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蒙城导游词优秀范文
蒙城县为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庄子故里、中国楹联之乡、安徽省硬笔书法之乡,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模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
2018年8月,安徽省政府批准蒙城县退出贫困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安徽蒙城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安徽蒙城导游词1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此次的导游。
接下来各位将要在我的带领下游览蒙城的美景,希望大家在这三天里能玩的高兴,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我的名字叫张晓康,大家可以叫我张导,也可以叫我名字。
再去蒙城的路上有几件事要告诉大家。
希望大家记住在景区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乱走。
如果迷路一定要记得打我电话,我会去接大家。
希望大家玩的高兴。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蒙城,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淮北平原中部,属于淮河流域战略要地,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国土面积2091平方公里,耕地230万亩,辖15个乡镇、2个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和1个林场,人口132万。
蒙城是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庄子故里,境内有庄子祠、文庙、万佛塔、三星街、白云庵、东西怀德桥等文物古迹及景点。
著名相声表演艺
术家牛群曾在此挂职担任副县长。
蒙城是中国楹联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百佳县。
蒙城文庙又称孔庙,始建于元至元21年(公元1284年),是封建时代祭孔、演礼和办学的地方。
文庙自前而后依次为灵星门、泮池、泮桥(以上待建),大成门和大成殿,灵星门正对青去街,取其“平步青云”之意。
灵星门的西南侧有一井,名圣井“圣井甘泉”为蒙城八景之一。
大成门东连名宦祠,西接乡贤祠。
大成殿前两侧有东西配庑,殿东为节孝祠,殿西为忠义祠。
东院是文昌阁,西院是明伦堂。
大成殿,原名先帅殿,又称圣人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
殿宽五间,进深三间,为山以顶抬梁式建筑,九檩十八架,四十二檐墩,用巨杉作栋梁,飞檐翘角,蔚为壮观,殿内外上下重油彩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我们淮北地区最为宏伟、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
从前,殿内正中供孔子神龛牌位,两旁置颜、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
殿上方悬着康熙,乾隆皇帝御书的“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三块匾额。
殿前阅台高一米余,上有一圈汉白玉栏杆,中间和两旁有石阶供人登临。
东西廊房各七间。
为灰色筒孔覆顶,车房原供孔子三千弟子,西房原供历代贤孺牌位。
大成门又称戟门,面阔五间,是通向大成殿的过道门。
在其东面的名宦祠原供苏舜饮,丰稷等在蒙城有政
绩的官吏,西面的乡贤祠原供庄子、何惟等地方贤土。
蒙城还是庄子的居住地,当地建有庄子祠,但经过时间的侵蚀,当年的庄子祠早已不复存在,现存庄子祠是蒙城县政府在宋代庄子祠旧址上新建的,总占地面积52亩,总建筑面积1086平方米,全祠由祠堂建筑群与万树园两部分组成。
主要建筑有大三门、影壁、山门、逍遥堂、古衡门,濮池、五笑亭、观台、观鱼桥、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道舍、客舍等。
20__年5月庄子祠正式挂牌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说完景点,再来说说当地特产,当地的美食很多,比如油酥烧饼,蒙城sa汤,牛肉干,大闸蟹,三义镇九龙贡面等等。
种类很多,相信大家一定会吃的尽兴。
走的时候别忘了带一点当地特产带给朋友。
好了接下来到了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希望大家此次旅程玩的高兴,有一个美好的回忆。
各位再见。
安徽蒙城导游词2
蒙城县历史悠久,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据尉迟寺遗址发掘文物证实,4500多年前,即有古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自殷商以来,县名迭更,隶属多变。
唐代天宝元年(742),正式定
名为蒙城县,沿用至今。
以后隶属和行政区划虽迭经变化,但辖区却无大的变更。
夏,为禹贡豫州之域。
商,为汤都,称北冡。
西周称漆邑。
公元前595年归楚,称楚北地漆园。
秦,属砀郡。
汉初,分西北境为梁国蒙县,东南境为沛郡山桑县。
三国时,属魏谯郡山桑县。
东晋侨置蒙县,仍属谯郡。
南北朝时,属宋山桑县。
南齐仍为山桑县。
北魏皇兴元年(467),废山桑县建置涡州,为州治所。
在漆园故城建置涡阳县。
梁大通二年(528),梁改置涡州为西徐州,后置北新安郡,均为州、郡治所。
东魏武定八年(550),置南谯州,仍以涡阳为治所,并山桑、蒙县为蒙郡。
北齐复称蒙县。
隋开皇十六年(595),称淝水县;大业七年(611),改淝水县为山桑县。
唐天宝元年(742),正式定名为蒙城县。
此后,虽归属屡有变更,但县名一直沿用未变。
五代时,为河南道亳州蒙城县。
宋代,先后属安丰军、亳州、寿州。
元代,属总管府安丰路。
明代,属南直隶凤阳府。
清代,先后属亳州、颍州。
民国元年(1912),属安徽省寿州。
民国3年6月,属安徽省淮四道(道尹驻泗县)。
民国17年3月,直属安徽省。
民国21年10月,属安徽省第六(泗县)行政督察区。
民国27年6月,属安徽省第三(阜阳)行政督察区。
本月中国共产党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33年12月,蒙城县北境归宿蒙县,属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民国34年12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民国36年6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
11月,县南境归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民国38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涡阳4个边区县,设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4月12日,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1996年,阜阳地区改市,属安徽省阜阳市。
2000年6月,地级亳州市建立,属安徽省亳州市。
安徽蒙城导游词3
蒙城方言属中原官话。
县东南境接近凤台方言,县西北境则受阜阳方言影响较大。
境内词汇差别最大,语音略有差别,语法比较一致。
蒙城方言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
蒙城方言的调类和普通话相同,均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只是顺序不同,而且调值悬殊较大。
蒙城县是“中国楹联之乡”。
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20XX年,蒙城县举行楹联“五进”暨“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