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文化与宁波服装业的发展

论文:文化与宁波服装业的发展

研究对象:文化与宁波服装业研究目的:宁波的服装响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笔者希望通过对宁波服装发展史的研究,回顾历史,了解文化与宁波服装业发展的关系,发掘其内质,得出历史规律,从而联系到今日宁波服装业的发展,并提出些许建议。

研究过程:1、2000年暑假,学校开展“宁波百业史调查活动”,笔者开始关注宁波服装发展史,思考宁波服装发展原因,特别是宁波文化与服装业发展的关系。

2、搜集和积累有关文献。

3、寻访业内人士,了解服装业近况。

4、参观宁波服装博物馆。

5、对当代服饰潮流最敏感人群进行调查。

6、参与宁波国际服装节,收集资料及新闻,了解信息。

7、2001年暑假,开始着笔撰写关于文化与宁波服装发展的论文,并通过请教专家和老师,几经修改,于2001年10月定稿。

参考书目:《宁波古代史纲》、《中外服装演化》、《在上海的宁波人》、《中国文化概论》、《世界文化调查报告》、《当代中国----浙江》、《宁波服装史》等文献以及关于一至五届服装节的报纸。

在此一并对作者表示感谢。

研究结论表述:论文:文化与宁波服装业的发展引子服装,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创造物,它不仅反映出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而且十分鲜明地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精神风貌,体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

服装不仅自身是一种文化,而且它的的发展也受到当时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

可以说,文化对于服装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宁波作为一座拥有7000多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兼收并蓄而形成的宁波文化无时无刻不影响到宁波服装的演绎,从这里可以充分反映出文化与服装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文化对于服装发展的重要性。

甚至可以说:没有宁波文化也就没有宁波服装业的今天。

宁波原始服装的形成距今7000余年的宁波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一个典型。

基于当时人们安定的定居生活,生活内容随而丰富起来,原始的艺术文化得以发展,丰富的狩猎、种植生活成为艺术的源泉,也使7000多年前的先民们可以用植物纤维及兽皮作为衣服。

恐怕这便是宁波人服装最初的形态吧,而这最初形态的服装也正是受了最初形态的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

红帮裁缝的兴起与发展宁波服装作为产业得以全面发展应该是基于“红帮裁缝”的兴起与发展。

公元1821年(清道光元年),宁波鄞县茅山生姜漕裁缝张有松于上海静安寺卡德路口创办福昌西服店,这是中国第一家西服店。

此后,1891年奉化江口镇王溆浦村王才运开设荣昌祥呢绒西装号于南京东路782号;1896年,奉化江口的前江人江良通在上海南京西路开设和昌呢绒西服号; 1911年余姚城区开设了庄瑞荣服装店;此外在南京、天津、哈尔滨、海参崴等地也有宁波裁缝足迹。

由于当时他们主要为被称为“红毛人”的外国人制作西装,所以就被称为“红帮裁缝”。

宁波红帮高手们创制了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中国第一套中山装、中国第一家西服店、中国第一部西装裁剪理论专著、中国第一家西服工艺职业学校,这些都是宁波服装为中国服装发展史增添的光辉一页。

宁波“红帮裁缝”作为现代服装的开拓者,一改中国几千年服装制作落后工艺,率先采用西方立体设计,按人体部位裁剪的技术,缝制出的服装合体适用,开创了现代服装的新潮流,为中国现代服装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红帮裁缝之所以能够不断壮大和发展,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宁波文化,把宁波文化中的精髓运用于自身发展之中。

并且很好地处理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做到兼收并蓄。

第一:宁波文化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其中浙东学术是重要组成部分。

浙东学术自汉唐时开始初步发展,历经宋元、明清各朝,最终在清顺治年间形成浙东学派。

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先后有王充、虞世南、王阳明、黄宗羲、全祖望等鸿博硕儒照耀史乘,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区域性学术派别。

浙东学术形成了“最重人格”的学风,博采、求实、重史的传统。

这些都为红帮所用:唯有“博采”,才可吸收外洋文化,学制西装,而不拘泥于本土文化的束缚;唯有“求实”,才会踏实肯干,从而掌握优异的技术;唯有“重史”,才会形成红帮这样一个群体,而不至于单兵作战。

这些在宁波服装形成与发展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宁波悠久的经商文化也对红帮裁缝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无宁不成市”一说。

宁波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航道辐辏,物富民阜,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早在晋代,“商贾已北至青、齐,南到交广”,元朝时期,南北甬商经商范围进一步扩大——“西南自岭粤,东北达辽东”,延袤一万四千公里。

甬商还在各地组建了大批会馆或公所,形成著名的商帮群体。

在长期市场磨炼中,宁波经商文化应运而生。

宁波经商文化主张特色化经营理念。

上海开埠后,中外西服流派纷呈,外商按照各种洋人的身体体型和审美爱好,缝制了罗宋派、欧美派、日本派、犹太派等服装。

宁波的红帮裁缝高手们,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敢与外商竞争,独创了肩薄、腰宽、轻松、挺拔、英俊潇洒的“海派”西服。

一经推出,深受各界好评。

宁波经商文化提倡“重然诺”的诚信观点。

红帮“恪守信用,未敢轻于然诺,一经言出齿外,决不后悔,免致自误误人。

古人季布一诺千金,宁波人视为秘诀”。

宁波经商文化崇尚急公好义、轻财乐施的原则。

宁波红帮参与地方公益活动的热情和广度,其他集团少有能望其项背者。

尽管宁波人有悠远的经商传统,但他们来自古有“义乡”之称的宁波,因而较少有一般商人的锱铢必较,唯利是图。

对于他们来说,钱并不代表一切,它只是一种生存工具,是实现自我价值和进取精神的有效途径而已。

第三:宁波红帮的发展,尤其是西服与中山装的发展,也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民主进步思想文化影响的结果。

