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多晶硅中热施主形成规律
1 实验过程
选取了一批德国拜耳公司所生产的 P 型铸造多 晶硅底部样品( C S 和其他厂家所生长的 P M 一i ) 型单 晶硅样品(Z, C)使用四探针测试样品的原始电阻率, 使用 M R 测试样品的原始氧浓度和碳浓度。原始 数据如表 1 所示:
表 1 实验所用硅片中原始氧, 碳浓度和电阻率大小
样 品类型和编号
取 拉 硅, 代直 单晶 成为最主 太阳 池材料〔1 要的 电 10 , 2
但是与直拉单晶硅太阳电池相比, 铸造多晶硅太阳 电池的转换效率较低。目前, 产业界中直拉单晶硅 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一般在 1一 6 5 1%左右, 而铸造
多晶 硅太阳电池的 转换效率大约在 1一4 究其 3 1%。
…
,. .
, __ 中 令 / ‘宁 : _一 幸 ,
创卜沪甲 . 创巨尹甲
声,
.
.. -一
立立宜立盆。自。 二一二一一一
2 4 0 0
0
6 8 1 0 1 0 10 1 0 0 0 0 2 4 6
的 形成[, 1 7如表 所示。虽然目 1 前对于热施主的形
成机理尚未清楚, 从而提出了很多种热施主模型, 但 是其中一点是大家所肯定的, 那就是硅中间隙氧的
e P to imti , r st a olkR . r holc e l ht , s u o【 ] . vt ars i y t n t o a a s o a d o u
热处理时间/ h
图 1 各种原生晶体硅样品中热施主浓度
随热处理时间的变化曲线
F . u e ot m l o o ettn r s hradnrc cnao i 1 v f g C e o s ri n
v. an t it i r t l e h d e ns p s san lg n f e a e n i i e m e m
C- ( zi S 位错)F, (, F) Z
0
取其中一批样品(, , D. F) A, G, E+ 在 B , , , ,
60 5℃下退火 05, . 以消除原生热施主。然后, h 将这
万方数据
太
阳
能
学
报
2卷 6
些样品和没有经预处理的样品(2 B, D, 预处理和未经过此预处理的各种样品中热施主浓度 A , C, E, 2 2 z 2 我们可以 瓦) 同时进行40 5℃下的退火处理, 保护气氛为氮气。 随热处理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这两个图, 每隔 1 取样测试样品的电阻率, 0 h 记录电阻率的变 发现原生热施主的存在不影响随后热施主形成规 律。所有样品中热施主的浓度都是先随着热处理的 化, 热施主浓度由热处理前后电阻率变化所对应载 时间而增加, 热处理 1 h 3 左右时到达最大值, 0 尔后 流子浓度的差值。 随着热处理的继续进行而迅速降低。但是对于不同 2 结果和讨论 种类的样品, 其中氧沉淀最大生成量显著不同, 在含 碳量低, 无位错和晶界的单晶硅 B 和B 样品中, 1 2 经 由于晶体生长过程中会生成热施主, 而这些热 1h 3 热处理所形成的热施主浓度最大, 0 大约为 11 . 施主可以在 60 5℃下热处理 3mn 0 i消除。表 2 显示 x c-。与此相对比的是相似单晶硅样品 C 16 3 0 m 1 l 所使用硅片中原始热施主的浓度。从该表中可以发 2 其热施主的生成量则最小, 仅为 6 x 现, 在铸造多晶硅底部的样品中存在着高达 1 x 和 C 样品中, . 4 0 c- 1 m 。这两种样品(lB)C,2由于含有不 B,2(lC) 15 ’ 原生热施主, 0 c- 'm 的 这不仅与高浓度的自 间隙 14 3 同的原始氧浓度, 而所生成热施主量的显著不同, 这 氧有关, 还与铸造多晶硅长达 4h 0 左右的晶体生长
原因, 主要在于铸造多晶硅中存在着高密度的缺陷
和高 浓度的 质, 界、 错、 碳等等[。 杂 如晶 位 氧、 3 虽然 ]
清洁的位错或晶界对材料的电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没有很大的影
响闭, 但是一旦缺陷和杂质相互作用就会显著影响
材料的电学性能, 所以研究铸造多晶硅中缺陷和杂 质的相互作用显得十分必要。 氧和碳是铸造多晶硅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杂质元 素。关于这两种杂质在直拉单晶硅中性质的研究已 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对它们及其复合体或沉淀相有 了比较深人地理解, 如热施主、 新施主、 氧沉淀、 碳氧
万方数据
4 期
俞征峰等: 铸造多晶硅中热施主形成规律
列样品, 虽然初始氧浓度与 E F , 系列样品中氧浓度 相近, 但是所形成的热施主较低。这表明, 碳会显著
抑制。
的形成规律, 得出以下结论: 1原始氧浓度对热施主形成的影响最大; )
综上所述, 可以发现, 原始氧浓度对热施主形成 规律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碳和位错, 而晶界则几乎没 有影响, 而且氧和位错是促进热施主的形成, 碳则是 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用甚至强于位错的促进作用。 当硅片在 0 一 0℃热处理时, 30 50 过饱和的间隙 氧会相互聚集形成热施主以降低化学势。铸造多晶 硅硅锭长时间的生长过程, 同样也是硅锭的热处理 过程。对于铸造多晶硅底部, 一般会经历长达 2 多 0 个热处理退火, 这样就导致较高浓度的原生热施主
B1 C1
D
‘. 1
二M / I
0 0 4 0 2 0 6
,, ,幸
一・ 杏 众 杏二
1 0 4 1 0 2 1 0 6
,1 八」
1 1
6 1 〕 0 川
热处理时间/ h
E
F 1 3
图 2 经 60 5℃热处理 3mn 0 i后各种晶体硅样品 中热施主的浓度随热处理时间的变化
50
无 该 处 理 , 日
F . Crs e ad o o eri l rc c ttn i2 v otr o s na g ue f hm n n o
v. e n t e h d e n s l i r t p s s ana g i t fe a e n l i n i m e m
第2卷 第4 6 期
20 年 8 05 月
阳 能 学 报
E E G A S L R S N C N R I E A I S I A O I
V l 6 N . o. o4 2 , A g 05 ,20 u.
