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设计结课论文

城市设计结课论文

城市设计结课论文—长春站城市设计姓名:段利珍学号:010112106班级:建筑121指导老师:刘生军日期:2016.5目录目录 (1)摘要 (2)关键词 (2)第一章长春站的概况. (3)1.1 总体概况 (3)1.2 商业概况 (3)1.3 交通概况 (3)1.4 土地使用概况 (4)1.5长春火车站站前广场存在的问题 (4)1.6改变现状的办法及对策... (5)1.6.1 理论依据 (5)1.6.2 基本原则 (6)1.6.3 具体手段和意义 (7)第二章长春站城市设计......................................... (7)2.1 交通流线设计........................................... (7)2.2 环境设施设计 (8)2.3 商业设施设计 (8)2.4 等候及休闲设施设计 (8)2.5 站前广场的文化特征.. (8)第三章总结........................................ ............ .9 参考文献.. (10)摘要火车站是每一个城市的门户,它给经过的客人们这个城市的最初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城市都开始注重火车站的城市设计工作。

然而火车站日益复杂的功能以及现代人们出行的频率等给城市设计带来了诸多的挑。

有些火车站属于上世纪建造的,它满足于那个时代人们的出行需要,但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出行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已经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

上世纪的火车站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服务年、休闲、文化等的要求。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这些火车站也从市郊变成了市区的一部分。

他们面临着被扩建和改建。

长春市就是属于扩建和改建共同存在的那一类。

首先,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进行长春站的城市设计研究。

通过对长春站的实地调研来实践我在城市设计理论课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在长春站我们所关注的城市设计是车站的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联系以及车站自身内部的复杂交通组织。

车站的人文性、地域性、空间的完整性,周围各种设施的地合理性、环境的适宜性、土地的开发利用率等城市设计所关注的要点。

其次,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加深对于长春站城市设计的理解。

我们采用和郑州火车站、北京站、北京西站等火车站的对比来理解火车站的城市设计所具有的地方性以及地域文化性。

不同的火车站所面对的功能在小的来说是有所不同的,我们通过比较的方法来看待各自的不同,发现各自的特点,最终形成我的城市设计的理念。

最后,通过总结以上的研究信息,来衍生出我对于火车站的城市设计的理解,进而创造出更加适合时代的火车站模式,使土地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各种设施的利用效率,节省社会的资源。

关键词:城市设计,长春,火车站,文化,地域,空间,环境,交通,土地第一章长春站的概况1.1 总体概况长春站位于长春的市中心区,车站以南是长春的中心城区,经济很繁荣,各种大型商场云集于此。

长春站位与城市的中心轴线上,与人民广场处于同一轴线上,形成了对景,保证了正面实现空间的完整性和景观性。

车站的背面是新扩建的部分,北面所对之处是未完全开发区,整体空间比开阔。

北部经济不如南部繁荣,所承担的交通运输量相对于南站要轻松一点。

如1-1图所示,表明了火车站在长春市内的地理位置以及长春市内的主要交通线路与火车站之间的位置分布和运输关系。

长春市的土地划分布局,以及火车站周围土地的划分状况。

图1-1 长春总体区位1.2商业概况长春火车站周围比较繁荣的商业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火车站周围的商业区,此商业区主要以批发零售为主,此处的商业除服务于长春市区内部的人们的需要,还要服务于整个省内的商业需要,每天都有大量的其它城市的商人前来此批发货物或者出卖自己的货物。

其周围的银座商业区和黑水路商业区紧紧相连,每天的来往人流可以达到几十万的人流量,是很重要的商业区。

第二个是市区内的商业区,其中的重庆路和红旗街是长春市内最繁荣的地段,此处又百脑汇大型电子产品销售地,还有万达、巴黎春天、欧亚等大型购物商场,是非常繁荣的地段。

1.3交通概况长春站附近的交通量比较大,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这里仅仅就每天的批发市场的货物运输就构成了一大交通负担,不过由于批发市场是紧紧围绕在火车站的附近的,虽然交通繁忙,但是运输的路线比较短,相对还是很合理的安排。

火车站的另一大运输任务就是运输人,每天都有很大一部分的人从这里离开市区以及从这里进入市区,虽有轻轨等轨道交通还有公交车等运输工具,长春站的交通运输还是一大问题,所以最近又开始开发火车站的地下交通,使本来已平面交通为主的交通,变成了以立体化交通为主要运输任务的交通形势,也是一种TOD为导向的交通模式,此种交通模式在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开始实施,长春正在建设此种交通模式。

市区内部的交通相对于火车站的交通要好一点,由于市区与火车站相距的太近,其交通对于火车站的交通有非常大的影响,比如,市区周围的郊区部分的交通公寓需要进入市区,由于需要经过火车站才能进入,所以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比火车站远离市区的情况对火车站交通的影响要大得多。

1.4土地使用概况如图1-3所示,表示了火车站周围的土地的平面使用情况,火车站前面是新规划出的站前广场,除满足人流货物等的疏散之外,绿化也成为其中的主要考虑的对象,这对于体现长春市的形象有很大的益处。

