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脏病理生理学

肾脏病理生理学

肾脏病理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23)1.肾功能衰竭(renal failure)2.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3.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prerenal failure)4.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postrenal failure)5.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intrarenal failure)6.原尿返漏7.少尿8.无尿9.氮质血症(azotemia)10.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11.夜尿(nocturia)12.多尿(polyuria)13.低渗尿14.等渗尿15.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16.尿毒症(uremia)17.尿毒症毒素(uremia toxin)18.肾血流自身调节19.少尿期20.多尿期(diuretic phase)21.健存肾单位学说22.矫枉失衡学说(trade-off hypothesis)23.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二)单项选择题(1~46)1.下述哪项不是急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时能见到的尿液变化?A.比重>1.020;B.尿渗透压>700mOsm/L;C.尿钠含量<20mmol/L;D.尿/血肌酐比值<40:1;E.以上都能见到。

2.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时,下述哪项尿变化是与诊断不相符合的?A.尿比重固定;B.尿/血肌酐比值>40:1;C.尿蛋白含量为++;D.尿钠含量增高;E.以上都符合该诊断。

3.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佳指标是:A.高血压;B.贫血程度;C.血液PH;D.血清NPN;E.内生肌酐清除率。

4.肾功能不全时易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为: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B.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C.继发性纤溶功能增强;D.抗凝血因子如ATIII等增多;E.以上都不对。

5.下述哪项是与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机制不相关的?A.PTH增多;B.肾小管磷重吸收增加;C.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D.酸中毒;E.以上都相关。

6.能使肾小球有效滤过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A.肾血流减少,肾小管阻塞;B.血浆胶体渗透压 ;B.出球小A收缩;D.入球小A舒张;E.滤过面积减小。

7.肾小球滤过分数是指:A.单位时间内原尿生成量比肾血流量;B.单位时间内原尿生成量比肾血浆流量;C.单位时间内原尿生成量比肾小管重吸收率;D.单位时间内原尿生成量比终末尿量;E.以上都不对。

8.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导致:A.蛋白尿;B.低钠血症;C.低比重尿;D.酚红排泄障碍;E.血磷升高。

9.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不会出现:A.氮质血症;B.高磷血症;C.阴离子间隙增大性酸中毒;D.菊糖清除率下降;E.高氯血性酸中毒。

10.近曲小管功能障碍时会出现:A.肾性糖尿;B.低渗尿;C.多尿;D.等渗尿;E.肾性尿崩症。

11.肾髓袢功能障碍时会出现:A.肾性糖尿;B.氨基酸尿;C.磷酸盐尿;D.低渗尿;E.肾小管性酸中毒。

12.肾远曲小管功能障碍时容易发生:A.正常血氯性酸中毒;B.高钾血症及肾小管性酸中毒;C.低比重尿;D.尿氨增多;E.血碳酸氢钠升高。

13.肾集合管损害时容易发生:A.肾性糖尿;B.氨基酸尿;C.肾小管性蛋白尿;D.肾性尿崩症;E.磷酸盐尿。

14.引起肾前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因素是:A.汞中毒;B.急性肾炎;C.肾血栓形成;D.休克;E.尿路梗阻。

15.原尿回漏是由于:A.肾小管阻塞;B.原尿流速缓慢;C.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D.肾间质水肿;E.尿量减少。

16.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尿变化哪一类是错误的?A.尿比重<1.015;B.尿渗透压<250mOsm/L;C.尿钠含量>40mmol/L;D.尿/血肌酐比值>40:1;E.尿蛋白含量(++)。

17.急性肾性肾功衰的少尿期不会出现:A.高血钾症;B.酸中毒;C.水中毒;D.低比重尿;E.尿钠含量降低。

18.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原尿回漏入间质;B.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C.肾小管阻塞;D.肾细胞肿胀;E.DIC。

19.急性肾功能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高钾血症;B.氮质血症;C.低钠血症;D.代谢性酸中毒;E.水中毒。

20.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程度的最佳指标是:A.血压高低;B.贫血程度;C.血液pH;D.血清NPN;E.内生肌酐清除率。

21.昼夜尿比重均在1.010左右,主要反映:A.肾脏浓缩功能障碍;B.肾脏稀释功能障碍;C.肾脏浓缩稀释功能障碍;D.ADH分泌异常;E.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22.慢性肾衰病人在快速纠正酸中毒后会发生手足搐搦,是由于:A.促进肠道形成磷酸钙;B.肠道钙吸收减少;C.促进血磷浓度升高;D.钙解离度降低;E.抑制骨骼脱钙;23.慢性肾功衰晚期典型的化验结果是:A.血清钙↑,血清磷酸盐↓;B.血清钾↑,血清氯离子浓度↓;C.血清尿素氮减少,血清肌酐增多;D.血清钾↑,血清肌酐增多;E.血清钠↓,血清钙增多。

24.现认为影响尿素毒性有关的因素是:A.血中尿素浓度;B.血氨浓度;C.血中氰酸盐浓度;D.血液H+浓度;E.血液Mg2+浓度。

25.尿毒症病人发生口臭是由于:A.硫醇所致;B.酮体增多,丙酮排出;C.过度换气时呼出的CO2;D.细菌在咽部繁殖;E.随唾液排出尿素,后者分解产生氨。

26.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压:A.大于310mmol/(Kg·H2O);B.大于280 mmol/(Kg·H2O);C.等于280 mmol/(Kg·H2O);D.低于280 mmol/(Kg·H2O);E.低于310 mmol/(Kg·H2O)。