民国以前,男子服装盛行长袍马褂。

随着孙中山先生推行的民主思想深入人心,穿马褂的人越来越少,在青年之中,开始广泛流行中山装、布衫式西装。

南京政府成立后,制定服制,规定国府官员在正式场合须穿中山装或长袍。

在1927年,长袍马褂一度被视为带有劣绅气味的东西,曾出现打倒长袍马褂之说。

在晚清,穿西装的主要是买办、洋行雇员和留学生;到了民国,这支队伍大大扩张。

由于当时正值中国国门洞开,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并与本土文化相互撞击的时期,“西学东渐”影响着本土文化,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从而改变人们的着装观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推行,带动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传播,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这些都为红帮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综上所述,宁波红帮裁缝的兴起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其发扬深厚本土文化和吸收先进外洋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顺应时代趋势的历史必然。

文革时期宁波的服装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宁波服装业逐渐从个体合并为集体,在城区和奉化、鄞县、宁海、余姚……组成服装手工业合作社,加工原料,生产衬衫、劳保服等。

虽然宁波服装生产能力有所提高, 当时中国很多领导人的服装都由“红帮”制作。

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扼杀一切个性,人人一色的蓝色卡其衫或是绿军装,宁波的服装产业也只作为一种简单重复的生产车间,毫无生气可言。

这不能不使人想起当时全国的一片文化沙漠,对外把西方资本主义视为洪水猛兽,不加批判地一律拒绝;对内在政治上划分所谓的资产阶级、贫下中农。

从而为人们的身份打下了烙印,割裂了他们融洽的关系,同时也阻碍了人们之间正常的文化交流,限制众多书籍的发行与流传,关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几乎停滞;从而禁锢人们的头脑,即使在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上也犯下了教条主义等错误。

这样中国在对外闭关锁国中排斥了外来文化,又在对历史不断否定中,抹杀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出现了文化的真空。

服饰文化也出现了划一性、扼杀个性的现象,人们爱美,与作为个体独特性的性质受到阻碍和限制。

这是一种时代文化的可怕倒退。

在没有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文化的支撑与人们不断的追求,宁波的服装业荒漠化,并沦为简单加工的生产机器也就不足为怪。

改革开放后宁波的服装业七十年代后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作为一场历史性的社会大变革,如一阵春风吹到宁波,宁波的服装产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八十年代后宁波引进一系列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服装生产突飞猛进。

在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其低廉劳动力和原料优势占领一定市场之后,宁波人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先后崛起了一批以罗蒙、雅戈尔、杉杉为代表的品牌服装,另一些后起之秀如老K、一休等也在此时经过市场的磨砺和在各种文化的兼收并蓄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作为“红帮裁缝”之乡的宁波奉化更是有许多中小规模的服装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对先辈高超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中成为宁波服装业的排头兵。

进入九十年代后,宁波服装业继续突飞猛进,在经受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的锻炼,初步奠定了三大基础:一是建成了一批以雅戈尔、杉杉、爱伊美为代表的能搏击国际服装市场的实力型企业;二是创立了一批如罗蒙、培罗成、一休、洛兹等闻名海内外的名牌产品;三是形成了一批能适应国际服装潮流变化的优秀服装设计师。

宁波服装在抢占国际国内服装市场进程中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0年宁波有服装生产企业2000家,占全国服装企业总数5%,生产服装13余亿件,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12%,服装生产总值达到270亿元,销售额是全国10%,出口额9.2亿美元,占全国的25%。

我们可以看到宁波服装的这一大发展时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发展,文化事业突飞猛进的时期。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提高,使东西方以及其它类别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激烈碰撞,并爆发出绚丽的光彩。

人们的着装品格逐步趋向人性化,着眼于发掘内在气质与时代精神的体现,潮流化不断降温而个性化不断突出。

就宁波服装业而言,将东方人含蓄优雅和欧陆激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极好的契合点,宁波人以其特有的兼容并蓄的包容力和敏锐的洞察力,竭力运用宁波文化精心打造了“红帮”后裔罗蒙等经典品牌。

宁波服装品牌的打造,来源于文化的沉淀和对消费者心理需求及大众审美观的把握。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西方审美价值观的涌入,以人为本,追求人性化和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无不体现出快捷、便利的时代性格。

宁波人以其锐利的目光看到这一切,以此作为企业文化、服装文化的核心思想。

同时发扬传统服饰文化优势,再次发扬宁波文化,创制以罗蒙、爱伊美、雅戈尔、杉杉、培罗成为代表的西服品牌,这些品牌无不以简单明快的线条配以庄重典雅的色泽,少有刻意的添加和修饰。

它们迅速占领了服装市场,并且打到海外,随之逐步形成了以西服产业为龙头,集羊毛羊绒服装、童装、针织服装、丝绸服装、皮装之大成的系列服装生产群体。

宁波服装业的发展,不光是企业的行为,政府也起到重要作用。

宁波政府将服装产业定位为城市产业、文化产业和支柱产业,将它作为城市文化品味提高的重要工具,提出把宁波建设成为“东方米兰”,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服装生产基地,服装贸易交流中心,服装产业资源基地和文化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