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伸技术
抑制技术
主动抑制 有意识的自主控制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注意事项
a. b. c. d. e. f. g. h. i. j. k.
牵伸前必须先进行康复评估 避免过度牵伸 避免牵伸水肿组织 避免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 避免牵伸中挤压关节 患者必须积极配合治疗 不能超过关节正常ROM牵拉 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力度应小 酸胀反应不应超过24小时 避免高强度、快速的牵拉 避免牵拉肌力较弱的组织,应和肌力训练相结合
牵伸程序
1、评估,选择最佳方法。 2、放松体位,暴露牵拉部位。 3、解释目的和步骤,取得配合。 4、牵拉力量的方向与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向相反。 5、固定关节近端,牵拉远端。 6、为了避免牵拉中挤压关节,对关节可稍加分离。 7、力量要适度、缓慢、持久。 8、感觉到张力降低时,可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9、牵拉结束前,应逐渐减弱牵拉力。
指身体某部位或结构运动或被运 动到既定运动范围的能力,即功能性活动范围(ROM)
肩部肌肉
肘部肌肉
腕及手部肌肉
操作
⑴患者体位 ⑵治疗师位置和规范术语 ⑶牵伸方向 ⑷牵伸强度 ⑸牵伸时间 ⑹牵伸疗程 ⑺治疗反应
参数
1.牵伸时间 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为每次10 ~ 15s,也可 30~60 次每组,组间休息30s;机械性牵伸每次15 ~ 20min 2.牵伸疗程 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3 ~ 5个疗程 3.治疗反应 在康复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具 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参数
适应症
由于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瘢痕形成,引起肌肉、结缔
组织和皮肤缩短,以致关节运动范围缩小。 软组织挛缩影响了日常功能活动。
禁忌症
a) 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有炎症,如结核感染,特别 b) c) d) e) f) g)
是在急性期。 新近发生的骨折。 肌腱重建六周内。 新近发生的肌肉、韧带损伤,组织内有血肿或有其 他创伤体征存在。 神经损伤或神经吻合术后1个月内。 关节活动或肌肉被拉长时剧痛。 严重的骨质疏松。
⒊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各种理化及生物因素如缺氧、酸中毒、肌肉中能源物质缺
乏,机械性创伤和生物感染都可能降低肌肉收缩的效果 钙离子、咖啡因、肾上腺素等体液因素以及运动锻炼则提 高肌肉的收缩效果
4.软组织对牵伸的反应和影响因素
(1)软组织 (2)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结构 (3)肌肉 (4)肌梭 属于本体感受器 (5)关节活动度
快速牵引 缓慢牵引
柔韧性的分类
静力性柔韧性 弹性柔韧性 动力性或功能性柔韧性 活动性柔韧性
牵伸运动的好处
肌肉牵伸的作用
1、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2、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3、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4、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5、降低肌张力,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6、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 因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纤维性改变而形成的挛缩称为纤维性粘连, 纤维性粘连可以明显限制关节活动,而缓解又非常困难。
B、疤痕粘连 疤痕如果发生在正常组织中,可以形成粘连,引起组织的活动范围
降低,从而限制关节的活动和功能。肌肉、肌腱、关节囊或皮肤的疤 痕组织粘连可以引起组织挛缩。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由于疤痕组织粘连 引起的挛缩,都可以通过锻炼来预防或减轻。
⒈前负荷
在肌肉收缩前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下所加载的负荷,称为
前负荷 这种被拉长状态的长度称为初长度 前负荷反应长度对张力的影响 肌肉在最适前负荷和最适初长度产生最大的张力
⒉后负荷
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后负荷 其不增加肌肉初长度,但能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
肌肉所产生的张力与收缩速度二者呈反比关系
盛京医院康复中心 王磊
概念
牵伸技术(Stretching)
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短缩或挛缩 组织并使其延长,作轻微超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 围内的运动。 目的 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改 善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肌节的结构示意图
分类
按牵引力来源 手法牵伸 机械牵伸 自我牵伸 抑制技术 按牵引速度
骨骼肌和神经肌肉的受损;
组织创伤所导致的炎症和疼痛; 先天或后天畸形。
骨骼肌生理
骨骼肌约占人体体重的40%; 收缩是骨骼肌最重要的生理特性; 肌纤维属永久性细胞,不能再生,一旦遭受破坏则成
为永久性缺失。
收缩力学分析
影响骨骼肌收缩力学因素主要有三个:
前负荷 后负荷 肌肉内部功能状态的改变
不可逆性挛缩(正常软组织或结缔组织如果由于某些病理性原因被 大量的非伸展性组织如骨、纤维组织所替代,使软组织永远失去伸展 性,称为不可逆性挛缩。通常不能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而需要手术 松解。) 可逆性挛缩
挛缩常见原因
由于疾病使身体某部位长期制动; 坐位工作和生活习惯; 姿势异常和肌肉失衡;
挛缩
挛缩定义: 肌腱装置和通过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适应性短缩, 导致被动或主动牵伸明显的抵抗和限制 ROM 。如肘屈 曲挛缩;髋内收肌挛缩。
挛缩分类
肌静力性挛缩 (肌静力性挛缩是指肌肉、肌腱缩短,关
节活动范围明显受限,但没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有 时,肌肉、肌腱的一过性轻度挛缩,也称为肌紧张。在这 种情况下,紧张的肌肉可以被拉长,但不能达到肌肉的最 大长度。正常人如不经常进行肌肉的伸展性锻炼,会引起 肌肉轻微的挛缩或紧张,特别是双关节肌,如躏绳肌、股 直肌等。) 假性肌静力性挛缩(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肌张力增高可使 肌肉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持续收缩状态而引起关节活动受限, 称为假性肌静力性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