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的三个阶段1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的三个阶段1

欣赏西方美术作品的三个阶段
——从九个角度看名画
直观欣赏阶段-自身属性,背景分析阶段-社会属性和审美体验阶段-美学属性。

对于没有受过美术训练的游客,参观美术馆时也许已会感到无所是从,不知从何入手去欣赏那看似雷同画作。

即使面对着传世名作,也难以感受到其巨大的气场。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1. 品味--日常生活中的美 2. 理解人类文明的精华所在 3.陶冶情操-阳光性格--非商业化的精英美术-76%中国学生没有进过美术馆,仅有2%进过5个以上。

用画家的眼睛看绘画—三个层次,回答九个问题。

第一阶段:直观欣赏阶段——即通过直接观察作品外部特征,进而对其初步欣赏。

问题1:画了什么?
这是一个涉及到美术作品分类的问题,通常的三种分类法如下:
从绘画用的工具材料上分类:1.素描。

2. 水粉,水彩。

3. 油画。

4. 版画。

从作品的形式上分类:1. 壁画。

2. 传统平面绘画。

3. 雕塑。

4. 商业平面设计。

5. 工艺美术。

从题材上分类: 1. 肖像。

2. 风景。

3. 静物。

4. 宗教与神话传说。

5. 风俗。

对于大多数观赏者在看到一幅作品时通常第一个反应是:画了什么。

因此,我主要从题材上分析。

通过对人物的五官(眼,口),手,姿态和衣着来分析人物性格。

有些画家,像提香只要付足够多的报酬,就会美化雇主。

而有些大师,像委拉斯开兹,戈雅则不畏权贵地反映真实与本质—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

一幅画反映了四种性格类型:"多血质" , "胆汁质", "黏液质"和"抑郁质".
《四使徒》欣赏:这件作品是丢勒晚年的成功之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作品描绘的是耶稣的四大门徒,彼得、约翰、保罗、马可。

左图中,年轻俊秀的约翰,内穿浅绿上衣,外披红色的大氅,侧立着,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手中的圣经;一旁的年老的彼得也低着他宽大的前额,俯首阅读,彼得手中捧着巨大的金色钥匙,他们显示出温柔、善良的性格。

右图中,披着浅色大氅的保罗,一手捧着圣经,一手握着利剑,双目怒视,显示出刚毅的性格,深邃的眼神,锐利而逼人;一侧的马可,手握一卷,机警地注视着四周。

这两
组人物的形象、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作品中所描绘的虽然不多,仅仅是四个脑袋和两件硕大的袍子、两本圣经。

但是脑袋是有表情的。

表情来自头发、脸部的肌肉、还有眼睛。

思考着的眼睛有些忧郁、平静而专注,眼神往往是凝聚而内敛的,光线从里向外收拢,直达心灵深处的某个地方。

多血质的眼神是跳跃而单纯的,是冲动、激情的汇合,光芒四射,闪烁不定,有些张狂和直白,落在哪里都不太稳定,像上窜下跳的电脑鼠标。

粘液质的眼神就比较复杂和暧昧了,显得粘稠和沉重,还有几分失望和忧虑。

所以那个年老的彼得,干脆就把脑袋低下了,因为有眼睛和没有眼睛,这个世界都不会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而胆汁质的眼神就完全不同了,多少有点神经质,或是多疑和压抑的,那种放射式状咄咄逼人的目光,能够焚毁鲜花和垃圾。

正视这样的眼睛,需要勇气和智慧。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风景只是作为背景使用。

渐渐演进为一个独立的画派。

西方风景画中的元素:史迹和教堂。

山水。

海景。

森林。

风景画家:荷兰小画派。

特纳,康斯坦波尔,巴比松画派,俄罗斯风景画家。

印象派风景画家。

风景画分两种:着重体现自然之美和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海景画和教堂画为例)
静物画--这是—个小天地。

它往往是把—些东西拼组在一起,成为一个能够近观、也可远视的小世界;静物画给人带来了许多欢乐,能彻底使人身心爽快。

它亦象所有的图画一样,当心灵渴望探求未来时,能够给予启示。

静物画画家:莫奈、雷东、高更、塞尚.凡高、波那、马蒂斯、毕加索。

西方绘画中最主要的题材,尤其以文艺复兴时期为代表。

宗教画的题材包括:
1. 旧约故事 ( 创世纪,亚当夏娃,亚伯拉罕,诺亚,犹太先知如摩西,尤迪菲)
2. 受胎告知 --天使加百利,彩虹翅膀,百合花,圣灵
3. 圣诞与博士来拜--三博士献黄金,乳香,圣母怀抱圣婴,牛棚。

