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修辞翻译研究
众所周知,翻译工作既繁难复杂而又令人神往。由于修辞语言的广泛运用,
翻译中的种种矛盾又都缘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不对等。
因此,在一种语言中使用的修辞格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
修辞格,这便使得修辞翻译困难重重。本文作者重点对奈达翻译理论的“功能对
等”和纽马克的“翻译与文化”理论进行了阐述,得出翻译实践离不开翻译理论
为指导,但译者不能期望有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模式和翻译理论可以遵循。
因此作者指出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格时,要正确理解以上提到的两
种翻译理论并能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通过对多篇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格翻
译实例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修辞格翻译需要正确处理好的两个问题:修辞格蕴涵
的文化因素和修辞格所折射出的中西两种文化的不同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辞格翻译的一些规则和方法,意在使中国文学作品中修
辞格翻译既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功能对等”又能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谈
到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格翻译时必定会涉及到异化和归化翻译之争。
对于这两种翻译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爱,在翻译实践中,仁者见仁,智
者见智,因为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没有深入探讨这两种翻译方法,而是通
过实例分析得出:如果译文能达意、传神和表形,无论是异化还是归化,都是可行
的。
文章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该文的介绍,指出修辞翻译研究的重要性。文中不
仅简要介绍了一些翻译理论和中国文学作品中修辞格翻译的实例,更重点分析、
比较了一些修辞格翻译的不同译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文学作品中修辞格翻译
的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译文既要忠实原文又能确保译文读者领会原文中的修辞
美。
第二部分着重阐述了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强调修辞格翻译应该努力做
到内容和形式的对等,并且跨越文化障碍,实现跨文化交流,这样的译文才能称得
上优秀之作。同时指出,译者不能禁锢于某一翻译模式和翻译理论,而是应该灵活
运用各种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
第三部分,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可译修辞格着手,通过分析比较,并对一
些修辞格翻译实例进行修正和完善,从而提出作者自己的参考译文。第四部分,
从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造成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些修辞格无法翻译的
原因。
因为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诸多差异,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