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与止血检测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与止血检测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血栓形成虽则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 但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为4︰ 1。尸解资料显示,静脉血栓占40%~60%, 但只有11%~15%被临床诊断。而在冠状动 脉血栓中,堵塞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发生 率达15%~95%,其中90%伴有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在一篇105例急性心肌梗死尸解中, 92%病例存在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 成。微血栓在尸解中较为常见,达37.6%, 以肺、脑、肝和肾部多见。
心肌梗死
2,100,000
缺血性中风
1,750,000
死亡率
• 缺血性心脏病 (包括心梗) 和 脑血管疾病 (包括出血性中风) 在欧洲 和北美每年的致死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7-30%。
*17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eart and Stroke Facts: 1997 Statistical Supplement; WHO Yearbooks, Annual Statistics (last available years 1992-1994 ).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新华社2002年10月8日电讯: “全国高血压日”,有关资料显示:
高血压患者 脑卒中患者 冠心病患者
现有
1亿 500多万 1000万
每年新增
300万 150万
有高血压病史
76% 65%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易患因素
恶性肿瘤,具血栓病史、静脉手术或长期置管 老年患者 术后Hb<100g/L 接受铂剂和紫三醇为基础的化疗 激素 雌激素促进肝脏凝血因子的合成 女性的HCT和血液粘度比男性低,输血后更易由于血粘度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体内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相互平衡 才能使人体出、凝血保持平衡,包括以下 方面: ➢ 血管壁的作用 ➢ 血小板的作用 ➢ 凝血因子的作用 ➢ 抗凝系统的作用 ➢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作用 ➢ 血液流变学改变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促凝血活性
凝血因子 血小板 血管内皮促凝功能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血栓形成机制----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形成于血液高凝和淤血,主要由纤维蛋 白和血细胞构成的混合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目前也被称为易栓症,其原因可分 先天性和继发性。
先天性易栓症缺乏抗凝血酶、蛋白C和蛋白S,有 抗活化的蛋白C等特点。
继发性高凝可见于恶性肿瘤,先天性心脏病,口 服避孕药,肾病综合征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首先应弄清正常的凝血与抗凝机制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凝血与抗凝机制的病理生理基础
两
正个
常 止
方 面
血四
机个
能
因 素
凝血机制
抗凝机制 血管壁(vessel wall)
血小板(platelet)
凝血系统(coagulation system) 抗凝及纤溶系统(anti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长期卧床、大手术后、肥胖和静脉曲张也是静脉 血栓形成的诱因。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部位
血栓栓塞症根据国内报道的资料在40岁 以上的人群中心肌梗死的年发生率为 39.7/100 000~64.0/100 000;脑卒中 的年发生率为109.7/100 000。在一项 1182例脑卒中经CT证实为脑梗死者占 73.5%,这表明血栓栓塞症在我国也有相 当高的发生率。
临床医学诊断 —血栓和止血检测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大水冲了龙王庙
北大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研究员熊卓为教 授因为腰疼在北大第一医院就诊,术后第7天死 亡。死者丈夫王建国认为,给妻子治疗的几名医 生于峥嵘、段鸿洲、肖建涛,均为北大学生,没 有单独行医资格。北大第一医院对学生行医没有 否认,但强调熊卓为死于术后并发症肺栓塞,医 院无需承担责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被告“非法 行医”,任用没有执业资格的北大医学院在校学 生参与治疗和抢救,导致患者死亡。被赔70万。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生理状态下
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为什么不凝固 破损的血管为什么能止血
机体内存在着复杂的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
凝血
抗凝
血栓
出血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止凝血在各种常见病中的重要性
目前发现:除血液系统疾病外, 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 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 外科手术、体外循环等常见疾病与凝血功 能异常关系密切,这些疾病有凝血因子含 量及功能改变、抗凝血物质含量及功能改 变等多方面变化。
中风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心肌梗死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脑梗死:箭头所指为梗死区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血友病患者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
如何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如何正确判断检验结果
抗凝血活性
血流 抗凝蛋白 纤溶蛋白 血管内皮抗凝功能
正常止血状态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抗凝血活性
血流
抗凝蛋白
促凝血活性
凝血因子
纤溶蛋白 血管内皮抗凝功能
血小板 血管内皮促凝功能
血
栓倾 向
或
血栓形成源自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血栓形成机制
血栓形成是机体促凝血活性与抗凝血活性失衡的结果
血流改变 血流淤滞与涡流
胶原、微纤维暴露
促凝功能增强 血小板活化
血管损伤
凝血因子释放
血
抗凝功能减弱
栓 形
血 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活化
成
液
成 分
凝血因素: 凝血因子活性增高
改
抗凝蛋白缺陷
变
纤溶因素: 纤溶活性降低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动脉血栓的流行病学: 心肌梗死和缺血性中风
临床表现
年发病率, 美国+欧盟*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一、血管壁的止血与抗凝作用 (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的改变导致血栓形成 经产妇易对输入的血液产生HLA的不匹配,受血者产生红细
胞聚集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本身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如冠心病、糖尿病、老年人、
高血压病、有血栓形成史以及高胆固醇血症等,更加注意
临床医学诊断—血栓和止血检测
严重血栓事件
心肌梗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肺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