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滑坡治理施工方案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 (3)§1.1概述 (3)§1.2工程地质概况 (3)§1.3滑坡性质、特征及变形原因分析 (5)第2章编制依据及说明 (6)§2.1编制说明 (6)§2.2编制依据 (6)第3章施工资源计划 (6)§3.1施工资源配置 (6)§3.2工期计划 (7)第4章治理措施与施工方法 (8)§4.1治理措施 (8)§4.2施工顺序 (8)§4.3抗滑桩施工方法 (8)§4.3.1 施工准备 (9)§4.3.2 成孔施工 (9)§4.3.3 桩身钢筋笼施工 (13)§4.3.4 混凝土施工 (14)§4.3.5 基桩检测 (14)§4.3.6 抗滑桩施工注意事项 (15)§4.3.7 抗滑桩施工应急措施 (15)§4.4预应力锚杆垫墩施工工艺 (16)§4.4.1 施工准备 (16)§4.4.2 施工方法及工序 (17)§4.4.3 质量标准 (20)§4.4.4 施工注意事项 (21)§4.5施工质量控制 (22)第5章质量保证措施 (23)§5.1质量总体目标 (23)§5.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3)§5.2.1 技术措施 (23)§5.2.2 质量措施 (23)§5.2.3 工艺技术、工序自检控制 (24)§5.3施工设备和检查、试验设备控制 (24)§5.3.1 设备管理 (24)§5.3.2 设备标识 (24)§5.3.3 检验设备的校准 (24)§5.3.4 设备的维修保养 (25)§5.3.5 试验控制 (25)§5.3.6 测量控制 (26)§5.4施工过程控制 (27)§5.4.1 施工前控制 (27)§5.4.2 施工过程中控制 (27)第6章安全保证措施 (28)§6.1前言 (28)§6.2安全生产目标 (28)§6.3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28)§6.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28)§6.5各级人员职责 (29)§6.6安全生产措施 (30)第7章文明环保、职业健康施工措施 (33)§7.1文明施工目标 (33)§7.2文明施工措施 (33)§7.3环保措施 (34)第1章工程概况§1.1 概述K140+710~K141+320滑坡位于湖北省竹山县文峰乡周家沟村境内。
依据现场实际调查情况,目前坡体自然平均坡度在14.8℃左右,经过前期滑动后坡体处于稳定状态,滑坡体影响范围起止桩号为K141+170~K141+320段,影响结构物为周家沟2号桥左幅桥的第17、18、19号墩。
周家沟滑坡在空间上呈舌状,呈中部略宽的长条形最宽处约87m,长130m,目前后缘高程630m左右,距路线中心线约60m,两侧以冲沟为界,前缘高程600m左右,相对高差约30m。
滑坡体厚4~10m,平均厚度约7m,。
空间上为中间厚,前后缘较薄。
滑坡平均宽度约80m,纵向长约120m,面积约96000m2,体积约67000m3。
滑动方向与线路呈70°角,主滑方向235°,属中小型滑坡。
该滑坡体治理工程措施有:在自然山坡上加设预应力锚杆垫墩防护,垫墩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破碎程度在K141+200~K141+300范围内布置;在K141+200~K141+300左侧距周家沟2号桥(左幅桥)外侧的平台场地处第17号桥墩设置Z1、Z2、Z3号抗滑桩、在第18号桥墩设置Z4、Z5、Z6号抗滑桩,在第19号桥墩设置Z7、Z8、Z9号抗滑桩,共计9根钢筋砼抗滑桩,以抵抗后缘的剩余下滑推力。
为保证滑坡体的稳定,在滑坡体外围设计了一道梯形排水沟,截留山坡水防止雨水汇集到滑坡体内,并对地表进行夯实,种植植被。
为防止地表水下渗,对山坡上已经发现的裂缝及时用粘土或砂浆封闭。
§1.2 工程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周家沟滑坡所在区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区,海拔高程一般约为578.7~652.4米,相对高差150m。
总体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
滑坡之上坡角地形较陡,坡度30°~35°,滑坡体部位地形稍缓,坡度15°~20°。
坡面除滑坡上方及西北侧有杂树林外,坡体上主要为人工种植的庄稼、果树及少量菜地。
路线经过本滑坡长40m左右。
2. 地质构造周家沟滑坡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武当群双台组(Pt2sh)石英片岩,岩层产状22°∠46°。
边坡及周围为单斜地层,但由于构造运动造成柔曲较多,地层产状局部变化较大,总体与山坡呈逆向坡。
岩性以片岩为主,裂隙极发育,岩体完整性差,由于受构造影响,片理发育,片理产状为30~355°∠7~88°。
同时浅部岩石风化节理裂隙极发育,主要有2组,以闭合~微张为主,裂面较平直,部分充填泥质、方解石脉和石英脉,隙面大部分见铁锰质浸染较多。
从工程地质角度来讲,岩体受区域构造环境的影响蚀变后,大量片状矿物和晶粒矿物定向分布,导致岩层具各相异性,形成片状剥离面,片理化发育,形成韧性剪切带,强度、稳定性降低,富水、易解、易碎、易蠕变。
3. 地层岩性周家沟滑坡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武当群双台组(Pt2sh)石英片岩及第四系残破积(Qel+dl)粉质粘土,具体边坡区地层成因及岩性特征见表1-1。
