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波与天线》课程教学大纲

《电波与天线》课程教学大纲

《电波与天线》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学时数:48 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6年3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电波与天线》是通信及电子类专业学生的的一门很重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着重介
绍有关天线与电波传播的基本理论。

天线和电波传播特性对于无线通信、广播、定位和遥测等系统的正常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无线通信系统的传播距离不仅取决于发送设备的
输出功率、接收设备的接收灵敏度和信噪比,还取决于天线的性能和电波的传播特性。

在研究电子产品的干扰和抗干扰性能及电磁环境特性时,都需要用到天线和电波传播的基础知
识。

充分掌握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其他相关课程(如通信、微波技术、电视技术)的学习。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电磁场理论基础(4学时)
1、矢量分析
2、麦克斯韦方程组
3、边界条件
4、正弦稳定状态下的场量
5、功率密度
6、无线电波的辐射
7、均匀平面波
8、惠更斯-费涅尔原理
第二章天线的特性参数(6学时)
1、辐射功率和辐射电阻
2、天线的方向性和增益
3、天线的有效长度
4、天线的有效孔径
5、天线系数
6、平衡不平衡转换
第三章点源和偶极子天线(4学时)
1、点源
2、电偶极子
3、磁偶极子
4、对称振子
第四章天线阵(4学时)
1、耦合阵子
2、方向性相乘原理
3、均匀直线式天线阵
第五章地面反射的影响(2学时)
1、镜像原理
2、理想导电地平面对对称振子地影响
3、多径效应
第六章测量领域的常用天线(4学时)
1、双锥天线
2、对数周期天线
3、喇叭天线
第七章通信领域的常用天线(6学时)
1、引向天线
2、移动台天线
3、地面台天线
4、微带天线
第八章电波传播基本理论(4学时)
1、电波传播模式
2、电波传播的费涅尔区
第九章电波传播模型(6学时)
1、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2、平面反射模型
3、球面绕射模型
4、大气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第十章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2学时)
1、电离层介绍
2、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
第十一章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2学时)
1、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点
2、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的数学模型
第十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性的测量与仿真(4学时)
1、移动通信电波传播场强的测量
2、城市环境中电波传播特性的仿真和分析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波的传播规律和天线的工作原理,覆盖了电、磁及电波传播方面的全部知识,结合实际应用来描述天线的特点和工程设计方法,在电波传播部分,加入了近
几年的研究成果,以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需要。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

2、除教材外,应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建议本课程每学期中间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将实行教考分离。

4、平时作业和实验占20%,期末笔试成绩占8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拓展选修课,在学习本课程前的先修课程有: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测量。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天线与电波传播理论》闻映红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二)参考书:
《天线与电波传播》,宋铮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天线与电波传播》,王增和,机械工业出版社
《天线与电波》,周朝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