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洋产业及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思考摘要:21世纪是海洋世纪, 海洋对各国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海洋产业迅速发展,海洋大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海洋战略。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 海洋更是具有战略性意义。
然而, 中国海洋权益却遭受到严重侵犯, 岛屿主权被侵占, 海洋资源被掠夺, 海洋运输安全受到威胁。
加强海洋意识,规划海洋战略,充分利用优越的海洋资源发展中国强大的海洋经济,已经刻不容缓!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一、海洋产业的构成及其分析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所认定的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及其海洋相关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据2004年世界著名市场调查公司英国坎特伯雷Douglas-Westwood 公司有关海洋科技报告,2020年前,全球海洋产业年均增长率将为3%。
海洋经济主要增长领域在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海洋水产、海底电缆、海洋安全业、海洋生物技术、水下交通工具、海洋信息技术、海洋娱乐休闲业、海洋服务和海洋新能源等。
在我国,海洋经济较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滞后大约10年,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很快。
海洋经济保持了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
2008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662 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比上年提高了0.13 个百分点,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8%。
2008年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三产业相加总增加值占77.79%的比重,但从增长率来看它们的发展潜力却是有限的。
比较来看,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是海洋电力业、海洋船舶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与海洋矿业。
从海洋各产业角度看,比较劳动生产率和结构偏离度最高的行业依次为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滨海旅游、海洋化工。
其中,海洋石油与天然气和海洋化工行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说明该行业比较优势愈发突出,随着海洋石油与天然气业的进一步发展,该行业具备吸纳更多就业人员的空间。
对比可知,我国现有的海洋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从发展海洋经济与吸纳就业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和调整空间。
从国内沿海各省的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来看,我国依然有部分省份的海洋经济主导产业为传统的海洋渔业。
在全球性的过度捕捞与船队能力过剩的条件下,在我国渔业资源萎缩的严峻情形下,如何对海洋渔业从业人员进行转产安置,是今后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将要面临的大问题。
二、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
我国管辖海域南北跨度为38个纬度,兼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长18000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14000 公里,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13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五。
我国领海和内水面积约37万~ 38万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的面积共计470万平方米。
同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家可以划定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作为自己的管辖海域,在这些海域,沿海国家有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
我国拥有200 海里水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十。
在这片广阔的海域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能源和资源等。
海洋生物资源。
地球上的物种约有80%生活在水中, 已知海洋生物有20 万余种, 其中动物约18 万种, 植物约2.5 万种, 总蕴藏量达1 350 亿t。
海洋渔业资源的总可捕量为每年2 亿~3 亿t。
中国近海海洋生物物种: 植物约2 万余种, 动物1.25 万余种, 药用生物700 余种。
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包括的种类很多, 目前对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海洋石油和天然气。
世界油气远景面积7 746.3 万km2, 其中海底约2 639.5万km2 , 约占34%。
中国近海石油约有240 万亿t 资源量, 14 万亿m3 天然气资源量。
近几年新探明的矿产有天然气水合物, 又称“可燃冰”。
目前, 全球“可燃冰”能量是所有煤、天然气和石油总和的2~3 倍。
我国对南海的初步调查, 天然气水合物总资源量近800 亿t油当量, 相当于全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未来具有巨大开发利用前景的海洋矿产是海底多金属结核( 锰结核) , 储藏量有数万亿吨, 其中, 太平洋的储藏量约占一半, 有1.7 万亿t。
中国在中太平洋的锰结核矿藏量也十分丰富!这些矿产资源有的作为重要的能源原料, 有的作为工业生产原料, 为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行提供着宝贵的血液。
海洋拥有丰富的空间资源。
海洋是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场所。
海域作为海洋空间资源对人类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港口、锚地、航道、海上航行线路, 都要占据重要的海域空间。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人们在海上交通、海洋渔业、工业、文教和旅游等行业领域使用海域的活动会越来越多, 海域也将和土地一样,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对于我国发展港口,海洋运输,渔业,工业,文教旅游等等都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源, 包括海洋风能、潮汐能和盐度差能等。
海洋潮汐、海流及海水的温度差都可以用来发电。
世界最大的潮汐电站建于法国的郎斯河口, 1967 年建成, 总功率24 万kW。
中国已建成8 个潮汐电站, 总功率6 000 多kW。
全球海洋的海水温度差提供的能源潜力更大, 其量级约为100 亿kW。
这些新能源对减缓国际社会能源危机,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积蓄了亿万年的化石能源,经过数百年的巨大消耗将不可逆转地趋向枯竭。