4. 圣家族--圣母,圣婴,天使,施洗约翰(抱十字架者)圣安娜。

5. 基督受洗--耶稣与约翰,天使,圣灵,约旦河。

6. 圣迹--迦纳的婚宴,医治病人,使人复活,鱼和饼。

7. 基督与门徒--狮子飞牛鹰天使分指马可马太路加约翰。

8. 基督受难 9. 复活 10. 圣母升天11. 圣徒的事迹--圣杰罗慕与狮子,圣萨巴斯第安与数箭穿身。

希腊神话中的题材包括:1. 维纳斯与丘比特 2. 宙斯与情人 3. 希腊英
雄(忒休斯,赫拉克里斯) 4. 帕瑞斯的审判 5. 伊利亚特
6. 酒神巴库斯
7. 抢婚
8. 雅典娜
问题2:怎么画的?(绘画技巧)
以中国水墨山水为例:勾,皴,擦,点,染。

层层递进。

装裱。

命纸。

油画技法:勾勒,调色,打底色,由暗至明,色彩层层叠加。

例子: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刻画立体,物体的质感,如何画日出。

观画法:掌握远近距离观画法。

(/home.jsp?lingua=en)体验最真实的色彩。

问题3:隐藏了什么?
以波提切利的【春】和凡艾克的【阿尔诺菲尼与新娘】为例
第二阶段:背景分析阶段——即通过了解更多背景材料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问题4:谁画的?(画家传略)
通过对画家的了解,进一步欣赏其画作。

(以米开朗琪罗和梵高为例)
需要了解:1)其学习绘画的过程—知道其绘画风格的形成
2)其世界观和人生哲学的形成—理解其作品要表达的思想。

3)其主要作品创作经历—加深对作品自身及社会内涵的再认识。

4)完成作品之后的社会反映—风格演变史。

问题5:为谁画的?(收藏经历)
1.为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画的
拉文纳的圣阿波林阿里教堂内马赛克镶嵌画:
----医治瘫痪病人
----拉萨路的复活
----最后的晚餐
----鱼和饼
2.为受过教育的人画的
在古罗马庄严的大厅里,正上演着一场人为的不幸。

强烈的冲突分左、右两组依次展开。

左组,一开始,就突出着美与丑的尖锐矛盾。

“真理”(裸体的女性)正被披着黑色架裟的“诽谤”诬蔑和陷害。

她左臂高举,宣告着自己的清白,呼喊着自己的不幸;“诽谤”用僧帽半掩着脸,权杖也隐藏在袈裟下,但仍掩盖不了本性的阴险和毒辣。

右组,“叛徒”左手持着火把,右手抓着“无辜”的头发(被拖在地的青年);穿红衣的女人“虚伪”和穿褐衣的“欺骗”为“叛徒”在头发上进行修饰和伪装;穿载褐色衣帽的“嫉妒”左手正紧紧地握着“叛徒”持着火把的手腕,直伸着左臂,向高从在审判席上的法官进行不实的控告。

法官是长着驴子耳朵的地狱判官米诺,他左方的“无知”和右方的“轻信”正拉着他的耳朵,向他嘀咕着人间的谎言。

3.为自己而画
以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和达芬奇的《蒙娜丽撒》为例说明一幅名画的收藏经历
问题6:表达什么?(找出中心)
宗教绘画的训导,常常令人感动。

古老传说的绘画,唤醒了人类对童年时代富有诗意的遐想。

那些描绘历史事什的绘画,可以激发人类的想象力,使人向往那种史诗般的过去。

风景画表达厂沉思的心境;肖像画透露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而静物画——逼真的花卉和实在的器皿,朴素的用具,还有想象丰富而奇特的物什描写……它显示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存在、组合与分解的严肃思考。

它是人与自然对立或和谐交融的情感的富有意味的表达。

每一样物品都有相应的象征意味--如描绘面包、酒、水隐寓耶稣受难,描绘骷髅、计时用的水漏或沙漏、蜡烛等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描绘花卉、水果、蔬菜象征时令变化、四季转换等。

第三阶段:审美体验阶段——即通过对美术元素的分析,来鉴赏作品的水准。

问题7:如何运用美术手段烘托中心?
构图与透视—金字塔和大S
构图中的对称与动势
光影—看画先找光源
空间感
色彩—从古典主义到印象派
质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