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复旦医学院】流行病学-疾病分布与常用测量指标
【复旦医学院】流行病学-疾病分布与常用测量指标
国人群C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探讨疾病的病 因及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肿瘤、慢性病以及某些遗传病的研究 环境因素为主:A=B≠C 遗传因素为主:A=C≠B
民族和种族 遗传因素不同 社会经济状况不同 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差异 定居处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不同 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不同 宗教
不同宗教有各自独立的教义、教规,因而对其生活
方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婚姻与家庭 婚姻状况不同对人的健康有明显的影响 离婚、丧偶等负性事件 近亲婚配也影响疾病的人群分布
分析疾病分布规律及其决定因素有助于为合理制 订疾病的防治、保健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定性描述
定量测量
绝对数:A地区(100);B地区(10)
A=100>B=10 A=100/1000>B=10/100
相对数:A地区(1000);B地区(100)
3个基本要素
长期变异/长期趋势
即疾病的自然史,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多为 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临床特征、分布状态以 及强度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疾病流行的强度: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时期内,某病在某地某 人群中(三间)发病率的变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程度 的概括性描述。
散发(sporadic) 流行(epidemic) 爆发(outbreak) 大流行(pandemic)
某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表明该疾病的危害性和严重程度 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多用于急性传染病。
生存率(survival rate)
生存率:在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 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 占的比例。
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生存率 100% 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
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存在方式及发生、发展和 消退的规律 : • 连续、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随病因/环境/人群特 征变化 • 反映疾病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 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描述流行病学的重要 内容,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 • 方法:现场调查、现场观察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 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础
部分m 构成比 100% 部分1 部分2 部分n
– 分子、分母单位相同,分子是分母的一个部分
– 部分总和=1,某一部分的变化将影响其它部分
– E.g., 患病率、感染率、检出率、阳性率等
3种类型的相对数
相对比 (比值) (Ratio) : 分子和分母两个变量之间 的数值比
人群分布
年龄
性别: 通常男性死亡率>女性,但发病率女性高
职业:
矽肺:长期从事采煤、碎石等工作有关; 工作紧张的人员:易患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
疾病的职业分布不同与感染机会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 机会不同有关 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有关 职业反映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 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在疾 病的种类上有不同的反映
• 家庭或某较小人群单位中发生初例某病患者后,在 一定的观察期内因受其感染而发生的新病例数占接 触者中易感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1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的续发病例数 续发率 100% 易感接触者人数
• 家庭中第一例病例为原发病例,之后在该病的最短
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为续发病例或二代病 例。
热、斑疹伤寒
流行(epidemic)
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疾病的发病强度>3倍的一般水平 病例间存在显著的时空关联 某地出现某疾病的流行,提示共同的传播因素
爆发(outbreak)
流行的特例 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 量具有相同症状与体征病人的现象。 具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幼托机构的麻疹等
大流行(pandemic)
某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人口比例大,
在短期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 世界性流行。 E.g., 2009/2010新甲型H1N1流感
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实例)
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 epidemiology):通过观察 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A、移居国当地人群B及原住
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 可用于评价某些病程较长疾病的远期疗效 多用在慢性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结核病等的研究中。
3. 疾病的三间分布
人群分布
空间分布:地区分布 时间分布 病因已知:三间分布特征是判断和解释病因的依据 病因未明:三间分布特征是病因的外在表现,可形
成研究的病因假设。
感染率(infection rate)
在调查时所检查的整个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的人 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调查时某病感染人数 感染率 K 调查受检总人数
患病率 常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状况及评
价防治工作的效果,也可为估计流行趋势和制定预 防措施提供依据。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h rate, SAR)
虫媒传播的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北方7-9月:乙型脑炎的高发季节,脑炎病毒在媒
介昆虫体内的生态特点以及气温、雨量等蚊虫孳生 所需的气象条件有关 四季均发病,季节性升高:呼吸道疾病冬春多发 非传染病也有季节性升高的现象:溺水自夏季多见
周期性
指疾病发生的频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有规律的 起伏波动,每隔若干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的现象。
散发(sporadic)
• 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
– 描述范围较大地区或人群中疾病的一般发病状态
– 病例散在发在,零星出现,数量不多
– 相当于历年一般发病水平(最近3~5年) – 病例间无明显的时、空关联
• 散发的原因
– 人群维持一定的免疫水平:麻疹 – 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 – 长潜伏期传染病:麻风、炭疽 – 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一些传染病:流行性回归
与观察时间的长短有关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分母:人时/人年(研究对象观察时间和),动态
单位时间内人群中某事件出现的平均概率水平
大范围、大数量人群中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与比较
随访研究:e.g., 队列
发病率
粗发病率 发病专率:按不同特征分别计算
病种、年龄、性别、职业、地区、时间等 注意:分子和分母的数据必须来自同一总体
– E.g, 发病率、死亡率
某段时间内发生某事件的观察单位数 率 K 该段时间内可能发生该事件的观察单位总和
– 4个元素:分子、分母、时间、乘数 – K=100%,1000‰,/万,/十万,… …
3种类型的相对数
• 构成比(Proportion) :特定时刻某事件内部各组成部 分占整体的比重
– 静态指标:某时点各部分的存在状态
短期波动(时点流行)
与爆发相似,区别在于:
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 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范围的人群
一般指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月的流行或爆发疫情 一般具有确定的原因:
疾病爆发: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 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非传染性疾病)
季节性
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严格的季节性:
– 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 – 不同地区/人群的指标比较:人口构成,标化
• 死亡专率:按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 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
– 分母必须是与分子对应的人口
病死率(fatality rate)
病死率: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 亡者的比例。
某人群某时间内因某病的死亡数 病死率 K 该人群同期该病的现患病例数
计算发病率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新发病例数:分子 暴露人口数:分母 观察时间 发病时间
影响分子和分母
罹患率(attack rate)
与发病率一样,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但它常用 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
疾病爆发:e.g.,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
观察期间新发生的某病病例数 罹患率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和分母中去除 同一家庭中来自家庭外感染、短于最短潜伏期、长于最长
潜伏期的病例均不应计入原发病例
死亡率(death rate,mortality)
• 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某人群某时间内(因某病)的死亡数 死亡率 K 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
• 粗死亡率:描述某人群总的死亡水平
事件1 比值 事件2
分子和分母:
彼此分离的互不重叠或包含的量
事件本身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
E.g.,性别比, 标化死亡率比(SMR),RR,OR
具体的测量指标
发病频率的测量 发病率 罹患率 患病率 感染率 续发率 死亡频率的测量 死亡率 病死率 生存率
疾病的地区聚集性:局部污染环境的存在
地方性分布:某些疾病常存在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 无需从外地输入传染源时称为疾病的地方性 (endemicity)
时间分布特征
短期波动: rapid fluctuation, irregular variation 季节性: seasonal variation, seasonality 周期性: cyclic variation, periodicity 长期趋势/变异: trend variation, secular change
家庭聚集性: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