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脉诊和病例分析
正常脉象
2.特点: 有胃 有神 有根
3.变异因素: 桡动脉异位 季节 地域 年龄 体格
病理脉象(1): 脉位
1.浮脉(表浅) 【脉象】轻取即得, 重按稍减 【主病】表证、虚证
浮紧 浮缓 浮数 浮滑
2.沉脉(深沉) 【脉象】轻取不应, 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
沉迟 沉缓 沉弦 沉涩
1.浮脉
2.沉脉
《濒湖脉学》:“ 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如循 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紧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脉长度分类 长脉
2、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 《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 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盈余。
病案分析
男,35岁,一年来经常发生眩晕,头 重脚轻,恶心呕吐,胸闷痰多,舌质红, 苔黄而腻,脉两关滑大。
分析
两关滑大,乃病在肝脾,脾不健运,湿停 为痰,肝火挟痰上扰清窍,发为眩晕。
病因病机
《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朱丹溪:无痰不作眩
9.弦脉
10.紧脉
【脉象】端直而长, 【脉象】脉势紧张有
如按琴弦,脉势较强 力,状如牵绳转索,
芤脉 【脉象】浮大中空, 如按葱管。 【主病】失血、伤阴
革脉 【脉象】浮而搏指, 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主病】精血大亏, 阳气外浮
长脉
切诊
1,、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
《诊家正眼》:“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 如循长竿。”
《濒湖脉学》:“ 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如循 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
中医诊断学
—脉诊和病例分析
※ 掌握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 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与临床意义;
目 ※ 熟悉脉诊的原理,脉象的生理变异;
的 ※ 熟悉相兼脉概念与主病规律;
要
※
※
了解遍诊法、三部诊法概念、方法。
求 ※ 授课方式:CAI教学 课堂讲授 实验教学
※ 课 时:理论课6节 实验课5节
源流
起源于扁鹊 奠基于《内经》 成书于《脉经》 绘图于《察病指南》 发扬于《频湖脉学》
诸虚劳损 湿病
11.洪脉
12.细脉
实热
虚象
病案分析
男,49岁,右侧颜面灼痛,局部不 红不肿,便秘,舌苔黄燥而厚,六脉 皆洪,尤以右寸关为甚。
分析 病位在头面部,属于三阳经络受邪,六脉 皆洪,洪脉主经络大热,血气燔灼,阳热 亢盛之症,右寸关甚说明热在肺胃二经甚, 所以应以清热泻火,宣清导浊为治则。
能 满部。”
2、临床意义:主气病。 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气郁不能展,气虚不能鼓动故脉短。
病理脉象(4): 脉势
11.洪脉 【脉象】脉体宽大, 充实有力,状若波涛 汹涌,来盛去衰。 【特点】宽大势盛有 力 【主病】气分热盛
邪盛正衰
12.细脉 【脉象】脉细如线, 但应指明显。 【特点】细小清晰 律整 【主病】气血两虚
脉诊形成机理
1.心脏搏动—动力
2.气血运行—基础
3.五脏协同—前提
心主血脉 肺主气,朝百脉 脉为血府 脾主运化,统血 宗气推动 肝主藏血
脉诊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 2.三部诊法(人迎、寸口、趺阳) 3. 寸口诊法(临床常用)
寸口又称“气口”、“脉口” 寸部— 关部—桡骨茎突内侧 尺部—
脉诊方法
而硬。
坚搏抗指。
【主病】肝胆、诸痛、 【主病】寒、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痰饮
宿食
“弦云其象”
“紧云其力”
均为脉管紧张度高
病案分析
女,30岁,常感脘腹胀痛,食纳不 佳,恶心呕吐,舌苔白而微腻,左脉 弦细,右关紧。
分析
紧脉主寒、痛,为历代医家所公认,临床 凡因受风寒而导致的疼痛,常见紧脉,乃正 气与邪气相搏,脉道紧张所致,右关紧为寒 郁中焦,左脉弦细为肝胃气逆。
治疗 针灸、敷贴、耳针、埋线、放血等
濡脉、弱脉、微脉异同
濡
弱
微
同
脉形细小而软弱
异
细而无力
浮细无力
沉细无力
诸虚、湿 气血不足、阳虚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似 有似无,起落模糊。
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13) 长脉
切诊
1,、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
《诊家正眼》:“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 如循长竿。”
单按
切诊
错误的诊脉手法
正常脉象
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即得 脉数-不快不慢,一息四至 脉势-从容和缓,应指有力 脉形-不大不小,不滑不涩 脉律-均匀无歇止
正常脉象
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 脉位:脉管的浅深 至数:脉搏的频率 脉长:脉动的范围长短 脉力:脉搏的强弱 脉宽:脉管的粗细 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 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 均匀度:脉动的节律
1.时间 2.体位
坐位或平卧位 (手臂与心脏于同一水平) 3. 指法
脉诊方法
总按:三指平布,同 时用力按脉。
指法:
123...布单举按指按: 寻与先总定按关位,后定单按寸会按一:个某尺分脉一别象部脉用,一重象指点。单体
“举”为轻手浮取 “按”为重手沉取 “寻”为用力不轻不重,委屈求之
切诊
总按
8
切诊
切诊
(14) 短脉
1、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李中梓:“ 两头低而沉下,中间突而浮起。” 《濒湖脉学》:“ 不及本位,应指而回,不
病理脉象(2): 脉数
3.迟脉(慢) 【脉象】脉率减慢, 一息脉来不足四至。 【主病】寒证
4.数脉(快) 【脉象】脉率增快, 一息五至以上。 【主病】热证
缓脉(慢、无力;快于
迟,慢于平)
【脉象】一息四至, 来去缓怠。 【主病】湿证、脾胃 虚弱
疾脉(更快) 【脉象】脉来急疾, 一息七八至。 【主病】热证
3.迟脉
4.数脉
病理脉象(3): 脉形
5.虚脉(空虚无力) 【脉象】三部脉举之 有余,按之空虚。 【主病】虚证
6.实脉(充实有力) 【脉象】三部脉举按 均有力。 【主病】实证
5.虚脉
6.实脉
7.滑脉(流畅) 【脉象】往来流利, 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主病】痰饮、食滞、 实热
8.涩脉(不流畅) 【脉象】脉细而迟, 往来艰涩不畅,如 轻刀刮竹。 【主病】伤精、血少 气滞血瘀、痰食内阻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紧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脉长度分类 长脉
2、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 《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 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盈余。
切诊
短脉
1、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李中梓:“ 两头低而沉下,中间突而浮起。” 《濒湖脉学》:“ 不及本位,应指而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