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被动句对比分析

英汉被动句对比分析


二、英汉被动句语法意义的对比

英汉被动句语法意义的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 面:语义表达的感情色彩不同 、看问题的视 角的不同 、英汉被动句使用频率的对比、英 汉被动语句时态的对比、英汉被动句的相同之 处、英语使用被动句的五种情况。
语义表达的感情色彩不同

在语法意义表达的感情色彩上,英语和汉语是 有所差别的。英语更具客观性,而汉语则更加 感情化。大多数汉语被动句表明说话人对事件 有一种主观态度;而英语使用被动句则是为了 避免说话人的态度,尽量体现客观性。
无标记被动句

除上述被动表达方式之外,英语和汉语都有一些无标记的 特殊被动表达方式。这类句子通过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 因此,无标记被动句也称为意念被动句或意义被动句。这 种句子从形式上看本身无任何被动标记,被动意义是通过 词汇手段表现出来的。主动形式的无标记被动句主要表示 句中的主语在某一方面的特征、性质或所处的状态,即它 也属于状态句。 这类句子的主语大多表示无生命的事物, 是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汉语这类句子的数量很大,远远 超过被动句,这既是为了语言的简洁,更是由汉语人群的 思维习惯决定的
英汉被动句的相同之处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被动句在使用过程中 存在许多相同之处:(1)被动句可分为不同类 型,不同类型被动句在使过程中出现的频率不 同; (2)无施事出现的被动句占绝大数。
英语使用被动句的五种情况




1.施动者不可知或不易指出。例如: (18) After my talk, I was asked to explain a point I had made. 2. 施动者根据上下文不言自明。在英语中,当动词的施动者十分明显或已在上文 出现过,就无须再次指出,避免句子中有过多的旧信息而显得累赘,在这种情况 下,英语常常使用被动句。例如: All flights have been cancelled owing to fog. 3. 由于特殊的原因(如避免提到第一人称而不指出施动者)。英语遵守礼貌原则, 所以句子往往不愿意说出自己或对方,所以用被动句来避免提及施事者。 例如; You have been told many times not to touch the exhibits. 4.对被动句的主语 (受事者)比主动句的主语 (施动者)的兴趣更大。英语中当说话 人对动作的受事者比对动作的施事者更感兴趣时,决定从受事者的角度来 叙述事件时,就会选择被动句的形式。例如: He was beaten. 5. 便于句与句的连接。英语句子的主语是个强制项,除祈使句外,句子一 般都要求有主语出现,有时为了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性,而采用被动句,这样就 不必重复或反复更换主语,从而达到结构简洁,语意流畅。例如:
无标记被动句
英语中尽管有上述不带标记的表示被动义的情况存在,但 是其被动义最主要还是用 be+过去分词形式来实现。这与 汉语存在很大差别。相对来说,在汉语中 没有标记的被动表达占了多数。以无生命体为主语的被动 表述,因为其本身就已具备一定的逻辑关系,所以就不必 也不能刻意地加上“被”、“叫”等动词, 否 则就会影响表达效果。无标记的被动表述是客观陈述, 把 客观情况告知对方。汉语中的无标记被动句有多种名称, 有的称之为“零位被动句”,或“非被字受 事主语句”,有的则称为“固定被动句”或“当然被动 句”。即主动形式中隐藏被动含义。句子的被动义由语义 来传递,主语在意念上处于被动地位,句
第三,句法地位不同。前面提到,英语 BY 短语是句子的状语,属于 句子的 外缘成分,常常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可选项,省略以后英语句子仍然 是典型的被动句;汉语被字短语中的“被”是汉语被动句的形式标志, 是汉语被动句的强制项,不能省略,如果去掉,剩下来的就不是被 动句了,而“被”的宾语也是经常在句子中出现的。(例如:I was cheated by her ;我被坏人打了。)可见,“被”字短语的句法地位 高于 BY 短语。但是,英语被动句的 BY 短语一旦出现,就会成为句 子的语义中心,是句子想要着重强调的部分。 Shintani 研究了大量书面和口头被动句的施动者,总结出英语被动 句施事者显现的规律: a.施动者是指艺术家,发明家,发现者,革新者等的专有名词,例 如: The Mona Lisa was painted by Da Vinci
例如: 衣服洗好了。 饭吃饱了。 房子盖成了。 诸如此类的形式上是主动但意义上确是被动的句子有很多, 而往往这类被动表述占汉语中被动表达的多数。但值得一 提的是,构成无标记被动句的动词必须 是及物动词,但并 不是所有的及物动词都能构成无标记的被动句。 通过以上对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是英语被动句的形式比较单一,并且有标记的被动句数 量较多,使用频率较高;其二,相比之下,汉语被动句的 表达形式多样,而尤其以无标记的被动句占主导地位。
有标记的被动句

