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论文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论文

评分______日期______湘潭大学通识素质教育自修课专题论文课程名称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指导老师姓名学号班级名称学院名称交阅时间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上利用各种科学技术的成果越来越广泛深入,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燃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投资、更少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

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人居环境,是指人类集聚或者居住的生存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后形成的一种人工环境,是一个由人、建筑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它包括自然、人群、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

特别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

就城市和建筑的领域来讲,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环境。

它要求建筑必须将居住、生活、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个复杂的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中结合起来。

因此,要求设计一种聚居地,使所有社会功能在满足目前的发展及将来之间取得平衡,使创造节约能源及材料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相协调,并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美观的建筑与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特别是城镇住宅建设迅猛发展。

人们对建筑的外部环境,如交通、信息、绿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见,建筑设计如何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已是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居环境要以人为中心。

应根据人的行为规律,心理审美要求营造居住环境。

居民对居住环境有心理、安全、社交、休闲和审美五个层次的需求。

其中,心理、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社会交往、休闲、审美是较高层次的需求。

从心理、审美的需求来看,环境要按照生态学要求以及景观要求,营造出绿气较浓,充满自然气息的外部绿色环境,使之既能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又能美化家园,陶冶情操。

植物应该是环境设计的主要材料,即以植物造景,运用植物的多样性,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使环境空间在四季产生季相变化,同时,还可产生空间比例上的时间差异,使固定不变的静态建筑环境,具有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候感。

树木的枝干自然弯曲,可打破建筑线条平直呆板的形象,如粉墙黛瓦,疏竹横斜,配以点石树木,可求得一种动态均衡的艺术效果。

近年来在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思想的推动下,许多城市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先后采取了见缝插绿、拆房见绿、拆违建绿等一系列措施,拓展了城市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游乐的场所,对城市的景观建设、生态效益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们不仅从自然环境中得到了精神享受,也在寓教于景的环境中陶冶了情操,这一切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城市绿化景观的设计,除了提高艺术性外,最重要的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忽略它的享用性、休闲性及自然性的实质作用。

建筑设计的设计者在对建筑物主要内容的安排有个大概的布局设想以后,首先要确定初步设计方案,考虑和处理建筑物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包括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物对城市交通或城市其他功能的关系等。

初步方案之后建筑师可以同使用者和规划部门充分交换意见,最后使自己所设计的建筑物取得规划部门的同意,成为城市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

技术设计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整个设计构思基本成型的关键。

初步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的合理布置。

要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合理安排,各得其所。

这不仅出于功能上的考虑,同时也要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来设计。

当考虑上述布局时,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建筑物各部分相互间的交通联系。

交通贵在便捷,要尽可能缩短交通路线的长度,这不仅节省通道面积,而且可使房屋使用者来往方便,省时、省力。

由于人们在建筑物内是循着交通路线往来的,建筑的艺术形象又是循着交通路线逐一展现的,所以交通路线的巧妙设计影响人们对建筑物的艺术观感。

此外还有建筑大小、不同高低空间的合理安排问题。

这不只为了节省面积、节省体积,也为了内部空间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考虑艺术效果,通常不但要与使用相结合,而且还应和结构的合理性相统一。

至于建筑物形式,常是许多内容安排合乎逻辑的结果,虽然有它本身的美学法则,但应与建筑物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脱离内容的外形的美,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而扎根于建筑物内在因素的外形美,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

技术设计的内容包括整个建筑物和各个局部的具体做法,各部分的确切尺寸关系,内外装修的设计,结构方案的计算和具体内容,各种构造和用料的确定,各种设备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各技术工种之间各种矛盾的合理解决,设计预算的编制等。

这些工作都是在有关各技术工共同商议之下进行的,并应相互认可。

技术设计的着眼点,除体现初步设计的整体意图外,还应考虑施工的方便易行,以比较省事、省时、省钱的办法求取最好的使用效果和艺术效果。

施工图和详图主要是通过图纸,把设计者的意图和全部的设计结果表达出来,作为工人施工制作的依据。

这个阶段是设计工作和施工工作的桥梁。

施工图和详图不仅要解决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和具体做法,还要从艺术上处理细部与整体的关系。

包括思路和逻辑上的统一性,造型、风格、比例和尺度上的协调等,细部设计的水平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建筑的艺术水平。

对每一个具体建筑物来说,上述各种因素的组合和构成,又是各不相同的。

当今电子计算机的利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正促使建筑设计这门技术开始向新的领域发展。

