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临床症状:下腹部包块;月经异常,或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或淋漓不断;腹胀,腹痛;便秘,尿频;带下增多;部分患者可有不孕、流产、早产史;失血严重者常可继发贫血。
王云铭经验王氏认为癥瘕的发病特点多为正气不足,素体虚弱,或经产感邪,或脏腑功能失调,迫及冲任,冲任气血失调,阻滞而发,病势缠绵。
其发病原因虽多,但主要病理环节不外两端:一为痰结,一为血瘀。
治则治法及方药:王氏认为法当健脾化湿,温通血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并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自拟化癥消瘕汤,其基本组成:茯苓24g,(制)鳖甲20g,桃仁15g,赤芍,桂枝,昆布,(炮)穿山甲,海藻,牡丹皮各9g,当归,三棱,莪术各12g。
若患者阳虚甚,加用附子,小茴香,加重桂枝用量以温化消积;若脾胃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以助正气;偏于气滞则加木香,丁香,小茴香;痰浊较盛者用贝母等祛痰散结之药;瘀重加用泽兰,三棱,或冲服云南白药,三七粉等以助化瘀,王氏认为三七粉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故在治疗癥瘕所导致的崩漏时常配服三七粉。
化癥消瘕汤的组方特点⒈寒温并用,辛甘同行:药物的四气五味各具不同的功用。
就癥瘕的治疗而言,辛,甘,温性药物为必选。
辛能散能行,具有行气活血,开郁散结的作用,有祛瘀消症之效;甘味药可补可缓,和中,在峻攻的药物中既能扶正,又可缓和峻烈之性;温则能通行,畅通经脉,寒温并用,寒可清久郁之伏火,温又可制约寒。
⒉痰瘀同治,侧重血分:王氏认为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的病理机制多为血瘀夹痰、瘀与痰在本病之中虽有先后侧重,但病程较长,日久则互相胶结,相互为病,互为因果。
⒊攻补兼施,标本兼治: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虽是实质性肿块,但亦往往兼有月经的改变,而妇科治疗中尤重视调经。
因而王氏注重治疗当中培补脾肾,调整月经,所以方中用茯苓等健脾之药,亦可加用六味地黄丸、人参归脾丸等益肾补脾,经期应辨证论治。
[张登山.王云铭辨治妇科症瘕经验.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8(4):23 ]班秀文经验班氏认为,子宫肌瘤的病因以寒为主,病机以瘀着眼的观点。
盖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寒邪客于子门,冲任气血失调,经脉气血不畅通,最终形成瘀血,瘀停日久,结而成症。
当然寒有外寒、内寒之分,外寒为寒邪侵袭经脉,内寒则为阳虚不振,皆可导致经脉气血通行不利,成为子宫肌瘤的致病原因。
⒈论治特点班氏根据以寒为主,以瘀着眼对子宫肌瘤进行辨证论治,其治疗特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⑴温凉并用,以温为主子宫肌瘤多是寒凝血瘀为患的病变,故治疗之时应以温性的药物为主。
温性能开、能散、能行,有利于症块的消散。
班氏还指出,子宫肌瘤瘀积日久,容易化热,致下焦伏火内生,故需配以凉药,既可牵制温药之性,使之无过,又能清下焦之伏火,概之为“温凉并用,以温为主”。
常用方以当归芍药散出入加减,其中当归甘辛温,川芎辛温,白术苦甘温,茯苓甘淡平,白芍苦酸微寒,泽泻甘淡寒。
全方以温药、阳药为主,符合温凉并用,以温为主的原则。
⑵、补化并用,以化为主子宫肌瘤既有瘀留成症的实证,又有久病耗血伤正的虚候,形成本虚标实的疾病。
因经血量多损耗气血,带下淋漓损及阴津皆可致虚。
立法宜权衡虚实轻重,既要化瘀消结,又要益血扶正。
班氏认为,要补化并用,以化为主,做到既能活血化瘀散结消症,又不伤损正气,化法宜徐图缓攻,不可过用峻猛攻伐之品。
