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易混艺术手法
映衬: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艺术手法。
以增强理念或深化情意的表意方法(也可称为衬托)。
衬托在作品中的主要方法有:1.用某些人物形象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
2.用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的意义。
一种是“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一种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3.以虚幻的情景来衬托现实社会。
映衬包括:
1.正衬:正衬是应用性质相似的客体事物,衬托本体事物,使本体事物更显明的修辞法。
它的表现形式,大部份是好的衬托好的,坏的衬托坏的内容上,客体与
本体的性质是相似的。
①“春冰薄,人情更薄;登天难,求人更难”,前面的词语是客体事物,后面是本
体事物,以客体衬托主体,凸显出主体,这是直接形式的正衬。
如:鲁迅《故乡》:“时候既然就已经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窗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
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段话描写悲景用以衬托
作者悲凉的心情,这是典型的以悲景衬悲情,属于正衬。
如:“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
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
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里描写的一幅月下美景图目的是用来衬托少年
时期的闰土活泼可爱的形象,这种以美景衬正面形象的写法,我们也把它叫
做正衬。
②尚有比较婉曲、间接的表现形式,有些正衬的句子,先写句子相似的景,再写相
关的情,例如元曲中,马致远的(秋思),先写‘枯藤、老树、昏鸦’,以及‘古
道、西风、瘦马’等衰败萧条的悲景,再写“断肠人在天涯”的情,这是以悲
景衬悲情的正衬。
2.反衬:反衬是应用性质相反或相对的客体事物,衬托本体事物,使本体事物更显明的修辞法。
它的表现形式,大部份是好的衬托坏的,坏的衬托好的。
内容上,
客体与本体的性质不同。
如: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从对比的形式设计观察,是相当工整的“正对”,属于“对偶”的一种形式。
若从“映衬”
所偏重的表意内容观察,“蝉噪”用来衬托“林愈静”的主体,“鸟鸣”用来衬
托“山更幽”的主体,正是以动态之笔描写静态之境。
“蝉噪鸟鸣”均为现实
的具象的实体,“林静山幽”则是存在于诗人内心的抽象的思维感受,以具象
的实体衬托抽象的心境,正是“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情虚景实、虚实相映
的手法,实景与虚境透过对比,以宾衬主以实衬虚,达成“实虚互掩”创新
意境深化情思的目的。
“‘反衬’用最通俗的讲法,即是‘衬托’,(或曰‘烘托’),
只不过‘反衬’特指从反面或相反特征去衬托主体。
”
用美景写哀情,则属于反衬。
请看:“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在这里作者用一幅月下美景图来衬托此时他离开故乡时的惘然、悲哀之情,这
就是反衬。
3.侧衬:侧衬则是从侧面来衬托本体事物的修辞法,这是特写受本体事物影响的客体事物的反应情形,以衬出本体事物。
如:《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
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上裙,紫绮为下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
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在这段乐府诗里,
诗人以含蓄之笔侧写罗敷的美貌。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上裙,紫绮为下襦。
”,仅白描罗敷外表的穿著和打扮,并
未言及罗敷的美貌,从“行者见罗敷”到“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一
段文字叙述里,诗人刻意避开对罗敷美貌的直接与正面的描绘,不说她如何沉
鱼落雁闭月羞花,只着力于记录旁观者看见罗敷时的反应,因为只是记录旁观
者各自的反应,必然是比较客观而具有公信力的,所以一方面更能够取得读者
的心理认同,另一方面也让读者更有宽广的想象空间,如此的巧思的确有其高
明处。
衬托与对照不同,衬托以次要事物为陪衬,以突出一个主要的事物。
衬托的修辞作用,主要在于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
俗话说“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充分的说明。
对照:是相反或相似的事物互相比照,使两者在对比中显得更为鲜明突出,对照的双方不分主次。
对比:把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修辞方式。
对比有两种:
1.两体对比。
把两种互相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描述,如:“依靠群众撼山易,脱离群众折木难。
”
2.一体两面对比。
把同一事物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比,如:“他赞赏高山上傲然挺拔的青松,而鄙夷湖畔娇弱的杨柳。
”
对比的修辞作用,总的来说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不同类型的对比,作用又各有特点。
两体对比,揭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一体两面的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的看清问题。
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中的渲染主要指人物的刻画或对环境的烘托、描述。
常用的方法有:
1.反复。
即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感情,渲染情绪,突出主题。
2.烘托。
即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
渲染一般用在表现人物或情节发展的关键部分,因此不能事无巨细都加渲染,要注意分寸,防止渲染过度。
含蓄:把作者的深意隐含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之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含蓄的主要特点是意在言外,但这种意在言外仍得之于作品语言文字的触发。
运用含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余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来理解、补充和丰富作品中的意境以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运用含蓄手法要求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有一定的深度。
含蓄不是含糊,含蓄的意思虽没直接写出,但表意明确,是能够心领神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