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第13课 辛亥革命:2012-2019年全国卷真题整理及解析

(人教版)第13课 辛亥革命:2012-2019年全国卷真题整理及解析

MKY整理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2010-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含海南卷)真题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共5题(其中5题选择题,0题非选择题)
1.(2013·海南高考·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B)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信息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

题干表达的是在15个宣布独立的省份中,担任都督的并不都是革命党,而且革命党的人数比较少,较多是新军将领,还有来自其他政治派别甚至是清政府的官员,这反映出革命党人为争取革命胜利,采取妥协政策以联合更多的反清力量的意图。

在四个选项中,A项不符合史实;B项与上面的分析吻合;C项无法说明题干的内容,D项不符合辛亥革命的特点。

2.(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B)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化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主干知识。

现代化在不同领域表现不同。

这里考生解题的关键是真正理解现代化的含义及其表现,运用所学知识来论证与阐释现代化在晚清历史发展的趋向。

从题目给出的时间是晚清,考生即可知道时间范围是 1840-1912 年,现代化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工业化,而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由此可知符合该项题意的只有A、B 两项,排除了 C、D 两项。

另外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主要表现是民主化和法制化。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辛亥革命则是近代中国民主化的高潮。

辛亥革命中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先发,是中国迈向法制化的重要标志,由此论证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B。

至于清末新政,其目的是为了阻止革命爆发,维护专职统治,A 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1 页共3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