因此,采用新的可再生能源来逐步取代化石能源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广泛共识。
海洋能源因其资源丰富、开发技术成熟、清洁、无污染等优势成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海洋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缓解目前能源匮乏及燃料资源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认识程度的加深, 海洋资源的范围会不断扩展。
三、当前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1. 海洋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 20 %以上,“九五”期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7 %,而同期我国 GDP 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12 %。
21 世纪初,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也在 10 %以上,而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为 8.6 %。
2. 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1994 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国 GDP 的比重仅为 1.7 %,2006 年已达 4 %,这说明海洋经济在全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
3. 一些海洋产业居世界前列我国海盐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海洋渔获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第三大造船国;集装箱船队居世界第四位;海运商船拥有量居世界第五位;集装箱运量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滨海国际旅游人数超过 1 700 万人次,是世界第五大旅游国,也是世界上第五大海洋石油生产国。
4. 海洋产业结构逐渐向优化方向发展海洋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第一海洋产业所占的比例逐渐由大到小;第二海洋产业所占比例逐渐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第三海洋产业所占比例逐渐由小变大。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应是第三海洋产业大于第二海洋产业,第二海洋产业大于第一海洋产业。
1990 年主要海洋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57 ∶ 9 ∶ 34 ,而 2006 年主要海洋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14 ∶42 ∶ 44 。
5. 海洋经济在沿海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沿海地区经济是依托海洋的区位优势而发展形式的经济体系,与海洋经济密不可分。
海洋经济的发展会带动和促进沿海经济的发展,推动沿海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
6. 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产业中高新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海洋科技在发现新海洋资源,提高海洋开发能力、节约资源、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海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都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发达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经验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大多经历了大陆经济向海洋经济的转变。
综合起来看,当今世界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可归纳如下:1.发展战略及途径明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21 世纪日程》等一系列有关海洋的国际公约,发展议程或行动计划相继出台。
在众多国际公约和计划的引导下,海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成为世界性共识,沿海国家与地区开始大力推行海洋强国战略,纷纷推出自己的海洋开发计划。
美国1986年发表《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海洋是世界上“最后的开辟疆域”,明确提出,以发展海洋科学技术来满足对海洋不断增长的需要,以便继续保持和增强其在海洋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
同年,英国发表《英国海洋科技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优先发展对海洋开发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
日本1997 年制定《海洋开发推进计划》,提出以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战略,并将1998 年确定为“海洋生物技术元年”。
相对于以上这些国家强调科技的海洋发展战略,澳大利亚政府则更强调政府的管理与协调作用,认为政府作为海洋环境和资源的管理者,有责任保证产业的发展达到政府和社会的目标。
这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措施保持了这些国家在海洋科技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也引发了世界各国在海洋领域的激烈竞争,各国争相扩大其管辖海域,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所展开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为国际海洋政治斗争的焦点之一,海洋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力量较量的重要舞台。
2.政府定位与职责明确。
20 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的重要性,各国政府的海洋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基本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展开。
从各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各国对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看,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了广泛的、以海域为基础的海岸带和海域管理体制,使海洋资源得到有序的开发,管理有章可循。
海洋区划根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把一个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区域,海洋经济区划以地(海)域经济为单元,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海洋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地(海)域系统。
海洋经济区划为合理配置海洋资源,协调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完善各具特色的网络型地(海)域经济体系,合理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区划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