用方常选桃红四物汤。
以四物养血活血,用赤芍加强祛瘀行滞之力,加桃仁、红花并入血分而逐瘀行血,为补化并用,以化为主的方剂。
⑶选用辛味,配伍相宜五味之中,唯辛味之药能散能行,可散瘀积,行气血。
故班氏选择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以辛味为主。
如莪术辛苦温,以其辛散温通,既能破血祛瘀,又能行气止痛;泽兰苦辛微温,亦可辛散温通,有活血通经、祛瘀散结的作用。
夏枯草苦辛寒,苦寒虽属阴,而辛味属阳,味辛则能散郁结而化症,为阴中寓阳之品。
此外,治疗子宫肌瘤需配用软坚药,而软坚药性味咸寒,组方注意配伍法度,即主以辛温辅以咸寒为佳,否则将会影响疗效。
在咸味药中,肉从蓉甘咸温,瓦楞子咸平,既可软坚散结,又无凝滞气血之弊,故班氏喜用之。
⑷配用气药化滞消块班氏认为,治血先治气,方中要适当配用行气之品启动气机,使经脉畅通,血能随气而行,促使瘀积消散。
常用如延胡索、甘松、郁金、玫瑰花、香附等。
2辨证论治班氏非常注重病人全身状况,根据月经、带下情况,症块大小、软硬、腹痛表现,体质强弱等进行辨证,在临床上分为三种证型。
⑴瘀血积结:月经量多,行经时问延长,淋漓不断,经色暗红而夹瘀块,经汛前及经期少腹、小腹疼痛剧烈,按之不减,触之有硬块,推之不移,面色晦暗,皮肤干燥,平时带下量多,其色白黄相兼,质稠臭秽,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拟软坚散结,破积消症法。
体质壮实者,用桂枝茯苓丸加莪术、刘寄奴、猫爪草、夏枯草、土茯苓、香附、生黄芪治之。
体质虚弱者用当归芍药散加鸡血藤、丹皮、莪术、夏枯草、香附、益母草治之。
⑵湿热瘀结:经期前后不定,月经量多,颜色暗红兼夹瘀块,月经将行及经期腰骶与小腹胀痛,甚或灼热掣痛,按之不减,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濡缓或弦数。
治宜清热燥湿,活血祛瘀。
方用四妙散加凌霄花、丹皮、马鞭草、土茯苓、夏枯草、海藻之类。
如湿热已退,症块未消者,改用桃红四物汤加虫类药如鳖甲、穿山甲、水蛭等消症化积.⑶气血两虚:症块日久不愈,突然阴道下血量多,或长期出血淋漓不断,血色淡而质稀,或夹小块,小腹胀痛,精神困倦,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
宜“急则治其标”,先用补气摄血之法,以当归补血汤加人参、海螵蛸、艾叶炭治之。
血止之后,正气渐复,再缓图化瘀散结之法,以少腹逐瘀汤加苏木、泽兰等温化消块。
[卢慧玲.班秀文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湖北中医杂志1994;16 (107):4 ]朱良春经验通补兼施仿“理冲”妇瘤论治不离宗朱氏治疗子宫肌瘤善用张锡纯“理冲汤”加减,基本方:生黄芪30g,党参、生白术各15g,怀山药、鸡内金各18g,三棱、莪术各6~10g,天花粉30~60g,海藻20g,甘草6g,生贯众25g,穿山甲粉(套胶囊)4.5g,经行崩冲加花蕊石30g,且以自拟“外治妇瘤散”(由阿魏、生南星、参三七、海藻、归尾、王不留行、炒小茴组成共碾粗末,干粗末装入长15cm、宽10cm细白布袋内,干敷神阙穴偏小腹,外用绷带固定)配合内服汤药提高疗效,速其消瘤,疗效卓著。
笔者历年来仿朱氏之法,验证临床,经治多例,屡屡获效。
朱氏在继承张氏理冲法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其一是重用天花粉,朱氏取其通经消肿,通补俱备之性而用大剂量,临床证之对肌瘤患者偏湿热者颇能提高疗效,虚寒者亦可伍用肉桂反佐,未见副作用。
其二是朱氏拟内外合治之法,提高治愈率,取“味腥气秽,善走奇经之意”,在自拟“外治妇瘤散”中用辛烈、臭秽、窜透之力极强之“阿魏”等药外敷神阙穴,配合内服气腥秽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的穿山甲直达病所,宣通脏腑,贯彻经络,散结除症。
颇能提高“理冲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大大缩短疗程。
