbg/qsnbg/201406/t20140611_47215.htm
毕涛(1973-),男,硕士,副研究馆员,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业务副馆长。
杨柳(1983-),女,大学本科,助理馆员,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览部主
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