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_高一化学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初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得失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设疑、比较、讨论、讲解、练习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受热分解放出CO2B、以MnO2为催化剂,KClO3分解放出O2C、铁与稀硫酸反应D、固体NaCl与浓H2SO4反应放出HCl气体2、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上升到从元素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提问]什么叫化合价?化合价的数值是如何确定的?[过渡]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板书]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指导同学们看课本图1-8,指导学生认识NaCl的形成过程:指导学生写出双线桥:失去2×e-,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2Na + Cl2 = 2NaCl得到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归纳] :氧化剂:Cl2,得到电子的物质;还原剂:Na,失去电子的物质。
化合价升高(降低)的价数=失去(得到)的电子数同一反应中得到电子总数=失去电子总数[1] [2] [3] 下一页1-1-1 氮和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
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引入]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
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学生总结]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
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氮磷砷锑铋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HNO3 H3PO4 H3AsO4 H3SbO4 H3BiO4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NH3 PH3 AsH3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1] [2] [3] [4] [5] 下一页教学设计示例二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二课时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板书:1.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板书:2.称量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
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
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
(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板书:5.洗涤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
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
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板书:7.摇匀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课堂练习:1. 用98%的浓硫酸(=1.84g/cm3)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
用量筒量取_____mL 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2.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答:(4)(5);(3)(6);(1)(2)作业: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
板书设计: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装瓶贴签教学设计示例三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三课时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使学生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引入:我们掌握、理解了概念,我们学会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解题的规范。
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关系图。
投影:例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
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先求n (NaCl),再求c (NaCl)。
板书:解题步骤(略)练习:配制500mL 0.1mol/L 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参考答案:2g。
引入: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投影:回顾对比两个概念时的表格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特点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实例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换算关系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部分。
讲述: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最后再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注意计算时密度的单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板书:(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投影:例:已知75mL 2mol/L 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
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解题思路。
(注意引导应用概念解题)(1)已知溶液的质量。
(2)只需求出溶质的质量m(NaOH)=n(NaOH)·M(NaOH)=c(NaOH) ·V(NaOH)· M(NaOH)(3)再计算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练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
参考答案为11.3mol/L。
[1] [2] 下一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三部分,主要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讨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原教材穿插在第一章”卤素”中学习,新旧教材这部分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比起原教材来,新教材有三个特色:1、结构合理:新教材从研究燃烧出发,导入氧化还原,先由复习初中所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入手,对照Fe2O3+3CO==2Fe+3CO2类属判断的矛盾导出氧化还原,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