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2.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1.假设
研究假设是指一种清晰的,可被检验的预测,是对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系统预测。
形成研究假设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正是因为假设的存在,才使人们的研究区别于常识。
对科学研究的假设有三个要求:
(1)假设必须是可以证伪的,即通过系统的研究设计能够证明它的对与错。
(2)假设必须是可以量化表达的,这一点可以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区别于描述性研究的标志。
(3)假设必须简单,不能附加其他太多的条件。
2.理论
(1)理论是一套有组织的原则,用它来对观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构建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建构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使得人们对现象的解释更清晰。
通常情况下评价一个理论好坏的标准有四个:
①准确性:理论如果不能准确地预测现象发生的规律,就不是一个好的理论。
②一致性:用理论解释现象的时候不能前后矛盾,应该始终保持一致性。
③简洁性:理论不能太复杂,应该简明扼要地对事件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
④广泛性:理论能够解释一系列的现象,好的理论不能只解释某些特殊现象。
(2)社会心理学有许多理论,这些理论对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①一个好的理论能够统和现有的知识。
②理论能解释已有的现象,人们构建理论就是为了在一个科学完整的框架内解释一系列的现象。
③理论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理论可以使人们对现象的发生具有预测性,正是因为有了理论,人们可以预测在某种情境之下人的行为反应。
④理论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作用,人们能够从理论中演绎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从而使理论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与发展。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是明显不同的两种研究取向。
同样,来自社会学和来自心理学领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由于学科背景不同,从而在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与思路有着明显的差异:
1.分析方法
来自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家注重用定性的方法探讨社会心理学问题,而来自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则强调在定量基础上的定性分析。
后者则不仅考虑到质的差异,而且也强调人们的反应在量上的不同。
2.研究取向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往往从宏观的角度探讨社会对人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中个体是被动的,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则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研究在环境影响下个体如何主动地做出反应,强调个体如何主动去适应环境。
这种倾向在美国的社会心理学中居于主导地位。
尽管两者有这些不同,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在选择研究问题、解释结果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
同时随着学科交叉的进一步深入,不同出身的社会心理学者在好多方面也有融合的趋势。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也是社会学与政治学多采用的研究层面,社会学与政治学常常用比较广泛的因素解释社会行为。
以社会学为例,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有许多共同的兴趣,比如都关注暴力、偏见、文化差异和婚姻等现象。
然而社会学关注的是社会层面,社会心理学关注着人际层面,社会心理学家则更倾向于研究人们的行为和更为直接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变量包括情绪或者情境等。
2.个人层面
个人层面是临床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家所采用的层面。
具体而言:
(1)临床心理学研究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并进行治疗;而社会心理学更关注个体思维、感受、行动或互相影响的方式。
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都研究人们如何在社会情境中应对焦虑或压力;都研究受压抑或不受压抑的个体在处理信息、对行为进行归因、寻求互动等方面的差异。
(2)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都关注个体的思维、感受和行为。
人格心理学致力于理解个体之间存在的具有跨情境稳定性的差异;而社会心理学致力于研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大多数人,无论他们是否存在人格上的差异。
3.人际层面
人际层面是社会心理学家采用的层面。
(1)社会心理学家常常用个人当时所处的情境及个体与周围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
情境包括环境中的他人、这些人的态度以及当时活动的背景。
(2)社会心理学家要探究的是什么样的社会情境决定了人类的行为。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一)如何提出问题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常从两个方面考虑提出研究的问题:
1.理论来源
从理论中演绎出要研究的问题,这种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该理论。
从理论中演绎出的研究问题,它需要研究者掌握很丰富的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建立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2.实践来源
从实践中提出问题,这类研究的目的在于收集更多有关某一特殊现象的资料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大部分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都是这一类。
从实际中提出问题相对要容易一些,但如何把以往的理论和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结合起来,使研究的问题有坚实的理论背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如何查阅文献
1.专用数据库
例如PsycLIT和PsyINFO,是查阅心理学文献所必需的。
2.通用数据库
除了搜索心理学文献专用的数据库之外,也可以尝试其他更为通用的搜索方法,例如搜
索万维网,或包含新闻和报纸文章索引的数据库。
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之后,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筛选、归类,对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要做进一步的梳理,从选择的变量、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做分析。
对文献把握的好坏,是能不能写出好文章的最重要的环节。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总体来说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关研究,另一类是实验研究。
1.相关研究
(1)定义
相关研究是指被动地观察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经常用相关系数来表示。
相关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
(2)优点
①有一些问题,如水灾等无法控制实验条件,只能用相关的方法加以研究。
②这种方法可以收集到比实验法更多的资料。
(3)缺点
相关研究的最大缺陷是它不能说明因果关系,主要是因果关系的方向无法确定,并且有时候两个变量之间有中介因素的存在。
2.实验研究
(1)定义
实验研究是人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某一维度上的不同情境,并把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测量感兴趣的行为,并探寻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2)优点
①对变量有严格的控制,避免了因果关系的混淆。
②从实验研究能够清楚地看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以重复验证,所以研究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
(3)使用条件
实验研究必须满足两个要求:自变量可以操纵和被试的随机分配。
(4)分类
在实验研究中,根据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可以把实验研究分为:
①实验室研究,最大的优点是对实验情境的控制程度高,因而内部效度高,并且方便经济。
其缺点是实验室情境不等于现实生活,因而结果难以推论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去。
②现场研究是研究者为了克服实验室研究外部效度进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在真实的条件下进行,结果更可能推广到生活中去,外部效度高。
另外现场可以处理实验室中无法操纵的变量,比如高温与侵犯行为关系的研究。
(四)收集数据的方法
1.观察法
(1)定义
观察法就是直接观察被试行为,这种方法简便易行。
观察法有很多种形式,而采取何种形式则取决于研究者想要发现什么以及研究者和所观察对象之间的关联程度。
(2)缺点
如果研究目的只是描述社会行为。
观察法是一个好方法,然而这种方式有一些明显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