文章编号: 24 0 20 05- %( 5 0 0
铸造多晶硅中热施主形成规律
俞征峰,席珍强, 杨德仁,阀端麟
影响最大。实验还发现, 60 05 退火处理可以消除部分原生热施主,原生热施主对于随后的热施主的形 在 59 . 0 h
成规律没有明显影响。
关健词: 铸造多晶硅;氧; 热施主
中图分类号 T 54 K1 文献标识码 :A
0 引 言
最近, 铸造多晶硅以其较高的性价比已经成功
的变化, 从而揭示热施主的生成规律。
图1 和图 2 分别是在 40 5 ℃下经过 60C mn 5' 3 i 0
其次, 对比样品( lB ) A , , B , 和( lA )虽然在这 2 2 两种晶体硅中含有非常相近的原始氧浓度 , 但是在 铸造多晶硅中所形成热施主最大浓度低于直拉单晶 硅中热施主的最大生成量, 如图 1 和图2 。这表明: 位错, 晶界或碳都可能会抑制热施主的形成。但究 竟是位错, 晶界还是碳主要抑制了热施主的生成? 我们又分别采用了4 种不同的样品研究了其中的热 施主形成规律。样品(lE ) F, 中, E , 和(lF) 虽然 F 2 2 系列的原始样品中含有晶界, 但是其中热施主生成 规律与 E系列样品中热施主形成规律相似, 如图 1 和 2这表明晶界对热施主的形成规律没有明显的 , 影响。同时, 在这两种样品中所形成的热施主浓度 都明显高于 C系列样品中热施主的最大形成浓度, 这表明位错会促进热施主的形成。另外, 对于 D系
M 一 i 凡, C S 人, ) (
[ix 0 sx1 ol 1 [ ] 0 电阻率 17 C "
/ - c 3 / - m c 3 m
1 0 0.
1 0 0.
‘. 1 0
0
/ ,"m a c
, 1
:
0
7
…
4
C- ( zi S 无位错)B, z (, B) C- ( zi S 无位错)C, (GQ) C- ( zi S 位错)D ,l (, ) D C- ( zi S 位错, 晶界)E, (,
F) 2
9 1. 1
4
山. 1
 ̄、
:
甘
复 合体等[。虽然, 5 1 对铸造多晶硅中氧沉淀的形成 规律 一 做了 些研究[1 很少 6, , 但是 人研究 7 铸造多晶 硅
中热施主的形成规律, 特别是晶界、 位错和碳对热施 本实验采用对比方法, 用四探针仪和傅立叶红 外仪(M ) F 研究铸造多晶硅中电阻率和氧、 碳浓度
20
wh p - n m a6 0 0mn 9 f 30 i i t r a e g 5 o t h e n d t r e
.一
・竺
0 1\ 侧 径 州 樱 藕
30 60 90
。
_ _ .. .
.滚
尹 .
样品编号
已
表明原生氧浓度对热施主形成规律的影响最大。
10 5
.. x扩C预 处 理
M 2 10
一.一 A1
・竺 0 1\ 侧 说
一.一 :1 3
目
原生热施主浓度/ ' m 3 / 4 1 c- 0
州 樱 臻
}且 0
60 3a
_ .,. . 声 - .一
, .
_ 声
A1 1 4
时间有关。
表2 各种硅片中原生热施主的浓度
Tb 2 oc ttn s r n ml o nao oa g w t radnr al Cne ri f o h e - e o s it d e n s p s n i r t l h fe a e e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