27.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一周内导致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是:A.高磷血症;B.低钠血症;C.低钾血症;D.高钾血症;E.高钠血症。

28.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可见于:A.急性肾小球肾炎;B.肾病综合征;C.肾盂积水;D.肾中毒;E.以上都不是。

29.肾远曲小管功能障碍时容易发生A.正常血氯性酸中毒;B.高钾血症及肾小管性酸中毒;C.低比重尿;D.尿氨铵增多;E.血碳酸氢钠升高。

30.肾集合管损害时容易发生:A.肾性糖尿;B.氨基酸尿;C.肾小管性蛋白尿;D.肾性尿崩症;E.磷酸盐尿。

31.下述何种是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A.肾中毒;B.肝肾综合征;C.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D.急性肾小球肾炎;E.慢性肾小球肾炎。

32.肾后性ARF的原因为:A.药物中毒;B.挤压伤;C.前列腺肥大;D.血红蛋白性肾病;E.高胆红素血症。

33.ARF时,肾毒性损伤的特点是:A.肾小管各段均可受累;B.并非每个肾单位都受累;C.肾上皮细胞与基底膜均受损;D.主要损伤上皮细胞,基底膜可完整;E.主要是由于肾持续缺血。

34.使肾灌注压明显下降的全身血压为:A.低于40mmHg;B.低于50 mmHg;C.低于70mmHg;D.低于80 mmHg;E.低于90 mmHg。

35.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的尿液变化,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尿比重<1.015;B.尿渗透压<350mOsm/L;C.尿钠含量<20mmol/L;D.尿/血肌酐比值<20:1;E.有蛋白尿、管型尿。

36.下列不属于ARF临床表现的是:A.氮质血症;B.高钾血症;C.代谢性酸中毒;D.高磷低钙血症;E.水中毒。

37.非少尿型ARF尿量相对较多的机制是:A.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B.尿浓缩功能障碍;C.尿稀释功能障碍;D.GFR下降;E.渗透性利尿。

38.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程度的最佳指标是:A.尿量;B.贫血程度;C.血液pH;D.血清非蛋白氮(NPN);E.内生肌酐清除率。

39.昼夜尿比重均在1.010左右,主要反映:A.肾脏浓缩功能障碍;B.肾脏稀释功能障碍;C.肾脏浓缩稀释功能障碍;D.ADH分泌异常;E.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

40.肾功能不全时易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为: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B.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C.继发性纤溶功能增强;D.抗凝血因子如ATIII等增多;E.以上都不对。

41.下述哪项与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不相关?A.PTH增多;B.肾小管磷重吸收增加;C.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D.酸中毒;E.以上都相关。

42.慢性肾衰病人在快速纠正酸中毒后会发生手足搐搦,是由于:A.促进肠道形成磷酸钙;B.肠道钙吸收减少;C.促进血磷浓度升高;D.钙解离度降低;E.抑制骨骼脱钙;43.CRF晚期发生的代谢异常可为:A.血清钙↑,血清磷酸盐↓;B.血清钾↑,血清氯离子浓度↓;C.血清尿素氮减少,血清肌酐增多;D.血清钾↑,血清肌酐增多;E.血清钠↓,血清钙增多。

44.CRF时,血磷增高可引起:A.ATP生成减少;B.PTH减少;C.肠道吸收钙减少;D.红细胞内2,3-DPG减少;E.氧离曲线左移。

45.肾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VitD3减少;B.酸中毒;C.PTH增多;D.氮质血症;E.EPO减少。

4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CRF的内分泌功能障碍?A.肾性高血压;B.肾性贫血;C.肾性骨营养不良;D.高磷低钙;E.出血倾向。

答案:1 D、2B、3E、4 B、5B、6 A、7B、8E、9E、10A、11 D、12 B、13 D、14D、15C、16D、17E、18 B、19A、20E、21 C、22 D、23D、24C、25E、26 A、27D、28A、29B、30D、31D、32C、33D、34D、35C、36D、37B、38E、39C、40B、41B、42D、43D、44D、45E、46E。

(三)填空题(1~17)1.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日益加重的可能机制除健存肾单位日益减少和肾小管-肾间质损害外,还与及肾小球有关。

2.慢性肾衰除有体液内环境改变外,尚有内分泌方面的病理变化,如肾性,肾性,不良。

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为下降,其主要机制主要有:肾血流降低,阻塞,原尿返流和肾小球超滤系数降低。

4.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分为三期,即、和。

5.在ARF时,、和可以形成一个“死亡三角”,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加剧增高。

6.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分三期:、和。

7.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学说有:、、和。

8.与尿毒症有关的胍类毒性物质是和。

9.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组织学特征是破坏,临床表现主要是体内各种潴留、与平衡紊乱和肾功能障碍。

10.肾前性ARF的关键因素是,导致降低。

11.肾性ARF的关键因素是损伤,导致降低。

12.急性肾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于_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