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药物学基础与实践》第五章

《实用药物学基础与实践》第五章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倦怠嗜睡、
头晕。月经紊乱、溢乳和男性乳房发育偶有所 见。此外还有便秘、腹泻、皮疹、乳腺肿痛、 恶心、睡眠障碍、眩晕、严重口渴、头痛、容 易激动等。
【剂型及规格】片剂:5 mg;10 mg。注射
剂:10 mg(1 mL);10 mg(2 mL)。
第五章 ● 第二节 胃动力药
临床主要用于各种与胃酸相关的疾患,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胃—食管反流症、高酸性胃炎、应激性溃疡、急性胃黏膜出血、胃泌素瘤 等。对胆碱型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的胃酸分泌过多更为适用。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四)胆碱受体阻断剂
【不良反应】
与剂量有关。常见不良反应有 轻度口干、眼睛干燥及视力调节障 碍等,但较轻微,停药后症状即消 失。偶有便秘、腹泻、头痛、精神 错乱,一般较轻,有2%需停药。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一)H2受体阻断剂
【理化性质】 常用其盐酸盐,本品为类白
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有异臭, 味微苦带涩;极易潮解,吸潮后 颜色变深。在水或甲醇中易溶, 在乙醇中略溶,在丙酮中几乎不 溶。熔点137~143℃。
雷尼替丁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兰索拉唑
泮托拉唑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二)质子泵抑制剂
雷贝拉唑
埃索美拉唑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三)胃泌素受体阻断剂
丙谷胺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略苦;在 乙醇或三氯甲烷中易溶,在水中极微溶解, 在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熔点148.5~ 152℃。
【理化性质】
【药理作用与临床 应用】
昂丹司琼为强效、高度选择性的五羟色胺3 (5-HT3)受体拮抗药,能有效地抑制或缓解 由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和放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由化疗和放疗引起的恶心呕 吐,特别对抗癌药顺铂引起的呕吐效果显著, 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手术后引起的恶心呕吐。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二)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质子泵抑制剂,本品易浓集于酸性环 境中,选择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 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由于 H+-K+-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故本品抑酸能力强大, 起效迅速,可强而持久地抑制基础胃酸及食物、五肽胃泌素所致的胃 酸分泌。它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及食物,刺激 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剂 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对H2受体阻断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 腺苷酸(DcAMP)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 枸橼酸铋钾和胶体果胶铋均能与溃疡底膜坏死组织中的蛋 白或氨基酸结合,形成蛋白质—铋复合物,覆盖于溃疡表 面,还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
第二节 胃动力药
第五章 ● 第二节 胃动力药
甲氧氯普胺
第五章 ● 第二节 胃动力药
【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味苦。本品在氯仿中溶解,在乙醇或丙 酮中略溶,在乙醚中极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 溶;在酸性溶液中溶解。本品的熔点为147~ 151℃。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二)质子泵抑制剂
【不良反应】本品耐受性良好, 常见不良反应是头痛、腹泻、 便秘、腹痛、恶心、呕吐、腹 胀等。
【剂型及规格】片剂:10 mg; 20 mg。胶囊剂:10 mg;20 mg。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二)质子泵抑制剂
多潘立酮
第五章 ● 第二节 胃动力药
【理化性质】
本品为结晶性白色固体粉末,熔点242.5℃,微溶于甲醇和 乙醇,极微溶于丙酮,几乎不溶于水。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可选择性阻断外周多巴胺受体而止吐,还能阻断胃肠D2受体, 促进胃肠运动,促进胃排空,增加食管括约肌张力,防止食管反流, 增强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的收缩。
第五章 ● 第二节 胃动力药 三、胃黏膜保护药
【不良反应】
偶见轻度腹部痉挛、口干、皮疹、头痛、腹泻、神经过敏、 倦怠、嗜睡、头晕等。
【剂型及规格】
片剂:10 mg。栓剂:10 mg;30 mg;60 mg。注射剂:10 mg(2 mL)。滴剂:10 mg(1 mL)。混悬液:1 mg(1 mL)。
第五章 ● 第二节 胃动力药
【不良反应】偶见瞬时性腹部痉挛、腹 鸣和腹泻,可减半剂量。偶有过敏、头痛、 头晕、男性乳房女性化和乳溢等。
【剂型及规格】片剂:5 mg;10 mg。 混悬液:1 mg(1 mL)。
第三节 止吐药
第五章 ● 第三节 止吐药