第一,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BY 短语和被字短语都是句子的状 语成分。在英语句子结构中,谓语是最“中心”的成分,而状语 却是最外缘的成分,它们的位置很灵活,常常是位于句末;汉语 状语的位置并不像英语那样灵活,一般情况下,状语都是放在主 语后面,包括被字短语,只有时间、处所、范围等状语可以用在 主语前,但一般都不会出现在句末。 第二,介词与宾语的关系不同。英语的介词 BY 与宾语有很强的 粘着性,当施事者不必指明或不能指明时,施事者就不在句子中 出现,介词 BY 也不能出现;相比之下,汉语“被”字与施事宾 语的关系自由得多,二者既可以共现,后者也可以不出现。正因 为如此,对于汉语被动句中“被”字的词性,语法学家们有不同 的意见,有人认为当句中没有介引出施事者时,“被”就不是介 词,而是助词。
英汉被动句使用频率的对比

在英语中,主动句的使用频率要高于被动句。 然而,事实上我们要具体来,看不同的语体使 用被动句的频率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科技语 体力求信息的均匀分布和描述的客观性,清晰 地表达作者的主观臆断,为迎合表达的需要在 文章较多 地使用被动句 。总地说来,被动句在 科技文章和新闻报导等正式语体中用得较多, 而在会话体小说等非正式语体中用得较少。
有标记的被动句

句中有施动者的情况 :即英语和汉语被动句中有表示 施动的“by 短语”和被字短语,他们都有一 个共同的语法特征,就是引出施事者。例如: (1)He was murdered by the woman. (2)汽车被他给开走了。 尽管,他们有很明显的共同的语法特征,但当我们把 二者进行进一步比较时,还是会发现二者的许多区别。
b.施动者是个非确定性名词短语,即新信息,而保留施动者是为了 向听话人提供新信息,例如: While Jill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her purse was snatched by a young man. c.施动者是个非生物性名词短语,之所以保留它,是因为它不是意 料之中的 事,也就是说,我们预料的施动者是属生物性的,而几乎所有被省 略的施动者都有可以用属生物性的名词形式还原,例如: All the lights and appliances in the Albertson household are switched on an off daily by an\this electrical device. 英语被动句使用 BY 短语可以在听者心中产生一种排他性,强调动 作是 BY 的宾语发出的,而不是别的人或事物。例如,He was killed by his wife.(not by anybody else)。汉语被动句的施事者出现 与否并没有这种严格的要求,所以也就没有如此明显的强调作用。
英汉被动句对比分析
第一组: 主讲人:林碧霞 谢芳彬 PPT制作:邓素娉 材料筛选:宁可 李嘉成 王燕 肖巧珍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s
目录
一、英汉被动句的研究概况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 所 以二者在语音、语法等很多方面存在不同。就 被动表达而言,两者也存在着相当的差异。 许多语言学家都曾对汉英被动句进行过对比研 究,例如李黔萍和许有江就英汉被动句的限制 条件进行过争论,范剑华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划 定汉语被动句的范围,钟书能探索了英汉被动 句信息结构的差异。
英汉被动语句语用功能的对比
语用功能的对比主要体现在英汉被动语句时态的对比、英汉 被动句的相同之处、英语使用被动句的五种情况。 英语的被动语态可以用于各种时态, 常见的是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现在完成时、过去 完成时、将来完成时、过去将来完成时、现在进行时和过去 进行时。通常完成进行时一般不用被动语态,它们的被动意 义可用完成时态来表示,如 It has been being finished 一般 用 It has been finished 来取代。将来进行时和过去将来时 一般也不用被动语态, 其被动意义可用一般时态表示,如 It will be being finished when you get here.
看问题的视角的不同

在英汉语被动句的表达中,语法意义会因看待问题的视角 不同而有所不同。英语被动句更多的从受事的角度观察被 动的概念和关系;而汉语的被动句多采用非施事的角度来 观察,也就是从说话者的角度来考察。英语主被动句可以 表达对同一件事的两种看法。例如:a. Tom washed the dish just now. b.The dish was washed by Tom just now. a 句侧重的是当事人的动作和状态,它是从施事者的角度来 讲的。而第二个句子是被动句,它从受事的角度来表达, 它询问的重点是包的状况。如果将两句译成中文,可以表 达为“Tom 刚刚洗过盘子了”或者 是“盘子刚刚被 Tom 洗过了”。
有标记的被动句

句中没有施动标记的被动结构也就是英语中有 “be+过去分词”但不出现By短语,而在汉语 中使用“被”字短语以外的其他词表示被动的 情况。相对来说英语中有标记被动句且不具有 施动者标记的形式较单一, 复杂的也就是时态 的变化。但是, 汉语有标记的被动义的表达就 要复杂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汉语被动句中能引 导施事主语的介词比较多, 而且句式复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