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古诗两首2

24、古诗两首2

3.任务驱动
4.导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下雨前:“黑云翻墨”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
(2)雨中:“百雨跳珠乱入船”此时感受到了什么?(雨大)
生活中见到这样的暴雨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
(3)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过天睛,你想到什么?体会诗人心境的舒畅。
6.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是多么的神奇。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景象的动态美。四句短小精焊,富于音乐美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让我们通过读来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吧!
7.指导朗读、配乐吟诵。
第五板块:小结,布置作业
学完了两首诗,夏日西湖的自然景观,如雨后空气,清新自然,沁人心脾。诗人以高招的笔法:写景抒情,寓情于景,让我们再次高呼:“一切景语皆情语”。
注意诗歌的节奏。
尝试说说古诗所描写的奇特情境。
作者简介:
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24.古诗两首
共几课时
1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两首诗,感受古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两首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3.感受夏日西湖的自然美,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教学
重难点
望湖楼:楼名,在杭州钱塘门外西湖边上。
西湖:湖名,在浙江杭州市城西,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2.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结合古诗内容理解部分字词的意思。
3.搜集作者苏轼的资料。
4.积累描写雷雨的文章。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进古诗。(1分钟)
第二板块:展示预习(6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
资源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洵之子。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接天莲叶无穷碧,(与天相接的荷叶一片碧绿,望不到头)
映日荷花别样红(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特别的红艳)
第四板块: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7分钟)
【学程单1】
①自由朗读诗歌,反复读,达到琅琅上口。
②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里交流交流。
③想想诗中描绘了哪一种自然形象,从哪些诗句可见?任选其中一句或几句用朗读或自己的话来描绘
第四板块:学习《望湖楼醉书》
1.导入:美丽的荷花固然为西湖增添了魅力,下边我们随着著名的诗人苏轼去领略一下,西湖边的另一种自然景象,看看作者在写诗中又流露出什么情感。
2.揭题,读题,释题。
简介“望湖楼”:望湖楼在西湖之滨,“登楼凭栏,取山形,岭碧波,借摩崖”天容水色绿净,楼阁内境中悬”,确为西湖名楼。
第一板块:走进古诗。
同学们,对西湖有所了解吗?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景色的诗很多,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两首宋朝诗人写的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西湖美景是怎样的?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望湖楼醉书》这二首诗,想想,这两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指名朗读
3.谈谈初读后的感受
小结:是呀,同在西子湖畔,不同的作者领略了六月时西湖不一样的风光,并写得独具特色。
第三板块: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早晨,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自由诵读古诗,说说在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欣赏:西湖荷花
1.读古诗。
2.谈谈初读后的感受
3.齐读古诗。
第三板块: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5分钟)
3.
千姿百态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玉洁冰清争奇斗艳出水芙蓉
6.预设:
毕竟:到底。
四时:和平时不一样。
接天:与天相接。
无穷碧:无边无际,一片碧绿。
别样红:特别的红艳。
毕竟西湖六月中,(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
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时的风景和四季不相同)
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会怎么诵读?
作业
设计
★有感情的背诵两首古诗
★★搜集、积累关于夏天的古诗。
★★★读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展开想象,写一写这首诗所描绘的美景。
交流:
【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乌黑一片,没有规则。】
【跳珠:指跳动的珠子,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诗句的意思: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大海。】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6.师:是呀,同学们感受到的这些都能在诗句的景物描写中得到印证。现在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诗句,在品读过程中,你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做个记号,然后向组内同学探讨,解决不了的,我们在课堂上一起讨论。
7.学生自由感悟,就问题互相探讨。
8.学生反馈、互相解疑、品读诗句。
9.诵诗咏诗情
整首诗描写了西湖畔荷花的美丽,却又带着一丝淡淡的离愁,就让这悠扬的乐声,穿透时光的河流,把我们带到千年之前的西子湖畔,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真挚的明友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
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荷花?
4.一千年前的一个夏天,就是大诗人杨万里,随同友人刚刚走远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
5.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在诗句中,情感是线将语言的珠子串联起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诗人在六月的西湖畔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现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刚才读到的是一份怎样的情?用最恰当的词表达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