昂丹司 琼
第五章 ● 第三节 止吐药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 味苦;在甲醇中易溶,在水中略溶,在丙酮中 微溶,在0.1 mL/L盐酸溶液中略溶。熔点为 175~180℃,熔融时同时分解。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一)H2受体阻断剂
法莫替丁
罗沙替丁醋酸酯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二)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
【理化性质】本品为脂溶性弱 碱性药物,白色或类白色结晶 性粉末,无臭。易溶于氯仿、 二甲基甲酰胺,溶于甲醇,难 溶于水。熔点156℃。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一、抗酸药
(二)非吸收性抗酸药 。
非吸收性抗酸药中含有难以吸收的阳离子,口服后只 能中和胃酸而不能被胃肠道吸收。有中和胃酸、保护溃疡 面、局部止血作用,效力缓慢而持久,如氢氧化铝(片剂 或凝胶)、氢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等。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一)H2受体阻断剂

【不良反应】
较西咪替丁小,可见恶心、皮疹、便秘、乏力、 头痛、头晕;偶见静注后出现心动过缓;少见轻度 肝功能损伤。长期服用可持续降低胃液酸度,利于 胃内细菌繁殖。
【剂型及规格】
片剂:150 mg;300 mg。胶囊剂:150 mg。注射剂:50 mg(2 mL);50 mg(5 mL);150 mg(2 mL);300 mg(2 mL)。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一、抗酸药
(二)非吸收性抗酸药
三硅酸镁抗酸作用较弱而慢,但持久。在与胃 酸反应中生成胶状二氧化硅,可以覆盖在胃、 十二指肠溃疡的表面,除机械保护作用外还能 吸附游离酸。但长期服用本品,少量二氧化硅 被吸收并经尿道排泄,可能发生肾硅酸盐结石。
碳酸钙作用快且维持时间长,但长期大量使用 会引起腹胀、高钙血症、肾结石、便秘及胃酸 反跳现象等。
第五章 ● 第二节 胃动力药
西沙必 利
第五章 ● 第二节 胃动力药
【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固 体,无臭;在冰醋酸中易溶,溶于丙酮、 二氯甲烷,微溶于甲醇,几乎不溶于水。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本品为全胃肠道动力药, 可增强食道蠕动和下食道括约肌张力,防止胃内容物 反流入食道,改善食道的清除率;增加胃和十二指肠 收缩性与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性;改善胃和十二指 肠的排空,加强肠的运动并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转运。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三、胃黏膜保护药
• 传统的抗酸药硫糖铝,除中和胃酸外,还具有黏膜保护作 用,,适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 前列腺素类似物米索前列醇,具有增强黏膜抗损伤能力和 加速溃疡愈合的作用,它可促进黏液和分泌,增强黏膜屏 障作用,抑制基础胃酸、组胺、胃泌素、食物刺激胃酸和 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胃黏膜细胞的 增殖和修复。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三)胃泌素受体阻断剂
【不良反应】 本品无明显副作用,偶有口干、便秘、
瘙痒、失眠、腹胀、下肢酸胀等不良反应, 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剂型及规格】 片剂:0.2 g。胶囊剂:0.2 g。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四)胆碱受体阻断剂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品是第一代胃动力药,
为多巴胺2(D2)受体拮抗剂,可阻断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 (CTZ)中多巴胺受体而提高CTZ的阈值,发挥强大的中枢 性镇吐作用,还可阻断胃肠多巴胺受体,促进胃及上部肠 段的运动;提高静息状态胃肠道括约肌的张力,增加下食 管括约肌的张力和收缩的幅度。
第五章 ● 第二节 胃动力药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三)胃泌素受体阻断剂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丙谷胺化学结构与胃泌素相似,可竞争性阻断胃 泌素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对胃黏膜具有保护和促进 愈合的作用,能改善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和促使溃疡愈 合。因其抑酸作用较H2受体阻断剂弱,临床已不再单 独用于治疗溃疡病,但近来其利胆作用较受重视。
第五章 消化系统药物
抗消化性溃疡药 胃动力药 止吐药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一、抗酸药
(一)吸收性抗酸药 吸收性抗酸药口服后除中和胃酸外,还可以被肠道吸收进
入血液和尿液,因此还可以用来治疗酸中毒和碱化尿液。常用 的是弱碱碳酸氢钠(小苏打),口服后能迅速中和胃中过多的 胃酸,其抗酸作用强而短暂。可引起嗳气、继发性胃酸分泌增 加,还会使胃肠充气,造成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甚至可导致 溃疡穿孔或新的溃疡。
第五章 ●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二、抑酸药 ● (一)H2受体阻断剂
【不良反应】
常见头痛、疲倦、口干、 腹泻、腹胀、皮肤潮红等, 亦可引起头晕、嗜睡和精神 障碍等现象,但一般不影响 继续用药。
【剂型及规格】
片剂:0.1 g;0.2 g; 0.4 g;0.8 g。胶囊剂:0.2 g。注射剂:0.2 g(50 mL);0.2 g(100 mL); 0.4 g(100 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