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胜利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报告

胜利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报告

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报告
一、背景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执行新《纲要》,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理解新《纲要》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儿童观和先进的课程理念,是幼儿园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只有抓住关键环节,才能促进幼教工作者逐步形成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对主题目标进行再定位,对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再整合,力求贴近幼儿的生活。

开展主题活动应体现自主探究,以主题环境为依托,让幼儿亲历过程,体验乐趣,教师要重视观察,善于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或生成课程。

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也从原来单一的形式不断扩展,幼儿园课程评价可被用于3个方面:其一是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其二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其三是对课程效果的评价。

对幼儿园课程的每一种评价都有
能涉及这3个方面,只是其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调查时间与对象
(1)时间:2006年3月8日——4月8日
(2)对象:胜利幼儿园6个班
本次调查采用的外观评价模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各种类型的评价,还可针对不同的评价听取人的兴趣和需要,做出相应的评价报告。

外观评价模式要求评价者从3个方面收集有关课程的资料,其一是前提因素,即在课程实施实施之前任何可能与结果有关系的条件或因素,如儿童的年龄、知识和经验、智力状况、教育机构的资源、师资条件、课程内容,等等;其二是过程因素,即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对象的各类活动和交往,如教学活动、游戏、环境气氛以及有关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教师之间是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和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等等;其三是结果因素,即课程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如儿童学习效果的改变以及对于教师、儿童学习环境、设备材料等方面的影响作用,等等。

3、调查计划与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2月20日—28日)
1.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分析,确定调查对象及内容,制定实施方案;
2.根据小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年28日)
1.小组成员分头对教师教学进行观察记录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阶段(2006年2月29日—30日)
1.统计分析,组织撰写书面调查报告
2.为实践报告作充分准备
4、调查人员
本次调查人员由大、中、小班教研组长3人组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幼儿园为解决新学期班幼儿初入园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问题,设计了题为"礼仪宝宝在我身边"的主题活动,该活动计划在连续两周内完成,每天3分钟,结合主题活动,教师还随时抓住日常生活时机,对幼儿实施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教育。

为完善和改进教育活动,评价者运用外观评价模式进行了评价,包括收集各种所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评价结论和改进措施(见表)。

另外从下面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引导,充分发动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教育互动。

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取向,参与孩子的教育。

案例l.教师每周之星评语一则
(中二班)
你是一个语言积累很丰富的孩子,在讲故事方面尤为突出,每个老师和同学都为你这个方面的才能而赞叹不已。

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朗读能力都很强,参加唱歌比赛、小主持人比赛,你还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在班级里被评为“每周之星”、“礼仪宝宝”,希望你能带动全班小朋友争做礼仪宝宝、做个爱学习、有礼貌的好孩子。

案例2 画画的历程(大班)
一位小朋友在学习画画的过程中,老师在大、中、小不同的年龄阶段分别为他保留了作品。

在他即将毕业离开幼儿园时候送给他,孩子看着自己的成长,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
通过老师的评价,孩子会在他终身的学习过程中得到鼓励与支持,充满自信。

四、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教师比较注重与幼儿之间的师幼互动,注意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能对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整改,变换多种形式,促进幼儿的德育教育和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达到了个年龄段设置的目标。

得到了家长的大力配合,共同协商决定有关幼儿的教育问题,同时创造机会让家长相互分享交流自己的关于孩子的教育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