周围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商业建筑,远一点的是底层商业的住宅楼等,平面上的分布,土地的商业性已经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平面声纳过的改动也是会有所改变的。

现在土地的利用率主要体现在垂直方向的发展,除了向上边发展之外,现在的交通等都开始充分利用地下的空间。

例如,现在的站前广场下边正在修建地铁,地铁改善车站路面的交通问题,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来规划别的功能。

还有周围商业发展,站前广场的地下也有大型的商业设施,充分利用车站周围以及地下的每一寸土地。

1.5长春火车站站前广场存在的问题站前广场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推动站前广场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因是视线之后的矛盾,即旧站前广场与新时代的矛盾,这些矛盾集中表现在:A.改革开放后,铁路业迅速发展,铁路运量、运率迅速增加,使站前广场的人员流量和流动性大增,带来旧站前广场的面积!交通组织和服务功能等方面与现实需求差距过大的矛盾"B.客运模式改变及客运量周期波动,带来站前广场的合理与有效使用问题"首先,改革开放后,由于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铁路客运渐渐在向以长途为主的方向发展,使旅客向一、二等级客运站集中"其次,人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变化一一流动性大大增强,出现了民工潮!学生潮!旅游黄金周等周期性旅客高峰,而旧广场在设计时并未考虑到这些因素"例如,2006年春运,广州火车站创下了日发送旅客20.1万人次的历史最高纪录,平均每分钟送走139人,而建于七十年代的广州火车站原设计运输能力只有2.5万人次/日,九十年代改造后,日均可以运输旅客也只有8.5万人次;而平常时期,有的站前广场又会因人员!车辆较少而显得空旷,缺少活力,"高峰期与平常时期客流量相差极其悬殊,要求站前广场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多功能的空间组织。

C.城市交通形式的多样化和流线组织的日益复杂带来了复合性的交通体系"首先是交通方式的多样化"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地铁,轻轨的建成,把城市中各种交通工具间的换乘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人们面前"火车站及站前广场建成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使各种交通工具呈立体式衔接,如建设中的上海南站等"其次是机动车的明显增多和小汽车进入家庭使旧广场的停车位严重不足"这点从一个广场改造前后停车场面积的对比中可一目了然"南宁站前广场原停车位不足40个,2002年改造竣工,停车场面积增加到8000多平方米,可停放的车辆为原来的五倍"可见,旧站前广场在满足今天多样的交通形式和复杂的机动车动静态交通组织上还有很大的差距"D.站前广场从市郊型向市区型的转化带来了功能的复杂化"旧站前广场建设时我国的经济水平还很低,广场周边的商业设施还很不发达,更有相当一部分的广场处于郊区或市区边缘"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城市市区面积迅速增大,城市中心区也不断扩大,这就使原本处于市区边缘的车站迁移到了城市中心区或中心区边缘,在长期的发展中,大多城市的站前广场地段已经发展成为交通,商业中心,随之而来的是广场地段的城市车流大增,广场为旅客服务的交通体系与城市交通系统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干扰"。

