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在学校学习中,通过文字、符号等各种媒介,可以使学生迅速地获取前人积累的知识。

然而,实践表明,其结果有可能使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学习过程中,还必须通过精心设计的、典型的、像前人那样的认识与探究客观世界、反思主观认识的经历和体验,激活已学的知识与技能,获得“怎样知道是什么”和“怎样认识为什么”的知识,即认知方法和策略的知识。

1.体验从少到多、由点及面收集历史信息的过程,学习从新材料中汲取、鉴别、整理和归纳信息的方法。

▲区分作者对史实的客观描述和含有主观认识的表述、解释或评价。

▲初步或基本懂得神话、寓言、小说、诗歌、楹联、绘画、戏剧等文学艺术作品和民族民俗学研究成果中的史料价值,汲取其蕴含的历史信息。

▲初步或基本懂得“原始资料”与“非原始资料”、“一手资料”与“转述资料”、“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主要区别,汲取其蕴含的历史信息。

▲初步或基本懂得考古发现、文献阅读、调查访问等获取历史材料的常用途径和方法,以及由此所获历史材料所蕴含的信息和证据价值。

▲初步或基本懂得以时间(公元纪年,朝代和按生产工具、文化类型、经济特征、社会形态划分的时期)、空间(基础的自然地理区域与方位、重要的行政区域与方位)为经纬,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为类别,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整理历史信息。

▲初步或基本懂得以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获得的考古资料属于一手资料和直接证据;★它们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取决于这些科技手段的先进性和运用的正确性。

★初步懂得因对象和问题不同,历史材料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会发生变化;原始材料尽管可靠,但特定情况下未必有效;“孤证不立”,间接证据的可靠性有赖于“证据链”的有效性与完整性。

2.体验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运用历史信息的过程,学习在新情境中借助史料观察、思考和解决历史或与之相关问题的方法。

▲初步掌握或运用从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思想倾向、具体处境的视角,解释和评价历史人物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

▲初步掌握或运用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时代特征的视角,有重点或较全面解释与评价历史事件特征、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

▲初步掌握或运用从源流际会、基本特征、创新意义的视角,由表及里、
1在以下目标中,标“▲”者为初、高中阶段共同的目标。

两个阶段的区别在于所学内容或掌握程度的不同;标“★”者为高中阶段的目标。

由此及彼解释与评价重要文明成果的主要贡献、影响的基本方法。

▲初步掌握或运用时序与地域、背景与条件、原因与结果、动机与效果、相同与不同、联系与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概念或范畴,分析、综合、归纳、比较基本史实和相关问题的方法。

▲初步掌握或运用相应的史料或视角,对有明显缺陷的历史叙述、解释或评价提出质疑或反驳的方法;★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提出初步的假设或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包括查证所据史料的可靠性、检验思维逻辑的合理性、辨别结论的正确性。

3.学习以口头、书面、信息技术等方式,运用“读史心得”、“调查报告”、“小论文”、“专题网页”、“主题演讲与辩论”等形式,在小组、班级等场合表达和交流学习成果的方法。

▲初步掌握或运用以适当方式,按一定要求表达史料信息的方法。

▲初步掌握或运用以适当方式,表达思考和探究成果的方法。

▲初步掌握或运用以适当方式,表达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的方法。

★初步掌握以说明论证、补充完善、质疑辩驳等方式,与他人交流学习成果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