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马廷珍)

精选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马廷珍)

第三单元第13 课主备人马廷珍教学内容《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让学生在阅读中建立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案个人使用创新及反思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语,明确要求1、在上一组课文中,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情。

你可想过,人与自然的相处同样需要我们付出真情。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组课文,先读读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

2、谁来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明确哪些任务?(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二、看图引入,初读全文1、看一组有关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2、请同学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不懂的字词先自己想办法试着解决。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出示要求读写的词语,认读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词语意思。

三、默读课文,梳理内容1、默读课文,然后跟周围的同学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交流反馈: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并朗读相应的段落: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第1至2自然段);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第5至7自然段);人类应保护地球(第8至9自然段)。

四、概括大意,初解课题1、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2、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是显得非常──(渺小)。

她所蕴含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文章向人类发出了呼吁──(只有一个地球)。

五、课后作业,抄写词语抄写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领悟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

同桌相互检查,改正错字。

2、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读课文,边读边问问自己:是否高兴了、着急了、痛心了、气愤了或是担忧了?把触动你心灵的词句画下来,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二、板块研读,深究题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感悟大家画下的词句。

1、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读。

(2)渺小: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

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

2、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1)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矿物资源面临的危机。

①明白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②从“几百万年、几亿年”感悟矿物资源形成时间的长及来之不易。

③从“不加节制”等词感悟人类无知的破坏。

(2)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

①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

(“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②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a.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b.补充有关生态灾害的资料,加深理解。

③指导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

3、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品读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了“40万亿公里”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

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②感悟最小的范围,即“40万亿公里”有多远?(以前学过《太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 1.5亿公里,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③指导朗读。

4、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设想。

(教师可介绍有关火星和月球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白,这种设想是遥远而困难的事情)5、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说地球容易破碎其实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生态灾害等。

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体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担忧之情)三、结合课题小结,齐读最后一段。

四、读写结合,提升情感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

这时,你一定有话对地球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第三单元第14 课主备人马廷珍教学内容《鹿和狼的故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

2、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维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案个人使用创新及反思教学过程:一、对比设疑,激发兴趣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2、在你的印象中,狼是怎样的动物呀?指导读好词语。

狼贪婪而凶残,真令人讨厌。

那鹿呢?指导读。

活泼而美丽,多惹人喜欢呀。

3、这是我们的印象,课文中又是怎么认为的呢?课件出示一段话: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4、自由读一读,说说读了这段话你想知道什么?或想探究什么问题?过渡:为什么贪婪而凶残的狼会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活泼美丽的鹿却成了破坏森林和毁灭自己的“祸首”了呢?老师跟大家一样心里充满着疑问,为了解决我们心中的疑惑,这节课咱们就来通过学习课文解决这些疑问。

二、合作探究,感知内容1、默读课文,看看森林和鹿群在一百多年间发生了什么巨大的变化。

边读边画,画出能够看表现森林和鹿群变化的句子。

2、同桌或小组之间展开交流,读一读所画的句子,议一议发生的巨大变化。

三、抓住对比,感受灾难(一)一百多年前的森林1、看图想象,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1)师:瞧,这就是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你们说,这是一片怎样的森林?(一片葱绿)(2)想像,感受图中没有的美好景象,进一步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2、朗读品味,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出示句子: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1)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语言,快读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刚才看到的画面。

(2)能用你的朗读向大伙儿展示看到的美景吗?(指名读)(3)让我们一起读,把这森林的美景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吧。

(4)小结:凯巴伯森林是快乐的,和谐的,葱绿的树木,美妙的歌声,欢快的身影,真是生机勃勃。

那一百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呢?(二)一百多年后的森林1、出示课件,学生观赏,感受森林的一片荒凉(1)图片对比,森林中的绿色呢?刚才满眼的绿呢?(2)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地上光秃秃的,小河干涸了,到处尘土飞扬,森林里很荒凉,枯黄的范围越来越广;森林已毫无生机了……)2、朗读品味,感受森林的一片荒凉出示句子: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3、指导学生读句字师归纳:小树没有了,嫩枝啃光了,树皮、草根、这一切都没了;枯黄象熊熊的烈火,在森林中蔓延开来,它吞噬着可爱的绿,令人痛心呀,用你的声音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你此刻的心情吧!(指名读4、5节)过渡:那么美的森林为什么在一百年后会变成这个样子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1-----7小节,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4、学生自由读课文1-----7小节,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5、教师点拨:6、拓展练习:是啊!鹿群原来生活的是那样快活,那样悠闲,而如今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它们有的痛苦地死去,有的生活在死亡的边缘。

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

凯巴伯森林由生机勃勃到一片荒凉,鹿群由活泼美丽到疾病缠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凯巴伯森林的居民捕杀了狼。

)四、读中练说,感悟道理再次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为什么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呢?(自由读第4小节,练习说话。

)出示:(1)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因为()。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因为()。

2、师小结:同样是一座森林,在一百多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请同学们分男女生读(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鹿是真正的祸首吗?真正的祸首是谁?为什么?五、拓展延伸,感触生活1、如果说,凯巴伯森林的悲剧是由于人们的无知,好心办了坏事。

他们可真后悔呀!我们来当一回环保小专家,怎样才能使森林恢复生机?2、当我们在合理利用大自然的同时,更加要懂得维护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永远幸福!老师这里就有几个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考虑一下,这里的生态平衡分别体现在哪些事物身上,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联系?(课件出示两段话):(1)澳大利亚大量养牛后,牧草退化,牛粪成灾,蝇虫滋生,后来控制养牛量,引进以粪便为食物的蜣螂,牧场又青草茵茵,生机勃勃了。

(2)当密密麻麻的蝗虫疯狂吞食庄稼时,得到人们爱护的海鸥从海上飞来,帮助人们消除了蝗灾,让庄稼能茁壮成长,百姓能安定地生活。

六、布置作业,综合实践三项课外作业,学生任选一题完成。

1、续编故事,想象《凯巴伯森林的明天》;2、了解和搜集有关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知识和故事;3、办一份维护生态平衡的小报,服务于大家。

板书:狼和鹿功臣祸首保持生态平衡第三单元第15 课主备人马廷珍教学内容《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1、体会人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