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汇总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汇总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2、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当溶质在溶液中有离解,缔合和生成络合物的情况下,对摩尔质量的测定值各有什么影响?答: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质量靠的是依数性,即依靠溶质在溶液中粒子的数目。

注意,依靠的是粒子的数目而不是分子的数目。

如果发生缔合或解离,自然是导致所测得的粒子所并不等同于分子数,那测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自然有偏差。

解离使粒子数增多,表观上是分子数增加,于是测得的分子量变小。

缔合和生成络合物使粒子数减少,于是测得的分子量比实际的要大。

3、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根据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太少影响如何?答:根据溶液凝固点的下降值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加入的溶质的量约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0.5℃左右。

加入太多,因为浓度大了,就不是稀溶液,就不满足依数性了。

加入太少,会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不明显,测量误差会增大。

4、凝固点降低的公式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它能否用于电解质溶液?答:凝固点降低公式适用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和强电解质稀溶液。

其次溶剂凝固点不应太高或太低,应在常温下易达到。

如:水、苯、环己烷等。

当溶质在溶液里有解离、缔合、溶剂化或形成配合物等情况时,会使测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在电解溶液中不适用上式计算。

5、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为什么会产生过冷现象?过冷太甚对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控制过冷程度?答:过冷现象是由于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在温度降到凝固点以后,没有晶体析出而达到过饱和状态的现象,原因一般是由于寒剂温度过低,降温过快或溶液中较干净,没有杂质晶核。

在冷却过程中,如稍有过冷现象是合乎要求的,但过冷太厉害或寒剂温度过低,则凝固热抵偿不了散热,此时温度不能回升到凝固点,在温度低于凝固点时完全凝固,就得不到正确的凝固点。

因此,实验操作中必须注意掌握体系的过冷程度。

对于溶液而言,过冷太甚还会导致溶剂大量析出,m B 变大,T f 变小,显然回升的最高温度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引起测量误差。

控制过冷程度的方法:调节寒剂的温度以不低于所测溶液凝固点3℃为宜;为了判断过冷程度,本实验先测近似凝固点;当溶液温度降至高于近似凝固点的0.5℃时,迅速取出冷冻管,擦去水后插入空气套管中,以防止过冷太甚。

6、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是否可用增加溶液浓度的办法来增加ΔT 值?为什么?答:不可以,原因是只有稀溶液才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值与溶剂的粒子数成正比。

才满足:B f f f m K T T T =-=∆*7、什么是稀溶液依数性质?稀溶液依数性质和哪些因素有关?答:非挥发性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后,其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冰点降低、渗透压等值只与溶质的分子数有关而与溶质的种类无关,这四种性质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稀溶液依数性质与以下因素有关:只取决于溶剂的种类、数量和溶质粒子的数目。

8、测定溶液凝固点时若过冷程度太大对结果有何影响?两相共存时溶液系统和纯溶剂系统的自由度各为多少?答:过冷程度太低,则凝固热抵偿不了散热,此时温度不能回升到凝固点,在低于凝固点时完全凝固,就得不到正确的凝固点。

对于溶液而言,过冷太甚还会导致溶剂大量析出,m B 变大,T f 变小,显然回升的最高温度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引起测量误差。

溶剂系统的自由度为1,溶液系统的自由度为2。

9、什么叫凝固点?凝固点降低的公式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它能否用于电解质溶液?答:纯溶剂凝固点是固体与液体成平衡的温度,溶液的凝固点是固体溶剂与溶液成平衡的温度。

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

凝固点降低的公式适用于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和强电解质稀溶液。

其他电解质溶液不能用。

10、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空气夹套?过冷太甚有何弊病?答:为了防止过冷太甚;过冷程度太低,则凝固热抵偿不了散热,此时温度不能回升到凝固点,在低于凝固点时完全凝固,就得不到正确的凝固点。

11、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实验测量成败的关键是什么?答:实验测量成败的关键是:控制过冷程度和搅拌速率。

控制过冷程度的方法:调节寒剂的温度以不低于所测溶液凝固点3℃为宜;为了判断过冷程度,本实验先测近似凝固点;当溶液温度降至高于近似凝固点的0.5℃时,迅速取出冷冻管,擦去水后插入空气套管中,以防止过冷太甚。

本实验规定了搅拌方式:将冷冻管插入冰水浴中,缓慢搅拌,使之逐渐冷却,并观察温度计温度,当环己烷液的温度降至高于近似凝固点的0.5℃时,迅速取出冷冻管,擦去水后插入空气套管中,并缓慢搅拌(每秒1次),使环己烷温度均匀地逐渐降低。

当温度低于近似凝固点0.2-0.3℃时应急速搅拌(防止过冷超过0.5℃),促使固体析出。

当固体析出时,温度开始回升,立即改为缓慢搅拌,一直到温度达到最高点,此时记下的温度即为纯溶剂的精确凝固点。

每次测定应按要求的速率搅拌,并且测溶剂与溶液凝固点的时候搅拌条件要完全一致。

12、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加入萘的时候,不小心将萘附着在内管壁上,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若不小心将萘附着在内管壁上,则溶液中的溶质含量将减少,导致所测温差偏小,溶质摩尔质量偏大。

