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著名弟子介绍之-----
宰予
宰予,字子我,也称宰我,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
孔子常派遣他出使各国,如“使于齐”、“使于楚”等。
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了中唯一一个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或者说是孔子诸弟子中很有个性、很另类的一个。
对大多数国人而言,宰我的出名与孔子那句很有名的骂人的话有关。
自古而今,“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用在谁的身上,就说明这个人缺点太多毛病不少,或智商太低脑子不够转儿,根本就不可造就难以成才了。
而被孔子下了如此断语的这个人物就是宰我。
宰我到底犯了何等的错误,让一向以慈祥、和蔼著称的老师发此雷霆之怒呢?
《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宰我白天睡觉,因而被老师目为“朽木”、“粪土之墙”,这样的学生算是没救了,还有什么必要谴责他呢?如果说这是孔子愤怒之下的气话,那么“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就绝不是简单的批评了。
因为宰我的表现竟然令夫子“调整”了一贯的“识人”准则。
以前我这个人很天真善良,听到别人怎么说便会相信他会这样去做;但现在啊,我不再这么天真了!我现在是听到别人说了之后还会认真观察他是不是真的这样去做了。
为什么我会这样呢?是因为宰予启发了我。
可以看出,孔子老人家已经把宰我贬得很低了,这不明摆着说宰我是个虚伪的言行不一致的小人嘛!
对孔子怒斥宰我,钱穆的解释是“因宰我负大志,居常好大言,而志大行疏,孔子故作严辞以戒”,就像后世的很多老师对很有希望成大器的学生严格要求一样。
李泽厚则认为,儒学一贯强调勤奋,坚决反对懒惰,而宰我是个聪明而不够勤奋、有才华而不重修养的学生,所以才多次受到孔子的责备。
珍惜时间、发奋自强历来被尊崇为美德,而懒惰懈怠、不思进取则历来被视为人修养上的缺陷;或者说,在孔子看来,这已经涉及到一个人的品质德行的问题了。
而孔子在对学生的要求上,凡与品行有关则严之厉之,孔子对宰我的怒斥,概因于此。
孔子还曾批评过宰我的“不仁”。
据《论语·阳货》载:“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子女
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不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有一次宰我问老师孔子说:“一个人死了父母以后要求守孝三年,这时间是不是过于长了。
君子三年不习礼仪,礼仪一定会遭到破坏的;三年不奏乐,音乐也肯定会溃散。
依我之见,守孝的时间一年也就够了。
”孔子反问:“父母去世一年以后就一切恢复正常,你能心安理得吗?”宰我说:“能。
”孔子说:“你要是能安心就那样做。
君子在为父母守孝的时候,即使吃美食也不会觉得甘美,听音乐也不会觉得好听,所以才不忍心那样做呀。
”宰我退了出去。
孔子说:“宰我实在是太不仁义了。
小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开始能稍微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子女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道理呀。
)
为父母守制三年是古礼,孔子的解释合情合理,认为人出生后三年方能离开于父母的怀抱,所以人当为父母守丧三年。
而宰予认为丧事居哀,一年即可,其理由是君子三年不行礼乐,将礼崩乐坏;而农夫若三年不事稼穑则更为不堪。
师生二人在此问题上的着力点各有侧重。
孔子出于感性或曰情感,他认为,这种“守”必须建立在心理情感的原则(即“心安”)上,只要能做到吃美味不觉香甜,听音乐不觉快乐,住好房子不觉安适就可以了,他强调的是“情”,情感的真诚才是关键;而宰予出于理性或曰实际,似乎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有利些。
还有一件好玩的事见于《大戴礼记》,也是这位顽皮同学刁难孔子的。
古代有“黄帝三百年”的说法,宰我就问孔子:“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这位黄帝是人是妖呀?怎么可能活到三百年呢?孔子的回答同样的很有意思: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已经够瞧的啦。
黄帝年代久远,是个老古董,你没事研究他干啥?“先生难言之。
”老师我也很难做哪!话说到这个地步,也就差不多了。
谁知宰我同学的反应更是令人叫绝,他说:“予问之也固矣!”我就要问,偏要问,我问这个问定了!孔子门下三千弟子,这么说话的估计也只有他一个人了。
孔子没有办法,只好瞎编了一通给他:“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
由此可以看出,宰我绝对不是个“听话”的学生,用今天最时髦的话说就是——不唯师、不唯上,敢于怀疑,善于思考。
所以尽管孔子很无奈地批评他“不仁”,但并未因此而大光其火。
毕竟,在自己的学生当中,像宰我这样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的学生实在是少而又少。
唐玄宗时,宰我被追封为“齐侯”,宋代追封为“临淄公”,后改称为“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