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散文作者情感的把握方法(修改稿)

初中散文作者情感的把握方法(修改稿)

课题《初中散文作者情感的把握方法》研究方案
黄陂区罗汉中学胡峰胡海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并明确要求学生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从目前的初中散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整个教学活动还处于低效的状态之中。

究其原因,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
①迎合中考的急功近利的心理。

在中考的“指挥棒”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有鲜明的功利色彩,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中考散文阅读如何有效答题”来进行,形成模式化的应试教学。

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②教学内容模糊。

散文的特性决定了其教学的突破点有很多,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往往面面俱到又浅尝辄止,对文本的解读停于表面,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深层次的体验,提高语文素养更是无从谈起。

③教师自身素养缺失。

大部分教师缺乏散文阅读与鉴赏的理论支
撑,在解读散文文本时,不能参透文本的核心意义和价值,导致对文本的浅读与误读,也就无法设计出合宜的教学方案。

④教学方法的陈旧。

由于学校位于农村边远地区,很多老师不能及时学习到教学上的新的理念和方法,导致教学方法陈旧、不科学,也让部分学生失去了阅读学习的主动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从现行的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来看,入选的散文数量众多,由此不难看出,散文阅读是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之一。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因散文的种种独特性,语文教师对其教学重点的把握也是一个难点。

我们认为,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当是散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因为,散文是抒写真情真性的文体,散文的语言以情见长,带有浓郁情感色彩。

林非曾提出“散文的灵魂是自由自在地抒发真情实感”,“散文,应当是从心底涌出来的”;余树森则认为“其情之最真、最痴、最自然者,莫过于散文之‘情’”。

与其它文体相比,“长于抒情”也可以说是散文的最大特征。

所以,准确把握散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就等于抓住了散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
1、引领学生把握作者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接受作者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感情的个性化熏陶,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陶冶性情的美感享受,并从中学习借鉴一些写作艺术技巧。

2、引导老师教师了解散文阅读与鉴赏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解
读散文的能力,从而设计出合宜的教学方案。

3、通过文献分析、教学实践等方法,梳理初中散文表达作者情感的常见手法,并结合新课标中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希望为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把握作者情感探索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当代关于散文及散文教学的理论:
1、刘锡庆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回顾》中将现代散文的特征概括为“篇篇有我,尽显个性;情理兼备,虚实相济;取材琐细,以小见大;真实自然,饶有情致”。

林非在其著作《林非论散文》中提到“散文的灵魂是自由自在地抒发真情实感”、“散文,应当是从心底涌出来的”。

由此可见,散文是抒写真情真性的文体,散文的语言以情见长,带有浓郁情感色彩。

所以,在阅读中准确把握散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就等于抓住了散文的核心与灵魂。

2、张听丽主张“散文教学,应从散文特点出发,以欣赏为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深层次领悟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抓住散文中景与情的描写与抒发,把握作品意境,从而达到审美目的”。

谭晶莹在《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中提出从散文自身特点(意境美、情感美、形象美、形式美等)分析入手,探索散文教学的审美范畴。

以上两位老师都提出了在散文教学中应当引领学生把握作者丰富多
彩的情感世界,接受作者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感情的个性化熏陶,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陶冶性情的美感享受。

四、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中国散文的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时期的人对散文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本课题对散文的定义采用的是童庆炳关于狭义散文的定义:“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等”。

本课题界定“作者情感”是指在散文作品中,作者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自身内心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真实感受与理解。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以入选鄂教版初中语文1——6册教材中的散
文名篇为主,以及部分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课外名家散文。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为切实把握好课题的研究立足点,我们把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为既从理论层面研究也从实践层面研究,侧重点是从文本研读层面和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层面进行探讨。

主要内容包括:
1、初中散文中作者情感表达的方式;
2、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把握作者情感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让语文老师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解读散文文本的能力,从而设计出完整合理的散文阅读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通过研究,明晰散文阅读教学的相关要点,探索有关初中散文教学中把握作者情感的教学方法。

力求通过相关教学,提高学生感悟生活、体会人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为将来高中散文阅读学
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收集整理同类课题与研究成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寻找创新性的研究空间奠定基础。

2、调查研究:以观察、访谈、问卷、测验等调查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了解师生的心理需求,为本课题的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层面的实践,探寻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把握作者情感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及时反思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对研究方案作出灵活的调整。

4、个案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研究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把握作者情感的突破点与相关教学设计,从个例中总结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2014年01月,查找文献,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初中散文的教与学现状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调研活动。

2、2014年02月,对比研究了解本校语文教师散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学习实情,确立课题研究范围,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3、2014年03月,做好开题准备工作;对课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对调查分析情况得出阶段性小结和评估。

4、2014年04月,完成关于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5、2014年05月,进行适当的教学实践活动,并从中了解散文
的解读方法。

6、2014年06月,在相关教学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完善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把握作者情感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成相应的课堂实录。

7、2014年07月——2014年09月,分析、归纳、总结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把握作者情感的教学设计方案,研究散文教学中把握作者情感的策略。

8、2014年09月,重点论证前面完成的成果,并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教学实际进行评估,对前阶段实验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分析、反思。

9、2014年10月,撰写有关初中散文作者情感的把握方法的论文初稿。

10、2014年11月,总结整理课题各阶段的研究资料,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解释,形成研究报告,总结初中散文作者情感的把握方法,完成对相关论文的修改。

11、2014年12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关于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2、关于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把握作者情感的方法研究的论文;
3、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
4、课题研究的反思、总结;
5、《初中散文作者情感的把握方法》结题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