表1-1 地层岩性特征表4. 水文地质条件①地表水区内地表水不发育,滑坡下方200m为周家沟,有常年流水,勘察期间流量不大。
在滑坡两侧各有一条横向季节性冲沟。
降雨时一部分通过坡面径流汇入河流,一部分通过裂隙下渗补给地下水,转变为地下径流。
地表水对路基边坡工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强风化钠长片岩顶部软化,降低强度;二是地表水下渗,增加坡土体的含水量,增加土的塑性,降低土体的稳定性。
②地下水区内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含水地层为上部第四系残坡积残积土和元古界武当群双台组(Pt2sh)钠长片岩,裂隙发育的石英片岩透水性好,为地下水的良好通道。
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总体径流方向由南向北,以裂隙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于该区南侧的冲沟,由于该区处于斜坡中部,地面标高较高,区域侵蚀基准面标高较低,故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
受地形条件、裂隙发育程度及补给源的控制,水量贫乏;勘察期间,在钻孔内测得地下水位在3.2~13.6m。
据两阶段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资料,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1.3 滑坡性质、特征及变形原因分析1. 滑坡体变形特征周家沟滑坡在空间上呈舌状,呈中部略宽的长条形最宽处约87m,长130m。
目前后缘高程630m左右,距路线中心线约60m,两侧以冲沟为界,前缘高程600m左右,相对高差约30m。
滑坡体厚4~10m,平均厚度约7m。
空间上为中间厚,前后缘较薄。
滑坡平均宽约80m,纵向长约120m,面积约9600m2,体积约67000m3。
滑动方向与线路呈70°角,主滑方向235°,属中小型滑坡。
滑体为残坡积的粉质粘土及上部呈砂状的强风化石英片岩。
滑动带(面):厚0.9~1.6m左右,成分为含碎石粉质粘土。
滑床为下伏的基岩,岩性为碎块状的强风化石英片岩及中风化石英片岩。
依据勘察报告计算,现在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152~1.209,为基本稳定至稳定状态,但是在饱和、地震状态下稳定系数为0.818~0.897间,处于不稳定状态。
2. 滑坡体变形原因分析滑坡的形成,是由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地貌为低山地貌,地形坡度为15~20°,基岩为强风化石英片岩,强风化层厚度11~17米之间,节理裂隙极发育,原岩遇水易软化,弱风化层强度明显增大,节理裂隙发育,隙间较多石英细脉充填,岩体力学性质差异明显。
②人类工程活动在斜坡盖房居住,开挖边坡。
③水的作用,是滑坡形成的激发因素。
区域内降雨量大,近期内集中、多发大、暴雨,雨水的下渗,雨水沿裂隙渗入岩层层面,在其作用下滑带土饱水,力学强度降低,其抗滑性能变差。
加大下滑力。
滑坡的形成主要为人类工程活动的结果,在滑坡体后缘建房,在坡面上种植植物;降雨使得地表水入渗,软化岩土体,使其力学强度进一步降低;在持续降雨等内外营力的综合作用下,使其沿基岩层面产生变形,形成滑面并产生滑动。
滑坡类型:滑坡属牵引式滑坡。
第2章编制依据及说明§2.1 编制说明本方案根据施工图纸、相关规范规程、施工现场踏勘情况及我公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编制。
§2.2 编制依据(1)《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Ⅱ.22.C册(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TG D30-2004)(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6)现场踏勘情况及我公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第3章施工资源计划§3.1 施工资源配置详见施工资源配置表表3-1抗滑桩施工资源配置表§3.2 工期计划主要以抗滑桩的施工工期为主,计划先施工Z1、Z3、Z4、Z6、Z7、Z9号抗滑桩,再施工Z2、Z5、Z8号抗滑桩,考虑每根抗滑桩的施工工期按25天计,计划工期为2010年10月30日~2010年12月20日,总计50天。
第4章治理措施与施工方法§4.1 治理措施1.边坡防护设计考虑到路线前进方向右侧岩质边坡较陡,岩体较为破碎为保证桥墩的安全,在自然山坡上加设预应力锚杆垫墩防护,垫墩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破碎程度在K141+200~K141+300范围内布置,垫墩采用长1.0m、宽1.0m、厚0.4,C25现浇混凝土,锚杆采用HRB335、直径32高强精轧钢筋。
一般情况下锚杆长18m,其中锚固段长8~10m,锚固段应进入稳定的岩层中。
2.抗滑桩在K141+200~K141+300左侧距周家沟2号桥(左幅桥)外侧的平台场地处第17号桥墩设置Z1、Z2、Z3号抗滑桩、在第18号桥墩设置Z4、Z5、Z6号抗滑桩,在第19号桥墩设置Z7、Z8、Z9号抗滑桩,共计9根钢筋混凝土抗滑桩,以抵抗后缘的剩余下滑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