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课古诗两首

24课古诗两首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能说说你对这两行诗的理解吗?
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 住山,白花花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 杂乱地落入船里。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你发现这两行诗里运用了什么 写法? 比喻、对偶
通过这两行诗,你发现这夏天 的雨有什么特点吗? 来得急。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墨/ 未 珠/ 乱 来/ 忽/ 下/ 水/
遮 入 吹 如
山, 船。 散, 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你怎么理解“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
翻墨:打翻的墨水,乌黑一片,没有规则。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黑墨水。遮:遮 盖,掩盖。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跳动的珠子,说明雨大,杂乱无序。 白雨跳珠:白色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
千古名句
映日荷花 别样红。 强烈的视觉冲击, 表现出荷花的壮
观、大气。 异常红艳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一 直连接到天边 。
在朝阳映照下的荷花与往日 不一样的红艳。 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风景。
古诗今译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风景,
作者 写诗的特点
景物?多 变化?快 动态?多
课后作业:
收集描写雨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 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 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 坡,人称东坡居士。他是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一 直连接到天边 。 在朝阳映照下的荷花与往日 不一样的红艳。
作者写诗的特点
• 静态美 • 色彩美 • 无边无际的壮阔美
• 两首诗都是写六月的西湖的景色。 • 景中有情,情在景中。 • 都有诗情画意。
根据记忆填空:
晓出 净慈寺送 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 风光 西湖六月中 不与四时同 无穷碧
接天莲叶 映日荷花
别样红
忆一忆
写一写:
写出1-2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 古诗。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画出古诗 的节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 西湖 六月中, 风光 不与 四时同。
接天 莲叶 无穷碧, 映日 荷花 别样红。
终归,到底
毕竟西湖六月中,
四季
风光不与四时同。
与蓝天相接
接天莲叶无穷碧 ,
在朝阳映照下 异常碧绿
这两行诗你觉得哪些词或短语不理 解? 卷地风来 (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水如天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你又怎么理解这两行诗?
卷地而来的大风,忽然把乌云和雨点吹 散了。望湖楼下的水像天空一样,水天一色, 连成一片。
你从这两行诗又发现了这雨有什么 特点? 大 去得快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时间) (地点)(事件、 苏轼 心情)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诗人]苏轼
黑 白 卷 望
云/ 雨/ 地 湖
翻 跳 风 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早晨走出
送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时间、地点、人物。
早晨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 号诚斋。著有《诚斋集》。
六月的一个清晨,诗人从 净慈寺出发,送朋友林子 方到福建去做官,路过西 湖边,被当时美丽的景色 吸引,不禁脱口赞美,写 下了这首小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