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鉴赏2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鉴赏2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鉴赏比较题(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

词闲居瓢泉之作。

②鹈鴂:《离骚补注》说:“鹈鴂、杜鹃实两种”。

③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

④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正面衬托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结尾点题,从上文中凌空驰骋的眼前景的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2.请从情感内涵方面比较分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与《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的同异。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临江仙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

路遥人去马嘶沉。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

徘徊一晌几般心。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

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 “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 “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 “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雨霖铃》的下阙。

请比较本词“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柳词“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点。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

路遥人去马嘶沉。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

徘徊一晌几般心。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

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E.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阙。

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

4、阅读下面的两首清词,完成问题。

陈维崧词二首卜算子·阻风瓜步(甲)风急楚天秋,日落吴山暮。

乌臼红梨树树霜,船在霜中住。

极目落帆亭,侧听催船鼓。

闻道长江日夜流,何不流侬去?点绛唇·阻风江口(乙)浊浪堆空,暨阳[注]城下风涛怒。

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

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

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

【注】暨阳,今江苏江阴。

君山在江阴北郊,因春申君葬此而得名。

春申君即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博闻善辨,礼贤下士,曾任楚相二十多年。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甲词上阕既用“风急”“船在”照应题目,又通过景物描写点明时令和环境,可谓言简而意丰。

B.甲词下阕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笔,写出了词人不畏风急霜重、从容欣赏江岸美景的情态。

C.乙词上阕刻画了江面风大浪高的景象,动词“堆”“怒”“轰”和比喻“冰车铁柱”的运用,生动传神。

D.乙词下阕借助春申君的典故含蓄地传达情怀,尾句用“蛟龙舞”再写江上风浪,与上阕内容相呼应。

2.比较分析两首词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惧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袁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写下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开头就紧扣题目,直说地点与时间,“更无一点风色”表明不仅无风,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表达富有新意。

B.“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引出下阕写景,回顾岭表一年。

C.“肝胆皆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与上阕“表里俱澄澈”虚实相映,写人写景内外一片澄明。

D.诗人最后作主人,请天地万物做客人,想象瑰丽;敲击船沿,仰天长啸,豪情满怀。

2.请比较本词与曹操《短歌行》中“月”的意象,谈谈它们在艺术手法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白朴江山信美,快平生,一览南州风物。

落日金焦,浮绀宇,铁瓮独残城壁。

云拥潮来,水随天去,几点沙鸥雪。

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

遥望石冢巉然,参军此葬,万劫谁能发? 桑梓龙荒,惊叹后,几度生灵埋灭。

往事休论,酒杯才近,照见星星发。

一声长啸,海门飞上明月。

【注】①采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原韵。

②金焦:金山,焦山。

③绀(gàn)宇:寺庙。

④铁瓮: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

三国时孙权所筑。

⑤石冢:东晋高官王敦的参军郭璞之墓,在金山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落日”三句既展示出镇江山川的雄伟,又表现了它的历史沧桑感。

B.“遥望”三句是说石冢历经千年,遭遇无数次劫难,任人随意挖掘。

C.“桑梓”三句惊叹家国的沧桑变迁,心中涌起悲凉之情和无奈之叹。

D.“一声”两句倾吐满腔愁怨,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很大想象空间。

E.词的下片,转而重点抒发作者对历史变化,兴亡相替的慨叹。

结尾托物言情,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想象余地。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白朴的这首词,都从“江山”写起,分别描绘登临镇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多景楼所见景象,抒发感慨。

试比较分析两词上片所抒发的感慨有何不同。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引洪适子月①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

②圉圉:游不太灵活的样子。

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铺垫。

B."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其洒脱旷达状。

C.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妻子"一句写渔夫妻子衣衫褴楼,将渔人一家艰苦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深味其中的种种辛酸。

E."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2.渔夫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

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8、阅读下面两首咏柳絮的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唐多令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逑。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韵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临江仙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韵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①燕子楼,在今徐州市,唐朝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

张死后,关盼盼独居此楼十多年。

②逐对成逑: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粘在一起。

“逑”即“球”。

1.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词“粉堕”、“香残”用柳絮随风飘残,喻指红颜终将老去。

借用“燕子楼”的典故,暗示出女子特有的孤独悲愁。

B.林词“叹今生、谁拾谁收”既是对柳絮命运的哀怜,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其凄凉悲楚之情溢于言表。

C.薛词“蜂围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着一“乱”字,尤其传神。

D.薛词“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现了柳絮的志趣和追求,为下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张本。

2.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将柳絮自比,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B.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意思是柳絮可不断借助好风之力,直上青云。

这里化用了宋朝侯蒙《临江仙》中“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之意境。

C.面对同一团柳絮,因黛玉、宝钗两人身世、性格的不同,各自内心的感受也迥然不同,但都饱含对柳絮的一片怜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