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九课复习
判断并改错1、2
当堂训练: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 同一条路。”这蕴涵的哲理是 •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上与下这两个方面 • B.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 • D.矛盾双方的斗争是相对的,同一是绝对的
【知识整合】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 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固有 对立(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相反相成
统一(同一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同一性 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 (2)斗争性 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
用矛盾/对立统一观点分析A与B关系的 解题思路
(1)哲学依据(原理+方法论)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即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 问题。
(2)是什么关系 ——“A和B是对立统一的”
①对立的表现: ②统一的表现:
(3)怎样处理二者的关系
典型例题
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频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生命财 产的巨大损失,据统计,每年损失高达2500亿元。受巨大经 济利益驱使,一些矿产企业超限开采,高密度开采,不顾生 产安全是目前采掘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说明企业安全生产与追求经济效 益的辩证关系。(10分)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 本属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 性和趋势。机器人和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 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 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 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 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机器人和人既对立又统一,促进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
相互依赖 相对的 相互转化 有条件
绝对的 无条件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区别:
1.(2016·天津文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中国经济 适应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将供给侧 改革与扩大需求分离开来。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 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 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这表明( ) ①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赖的 ②供给与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贯通的 ④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独立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默 写
唯物辩证法
联系
总特征
引 起 、 构 成
根本内容
根本动力
矛盾规律
实质和核心
发展
矛盾分析方法
[特别提醒1]——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
1、矛盾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关系。 2、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分别理解为矛盾的双方。矛盾双方是指事 物的两个因素,两个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矛盾。“对立” 和“统一”则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3、“不见高山,不显平川”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 3、不能认为“矛盾就是斗争”,而是既对立又统一。 4、矛盾双方不是无条件相互转化,而是必须依据一定条件。 5、不是“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斗争性阻碍事物发展”;而是二 者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6、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中,并受同一性的制约。( 绝不能反过来讲)。 7、矛盾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矛盾无好坏之分。
“性质”“绝大多数” “总体上说”等
.(2016· 全国卷Ⅰ)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 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 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 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 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 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
(1)哲学依据(2)地位 (3)重要性
3、怎么办?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 ①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 ②分析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矛盾。 ③分析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以及同一矛盾中两个 不同方面。(主次矛盾或矛盾的主次方面)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⑤反对不顾时间、地点、条件的“一刀切”。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 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
(3)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4)• (2014高考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二 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 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 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 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 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 器人与人的关系。(12分)
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 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只看到了君子与小人的对立,而没有看 到二者的统一,
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矛盾的同一性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
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供给与需求属于矛盾的双方,材料中“没有需求, 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 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说明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依 赖、相互贯通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 意;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赖的,不是相互独立的,④说法错误。故 选B项。
①哲学依据(原理+方法论)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 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 看问题.(4分) ②是什么关系——对立统一 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一方面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存在一定的对立。片 面强调经济效益,就会忽视安全生产;片面强调安全生产, 也会影响到经济效益的提高。(2分) (统一)另一方面,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为安全生产提 供物质保障;抓好安全生产,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2分) ③怎样处理二者的关系 因此要把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统一起来,在重视经济效益 的同时抓好安全生产。(2分)
只看到卑鄙与高尚的不同,没有看到二 者的统一
1、矛盾观的知识有哪些?(总体把握) 2、基础知识都背熟了、理解了吗? (对照学案回忆,划√) 3、易错易混点有哪些?(区别易错易混点) 4、翻看9.1、9.2学案和第九课过关测试
[特别提醒3]——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如何区分:
主要矛盾 方 做工作要抓重点、抓中 法 心,但又不能忽视一 矛盾的主要方面 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 但又不能忽视支流。侧重
论 般。侧重于办事情该
怎样
于看问题该怎样
关 “重点”“中心”“关
键 键”“要害”“突破 词 口”“核心问题”等
“主流”“主体”“形势”
[特别提醒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掌握一 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6、不能说矛盾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7、关键词法判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树立典型、搞好试点、推广经验、缩影、样本、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从一般到个别、解剖麻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特别提醒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包括的知识?
(1)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2)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及方法论
2、“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是什么? 2、为什么?
知识整合二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 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 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点睛】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方法论: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 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第二,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