13、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为什么要先测近似凝固点?答:先测近似凝固点,可防止过冷太甚。

过冷程度太低,则凝固热抵偿不了散热,此时温度不能回升到凝固点,在低于凝固点时完全凝固,就得不到正确的凝固点。

先测近似凝固点,可准确判断过冷程度,减小凝固点测量误差,使误差范围小于0.006℃以内,保证测定值得准确性。

14、当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溶剂化和形成配合物时,测定的结果有何意义?答:当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溶剂化和形成配合物时,可根据溶质在溶液中的表观摩尔质量与真实摩尔质量相比,可以求出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度、缔合度、溶剂化程度及配位数。

15、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测定环已烷和萘丸质量时,精密度要求是否相同?为什么?答:不同,因为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环已烷的用量远远大于萘丸,如果要达到相同的相对误差,测定环已烷质量的精密度要远远的小于萘丸。

因此在测定环已烷的质量时,使用移液管量取体积再乘以密度;在测定萘丸质量时,精密度要求高,因此用电子天平测量。

16、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在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首先溶质能在此溶液很好的溶解,不出现解离,缔和,溶剂化和形成配合物等现象,另外此溶剂的凝固点温度不宜太高或太低,应很容易达到。

17、为什么纯溶剂和稀溶液的的凝固曲线不同?答:由相率可知,在一定外压下,纯溶剂在凝固点时的条件自由度为零,在冷却曲线上可得到温度不变的水平线段。

而溶液在凝固点时的条件自由度为1,其凝固点随溶液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冷却曲线上得不到温度不变的水平线段。

在纯溶剂的冷却曲线中,曲线中的低下部分表示发生了过冷现象,即溶剂冷至凝固点以下仍无固相析出,这是由于开始结晶出的微小晶粒的饱和蒸气压大于同温度下普通晶体的饱和蒸气压,所以往往产生过冷现象,即液体的温度要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才能析出固体,随后温度再上升到凝固点。

溶液的冷却情况与此不同,当溶液冷却到凝固点时,开始析出固态纯溶剂,随着溶剂的析出,溶液浓度逐渐增大,溶液的凝固点不断下降,在冷却曲线上得不到温度不变的水平线段。

因此,在测定浓度一定的溶液的凝固点时,析出的固体越少,测得的凝固点才越准确。

同时过冷程度应尽量减小,一般可采用在开始结晶时,加入少量溶剂的微小晶体作为晶种的方法,以促使晶体生成,溶液的凝固点应从冷却曲线上待温度回升后外推而得。

18、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寒剂温度的温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为什么?答:寒剂的温度以不低于所测溶液凝固点3℃为宜,实验时寒剂应经常搅拌并间断地补充少量碎冰,使寒剂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寒剂温度对控制过冷程度影响很大,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寒剂温度的温度过高会导致冷却太慢,过低则测不出正确的凝固点。

19、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为什么实验所用的内套管必须洁净、干燥?答:因为的内套管是用来装纯溶剂环己烷的,如果内套管不是洁净干净的,那么测得的就不是纯溶剂的凝固点,而是参有杂质的溶液的凝固点,会导致测得的凝固点不准确。

20、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搅拌速度的控制是做好本实验的关键,在实验过程中怎样控制搅拌速度?答:本实验规定了搅拌方式:将冷冻管插入冰水浴中,缓慢搅拌,使之逐渐冷却,并观察温度计温度,当环己烷液的温度降至高于近似凝固点的0.5℃时,迅速取出冷冻管,擦去水后插入空气套管中,并缓慢搅拌(每秒1次),使环己烷温度均匀地逐渐降低。

当温度低于近似凝固点0.2-0.3℃时应急速搅拌(防止过冷超过0.5℃),促使固体析出。

当固体析出时,温度开始回升,立即改为缓慢搅拌,一直到温度达到最高点,此时记下的温度即为纯溶剂的精确凝固点。

每次测定应按要求的速率搅拌,并且测溶剂与溶液凝固点的时候搅拌条件要完全一致。

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燃烧热的测定1.在使用氧气钢瓶及氧气减压阀时,应注意哪些规则?答:(1)氧气减压阀应严禁接触油脂,以免发生火警事故。

(2)停止工作时,应将减压阀中余气放净,然后拧松调节螺杆以免弹性元件长久受压变形。

(3)减压阀应避免撞击振动,不可与腐蚀性物质相接触。

1、开机的顺序是什么?答案:打开电源---热量计数据处理仪—计算机。

(关机则相反) 2、搅拌太慢或太快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搅拌的太慢,会使体系的温度不均匀,体系测出的温度不准,实验结果不准,搅拌的太快,会使体系与环境的热交换增多,也使实验结果不准。

3、萘的燃烧热测定是如何操作的?燃烧样品萘时,内筒水是否要更换和重新调温?答案:用台秤粗称萘 0.7 克,压模后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其重量。

在实验界面上,分别输入实验编号、实验内容(发热值)、测试公式(国标)、试样重量、点火丝热值(80J),按开始实验键。

其他同热容量的测定。

内筒水当然要更换和重新调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