利用电子计算机,帮助设计者省时省力地正确解决极为复杂的问题,并替代人力,完成设计工作中繁重的计算工作和绘图工作。

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建设,第一,要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为尺度,最大程度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二,要以安全性为人居环境的突出要素。

现代的城市要把安全置于重要地位,如防洪、防震、防火、防交通事故、防突发事故等等,都是理想的人居环境不可缺少的。

同时在享受现代化发展带来的文明之时,又要谨慎地防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所带来的恶果。

第三,要以文化为基石,构筑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的本质就是文化,文化也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城市的人居环境一个不可忽视的要求就是文化性。

第四,以方便的公共服务来完善人居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条件是公共服务,其中包括便利的商业网点、健全的医疗保健机构和实施稳定的供电、供水和排水系统,良好的电信服务,高质量的物业管理,较为齐全的学校教育设施以及充裕的公共设施,例如停车场、文化亭设施等等。

近年来城市规划部门和建筑设计部门则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创造而人性化的设计空间,越来越关注人、尊重人,越来越注重人对建筑的情感和文化需求。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必将引领我国的建筑业走向现代化,这是符合广大群众需求又符合世界潮流的建筑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与生态时代当前世界建筑师共同注目的热点话题之一就是生态建筑,这也标志着人类时代潮流的建筑类型。

人类正在经历着持续地维护生态平衡为目标的生态社会和生态时代,建筑师们都把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作为必备的建筑理念。

住宅建筑作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建筑形式之一,无论社会形势如何变化,人们的认同感、领属感和归属感都是相同的,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建筑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居住园区内的自然环境就成为了住宅建筑中的生态环境。

以人为本的住宅建筑设计,创造舒适、怡人的小区形象,包括小区的空间组织、色彩质地和形态尺度等等方面,是小区整体给人的印象,它与住宅小区的基本经济指标相联系。

建筑师在设计小区开发的时候,一定要在关注开发商利益的同时,关注小区居民的生活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住户中心原则,使小区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原则,确保日照间距和防火间距,合理确定建筑单位住宅间距和高度比例,提高建筑用地的使用率。

典型的显例是建筑群体应顺应地势,与景观融为一体,整个建筑群体既有统一的建筑风格,又有各自的特点,高雅舒适的环境,与周围景观和谐统一。

创造生态、绿色、自然的小区环境城市小区的居住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是小区居民生活舒适的重要条件,新的世纪,生态、绿色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存的每一个空间,绿化的重要性深入人心,绿化面积大可以有效地释放氧气、隔绝噪音、净化空气、杀菌除尘等等,如果小区的绿化达到了30%以上,对于小区居民是非常有好处的,有利于小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按照人们行为模式布置户内空间人们在家中的活动内容和生活方式是人们划分户内空间的依据,是人们的家庭居住模式。

人们行为模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们内部空间的变化,人们的行为模式包括人们的家庭行为、文化行为、心理行为、交往行为等等,所以这就要求人们的户内空间布置与之相适应,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由于各个空间使用者对空间使用的时间和性质不同,所以组织上应该避免干扰,设计师在设计住宅时应该有空间划分,实行公私空间分割的原则。

起居室是住户在家中活动最频繁、时间最长的空间中心枢纽部分,所以设计师应该重视起居室的空间设计,现代的起居室要做到良好的采光,良好的通风效果,保证起居室的安全性,少交通的干扰,提高起居室的舒适度。

方便快捷的交通现代的小区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环境,如果小区的停车设计不够周全,即使小区周围的环境再好,规划再齐全,也会破坏小区设计的整体效果,所以现代小区一定要有快捷方便的交通。

目前不少的小区周围停车占用绿地面积,这不仅仅不安全,而且也会妨碍人们正常的活动。

设计师在设计小区交通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小区的停车数,可以充分利用地下室环境停车紧张的问题。

为构建良好的社区文化,停车区应该远离小区中心,保证人行安全,也可以形成周边车型环道,使小区动态交通线畅通无阻。

也可以考虑在小区设计一些利用率低而且阳光不足的地方建立小区停车区,并让机动车库与非机动车库分开,减少小区内的不安全因素。

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延续性。

以人为本的建筑强调由自然性引发其时空中的循环延续,也就是要求在遵循自然因素的前提下,要求建筑创作应该从传统形态中汲取养分,同时也要结合现代建筑科技特点,追求现代建筑地域空间文化,更加注重现代建筑的个性表达,目的就是给传统建筑形式一个生存和延续的空间,让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融为一体,使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更加具有中国特色。

由于受到地域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国传统的建筑模式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