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凝固因素 PPT
血液,待血液重新自然流出即开始计时。
(2)将第二滴血置于玻片上,每隔半分钟用 大头针挑血一次,直到挑起细纤维状的血丝, 即表示开始凝血.从开始流出到挑起细纤维 状的血丝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凝血时间。
注意事项
1.各种用具严格消毒。 2.针刺手指或耳垂不宜过浅,深度2~3mm使血 可自然流出为宜。如针刺部位深度不够,流血量 太少不能用力挤压局部,应重新针刺。 3.用滤纸吸血时,注意不要用滤纸触及皮肤伤口, 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4.测定凝血时,应严格每隔半分钟用大头针挑血 一次,不可太频繁,同时每次挑动血液要按一定 方向和顺序进行,以免破坏纤维蛋白的网状结构 而造成不凝的假象。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
实验目的:学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测定的方法
实验原理: 出血时间是指从针刺使毛细血管破损,血液自行流出
到自行停止的时间。当毛细血管受损时,受伤血管可立即引 起收缩反应,从而局部血流减慢,有利于血小板粘着并聚集 于血管的破损处,形成松软止血栓 。接着部分血小板破裂, 释放出血小板因子,在局部迅速出现血凝块,使出血停止。 出血时间的测定可以反映毛细血管及血小板功能正常与否。
注意事项
1.每试管口径大小及取血量应基本一致,判断试 管倾斜角度(45º)、间隔时间(30s/次)、标准 (血液不见流动)都应一致。 2.采血有先有后,计时不应统一要求,各组和个 人应分别单独计时。 3.棉花不要压试管太紧,要松软。 4.用石蜡油将试管表面全部润滑后,将石蜡油倒 入水池中。 5.取血前先准备好冰块,取完血后立即把第3号 试管放入水浴锅,4号试管放入装有冰块的烧杯中。
血液实验
14影本一班 张琛
201452623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目的: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实验原理: 血液由流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称
为血液凝固。本质是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换为不可溶性纤维 蛋白多聚体。纤维蛋白交织成网,从而形成血凝块。
血液凝固过程: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1)激活的血小板为凝血因子提供磷脂表面,参与内外源性凝 血途径因子X和凝血酶原的激活; (2)血小板质膜表面结合有许多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 FV、FXI、FXIII,这些因子的相继激活可加速凝血过程; (3)血小板激活后,释放颗粒的内容物,如:α -颗粒内纤维 蛋白原的释放,可增加纤维蛋白的形成,加固凝块。
ABO血型的鉴定
实验目的: 学习ABO血型鉴定的实验方法,加深对ABO血型划 分的理解
实验原理: 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根据红细胞膜 上是否有A或B抗原可分为四种血型:A型、B型、 AB型和O型。当凝集原遇到与其相对抗的凝集素会 发生凝集。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利用已知的血 清凝集素(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来确定未知的红 细胞膜上的凝集原(A凝集原和B凝集原)的种类, 从而鉴定ABO血型。
含B抗原 的红细胞
+
抗B抗体
抗B
红细胞 凝集反应
血型的抗原和抗体分布情况
实验材料 对象:人 药品:抗A抗体和抗B抗体,生理盐水 器材:采血针笔在两端分别写上A、B字 样,在两侧凹内分别滴一滴抗A抗体和抗B抗体。
(2)每隔半分钟用滤纸吸干流出的血流一次, 直到吸不到血液为止。
(3)记录开始出血到止血的时间,或以滤纸上 的血点数×0.5分钟来计算,其结果即为出 血时间(分)。
2.凝血时间的测定 (1)以75%的酒精棉球消毒,待酒精自然挥 发后用消毒采血针刺入上述部位2~3mm深, 让血液自然流 出,用棉球轻轻拭去第一滴
实验方法
1.观察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的过程 取干净小试管3支,编号后按表7-2加入各种成分摇匀后静 置,在加入0.025mol/LCaCl2溶液的同时开始计时,每15″ 倾斜一次,观察是否开始凝血,并分别记录3支试管的血凝 时间,比较3个管的血液凝固时间。比较血液凝固的时间(1 与2比,2与3比),分析产生差别原因
凝血时间是指血液流出体外至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它 反应的是血液本身的凝血过程是否正常。凝血时间的延长常 见于一些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的疾病。
实验材料 对象:人 药品 :75%酒精棉球 器材:采血针、载玻片、滤纸条、秒表
实验方法:
1.出血时间的测定 (1)以75%酒精棉球消毒耳垂或中指指端腹侧, 待酒精自然挥发后,用消毒采血针刺入上述 部位2~3mm 深,让血液自然流出,切勿挤 压,从血流流出算起计算时间。
凝血酶原 酶
凝血
纤维蛋白质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中有两个途径,内源性和外源性。 内源性是指参与凝血的全部物质均在血液中。外源性是指在 凝血的过程中有其他组织的凝血物质。
Ca2+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FII、FVII、FIX、FX这四个因子 的生化特征是分子上都有Ca2+ 结合的部位,通过与Ca2+ 结合发生变构,暴露出与磷脂结合的部位来参与凝血。因此 Ca2+在血凝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肝素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肝素在体内和体外都有 抗凝作用,主要通过增加抗凝血酶的活性而发挥间 接抗凝作用,使血液不凝。
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适宜酶发挥效能的温度 (37℃左右)环境中,血凝速度加快。
接触面光滑程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接触面越粗糙 血液凝固速度越快
实验材料
动物: 家兔,2~3kg,雌雄均可 药品:20%乌拉坦溶液、肝素、草酸钾、 0.025mol/L氯化钙溶液、肺组织浸液、富血小板血 浆、少血小板血浆、生理盐水、石蜡油 器材:小烧杯、带橡皮刷的玻璃棒或竹签、清洁小 试管9支、水浴装置一套、冰块、棉花、移液器 (1ml、0.2ml)
2.观察影响血液凝固的理化因素 取小试管7支,编号并按表7-4准备后,取家兔颈动脉血,每 管2ml立即计时,每15″倾斜试管一次,以观察血液是否凝固, 至血液呈凝胶状不再流动时记录血凝时间。
3.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取血10ml,注入两个小烧杯中,一杯静置,另一杯用试管 刷轻轻搅拌,几分钟后试管刷上结成红色血团,用水冲洗, 观察纤维蛋白的形状,比较两杯的血凝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