且对治愈子宫粘膜下及子宫浆膜下之较为难治之肌瘤另辟一途。
由于外敷辛烈、臭秽、窜透之药的向内辐射,渗透,穴位刺激等作用,药物分子从俞穴循经络入血脉,直达病所,加上内服中药的相互作用,对肌瘤软坚消散颇能加速。
笔者治粘膜下或浆膜下肌瘤剂量每加至200g以上,3天换药,冬天晚间用热水袋加温亦能提高疗效,要知干敷对皮肤过敏者较为适应,无副作用,且均能接受。
其三是治肌瘤力避化瘀动血,加重经行崩冲,慎用桃红、水蛭、地鳖虫之峻攻,喜取“反者并用,其功益烈”之对药,处方中多加海藻、甘草同用以激其溃坚,速其消瘤。
笔者体会临床中所治之子宫肌瘤病例主诉中多有接触出血,子宫增大,月经来潮如崩下,必须服止血药才能缓解;或月经紊乱、量多、提前、经期延长等症,这种经行崩冲之象,用药必须化瘀不动血,故朱氏慎用桃红、水蛭、地鳖虫之属,乃防其有化瘀动血之弊朱氏常用之穿山甲、贯众、参三七均属通中有涩之品,穿山甲、贯众、参三七、花蕊石均能收缩子宫,又能止血。
贯众除清热止血外《别录》言其有“破症瘕”之功,海藻功能消痰软坚。
配合“外治妇瘤散”治疗各种卵巢囊肿,多收满意疗效。
笔者历年来仿朱氏之法,验证临床,治愈者甚众。
[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朱良春治疗妇科肿瘤的经验和特色选析~~~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30).辽宁中医杂志2002;29(6) :315~316 ]沈仲理经验⒈以石瘕命名,以别于腹部其它肿块沈仲理认为其主要病机为瘀血内结胞宫。
而癥瘕则包括腹部一切良、恶性肿块,其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
据此,以“石瘕”作为子宫肌瘤的中医诊断,病位、性质了然,似较“癥瘕”为其命名妥贴。
⒉瘤非尽瘀,勿可穷尽攻瘀一途子宫肌瘤多以瘀血论治。
然沈仲理认为:瘤之为患为渐生逐增,非纯瘀所积。
若气血津液失运,酿生痰湿与瘀浊相聚,久则必积而为症。
故治当从痰湿瘀浊全面考虑,勿可穷尽攻瘀一途。
况肌瘤积于子宫多兼崩漏下血,如以虻虫、水蛭、虫等峻攻逐瘀,非但欲速不达,反令经量增多有动血之弊。
于是窥其应用活血化瘀药物,纵然桃仁、红花之类亦尽能避之。
临床用药多用蒲黄、花蕊石、水红花子、鬼箭羽等。
更伍甘草、海藻,利用其相反相成的效能,从消散、软坚着手。
⒊正本洁源为宗,从缓而以巧夺。
沈仲理尝云:痰湿瘀浊之聚,关键在于脏腑气血转输失司,故治疗肌瘤以化瘀为主,辅以软坚消散的同时,尤须重视从整体出发,追本溯源,以正本洁源为宗。
故治宜清热泄聚为先,宜滋阴降火为先。
遇脾虚气陷者,则宗东垣益气升阳之旨,以党参、黄芪、升麻、柴胡升清阳以摄血,调气降浊以消瘀。
遇阳虚之证,应用温药亦恰到好处。
⒋术后慎防复发,须铲除病根有相当部分患者于肌瘤剔出术后再次复发。
沈仲理抓住这一薄弱环节,主张术后调理以补其短,杜绝患根。
沈仲理认为,由于瘀浊痰湿凝聚是形成肌瘤的主要病理产物,其主要病理变化乃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盖术后病灶虽除,其体病机尚存,故从调肝脾肾着手,则瘀浊痰湿聚生肌瘤之根可绝矣。
依此理论为原则,沈氏对术后患者予以辨证论治,或健脾、疏肝、补肾,或调气血、适寒温。
俾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则可降低肌瘤的复发率。
[朱宝英.沈仲理诊治子宫肌瘤经验撷萃.江苏中医药2002 ;23 (4):11~12]哈孝贤经验哈氏认为,痰浊阻滞,气血不行,可致血瘀不散;而痰致瘀,积瘀化痰,痰瘀互结,胶著不移,方是癥瘕积块的病理基础。
因此,治疗必要痰瘀并重,涤痰破瘀两相兼施。
如哈氏研制的“卵巢囊肿冲剂”,由穿山甲、白芥子、浙贝母、生牡蛎、海藻、三棱、莪术、水蛭、乌药等组成,功能通络涤痰,破瘀消癥。
[王建玲哈孝贤教授治疗妇科病经验拾零天津中医2001;18(5):1~2]尤昭玲经验尤氏认为正气虚弱是子宫肌瘤的病变基础,“血瘀胞宫、胞脉是其病变实质,气虚血瘀是子宫肌瘤的常见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