E.广场与城市空间系统的紧密关系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出现空间形态,环境系统及形象与文化特征的变化.目前而言,大多如旧有模式的火车站站前广场并不是一个亲和力很强的场所"过大的地面交通量阻隔了城市中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联系;为了突现自身特色和规模而各自为政的建筑之间更是缺乏相互的对话关系;城市的景观用地在这里为了满足集散功能的要求,不得不被压缩到了最小范围,广场空间的硬质地面显得过大,环境效益很低"这些问题都阻碍着这一地段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到火车站站前广场附近的宾馆!写字楼大都走低价竞争的路线"这种粗放型的增长,远远不能达到建设现代城市的要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从扩容逐步走向重视提高城市品质!文化品位及特色,这些变化使旧站前广场在生态环境!形象!和文化特色上都不能满足当今城市发展的要求"站前广场作为城市的对外开放窗口,展示着城市的环境和特色"例如,无锡市把无锡火车站广场的改造作为改善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的各项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先行工程川"实际上,上述矛盾的根源在于经济在快速增长!城市空间的拓展及社会文化在进步,而站前广场建设与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还没有完成从过去的单功能到现在的多功能多层面的转变"旧有模式的站前广场空间是以站房为首要服务对象,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站前广场空间及周边区域具备越来越丰富的功能作用,使得城市有限的上地资产得到充分的利用"城市的功能随时代的进步也不断走向多元化,使用主体也不断走向多元化"这种趋势也不断促使城市设计中强调多样可能性的场所,以使绝大多数该场所的使用者能够找到自己在这里的归属感"一个仅能适应于某个特殊目的的场所,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走向衰败"1.6改变现状的办法及对策当前,火车站站前广场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都可以通过进行现代城市设计加以解决"城市设计是城市形态的设计,是二维向三维的过渡的桥梁,是综合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长期以来,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一段真空"为了获得良好城市整体环境,塑造美好形象,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的完善,环境品质的优化,城市活力提升和特色塑造"因此,城市设计的引入势在必行"1.6.1理论依据当前,城市设计思想可谓纷繁芜杂,在众多学者的不同理论中,对站前广场设计影响比较大的有三个,分别是简#雅各布!Team10和扬#盖尔"进行城市设计树立了整体的形象,大家都朝一个方向努力,明白事先要做城市设计,其实意义还在于为决策者树立了一种整体的!科学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观"A简#雅各布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简#雅各布在1961年出版的5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6一书中,提出的论点对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我们研究站前广场的设计也很有指导意义"其主要观点有三个:第一,推崇城市的多样性,提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认为唯有复杂多样的城市生活才是人们需要和热爱的;第二,提出街道眼的概念,主张保持小尺度的街区和街道上的各种小店铺,以增加城市生活中人们相互见面的机会,从而增强城市的安全感;第三,反对大规模建设,主张必须改变城市建设中资金的使用方式,从追求洪水般的剧烈变化到追求连续的,逐渐的,复杂的和精致的变化,建议小规模的不间断的局部改造更新替代大规模的城市改造"雅各布的观点显示着对人的高度重视和人的意识的重新觉醒,这是研究站前广场城市设计必须的立场"B Team10Team10小组的成员大多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普遍受到新人文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他们的城市理论十分尊重对人,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关系,观点明显带有人文主义思想"其主要观点有四个:第一,归属感与人际结合,认为归属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感情需要,从归属感出发建立的认同感可以丰富人们的邻里意识;第二,门阶观念,认为城市与建筑之间很难截然地界定,二者充满了对立与转化,需要类似门的介质空间和中性空间,以形成空间的界定意识和连续意识;第三,生长与变化,认为城市具有生长的特性,规划和设计城市也必须是一个分段的!持续的过程,而不是僵硬的,一成不变的教条;第四,丛簇模式,认为现代城市是由多个基本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内部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单元之间依赖线性的枝干联系起来,这种丛簇模式是一种Teamol看来符合城市生长的模式"C.扬#盖尔扬#盖尔是一位人文价值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为让建筑与空间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进了卓越的研究"他认为人和人的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而人的户外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则取决于环境质量的优劣"通过物质环境的改善,可以影响使用公共空间的人的活动和数量,每一种活动持续的时间和产生活动的类型"这样,盖尔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建筑室外环境的全新角度"1.6.2基本原则通过对雅各布,Teamol和盖尔的理论的总结,结合城市设计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站前广场设计的原则"A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满足人的需求,关注人的感受,维护人的尊严是站前广场设计中的基本观念"要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满足人的需要"如在广场的步行空间设计中要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研究人的步行舒适条件,并充分考虑步行交通安全的因素;在广场的交通体系设计中,除强调其通过功能之外,也需要在人际交往方面予以一定的重视,通过促进人际交往建立起人对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等"以人为本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脆弱人群的关怀,切实做好无障碍设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从站前广场的环境设施设计上体现对这部分群体的关心"B有机整体原则有机整体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站前广场空间自身的相对完整性,一是与城市空间体系的结构协调关系"站前广场空间是由广场!过街天桥,空中连廊,地下通道等多种空间组成,有机组合与衔接是设计的关键"而城市是由包括站前广场空间在内的多个空间体系组成的大系统,必须把站前广场空间看作是城市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协调处理好它与其它城市要素的关系"C.经济高效原则经济是世界城市化的原动力"城市设计本身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持,又是一种城市发展的调节性措施和建设活动"因此城市设计的过程也是一种经济活动"0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城市建设的经济因素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在站前广场设计中也要考虑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佳方式解决问题"高效原则指提高人流和车流的通行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地区的交通效率,这条原则在站前广场的交通体系设计里十分重要"它意味着良好的可达性和迅速性,即最短通行距离和最短疏散时间的要求"D历史性地方性原则记得有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那些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地方风格,有历史文脉,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才能得到当地人的认同和产生归属感,也能得到外地旅客的承认,尊重和共鸣"场所使人产生感情,从而更加热爱所处的环境"因此,在站前广场空间环境设计中不仅要注重视觉形象,更要注重视觉形象背后的深层内涵"对历史和地方性的考虑要建立在科学,严谨和尊重历史的基础上"1.6.3具体手段及意义我国现在的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普遍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功能,对其进行城市设计需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对站前广场的总体布局,空间体系,交通体系,环境设施,文化内涵和生态体系等进行综合设计,使城市的诸要素达到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以增加城市的开放空间!增强市民的交往和活力"做一个合理的和说服力的城市设计十分重要,这样会使我们的决策者,建设者以及城市居民对未来的城市站前广场有一个清晰的形象蓝图,在蓝图的规划下,在具体实施中会有众多情况出现,调整和完善也是必然的"对站前广场第二章长春站城市设计2.1交通流线设计火车站主要采用立体式的交通流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