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方医科大学金匮要略试题A卷及标准答案

南方医科大学金匮要略试题A卷及标准答案

单选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

治宜()A 、大承气汤B 、小承气汤C 、厚朴三物汤D 、大柴胡汤 19、肝着的病机是()A 、肝经感受寒邪,痛引少腹B 、肝经湿热C 、肝阳上亢D 、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A 、《伤寒论》B 、《金匮要略方论》C 、《诸病源候论》D 、《千金要方》 A 、指导辨证 B 、指出某一病证主脉C 、言病因病机 D 、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 、未病先防B 、既病防传C 、一般治疗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A 、五脏元真通畅B 、厥阳独行C 、客气邪风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D 、以上都不是 D 、五邪 A 、风痹 B 、湿痹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A 、风湿在表B 、寒湿在表7、百合病的病机是()人、心脾两虚 3、心肾不交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A 、甘草泻心汤B 、赤小豆当归散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A 、但臂不遂B 、肢体麻木C 、血痹 C 、风湿兼气虚 C 、肝肾亏虚 C 、苦参汤C 、昏不识人D 、历节 D 、风湿兼阳虚口、心肺阴虚内热D 、雄黄散 10、张某,风湿病四年。

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 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治疗宜选用()A 、黄芪桂枝五物汤B 、桂枝附子汤C 、桂枝芍药知母汤D 、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 、肢体疼痛 B 、肢体困重 C 、肢体麻木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人、心脾 B 、肺脾 13、虚劳腰痛,治宜()A 、麦味地黄丸B 、六味地黄丸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A 、小半夏汤B 、麦门冬汤C 、脾肾 C 、七味都气丸 C 、甘草干姜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 、麻黄、石膏 B 、生姜、半夏 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A 、百脉一宗 3、胃强脾弱 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A 、实热B 、寒实C 、甘草、大枣C 、阳微阴弦C 、虚寒D 、肢体萎软口、心肾D 、八味肾气丸D 、半夏泻心汤 D 、桂枝、甘草 D 、正气引邪20、水饮停留在胃肠,谓之()A 、悬饮B 、痰饮C 、溢饮D 、支饮 21、《金匮要略》在明确病名诊断的基础上,其杂病辨证的核心是()A 、六经辨证B 、八纲辨证C 、脏腑辨证D 、卫气营血辨证 22、“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是以脉象来()A 、指导辨证B 、指出某一病证主脉C 、言病因病机D 、言病位 23、“先表后里”的治法适用于()A 、表邪易内陷入里B 、但解表则里证不去,但治里则外邪不解C 、正气虚弱,元阳颓败D 、以上都不是24、外湿最易侵犯人体的部位是()A 、皮肤、经脉B 、皮肤、肌肉C 、皮肤、关节D 、肌肉、关节 25、风湿在表,兼有化热之征象时,可选用() A 、麻黄加术汤 B 、麻杏石甘汤C 、麻杏苡甘汤D 、防己黄芪汤26、麻杏苡甘汤的功效以下列哪项为主()A 、祛风除湿B 、散寒除湿C 、益气祛风除湿D 、轻清宣化,解表祛湿 27、百合地黄汤的主要治法是()A 、润养心肺,凉血清热B 、养阴清热,润燥补虚C 、养阴清热,和胃降逆D 、养阴清热,益气生津2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A 、甘草泻心汤B 、赤小豆当归散C 、苦参汤D 、雄黄散29、以下哪些是对中风的病机论述()A 、络脉空虚,贼邪不泻B 、阳微阴弦C 、百脉一宗,悉致其病D 、脉沉而弱,汗出入水中30、临床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有骨变筋缩之变化者,除祛风散寒除湿外,常配合()A 、调和脾胃B 、气血双补C 、活血化瘀D 、补益肝肾 31、血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阳微阴弦B 、百脉一宗C 、肝肾不足,水湿浸渍D 、气血不足,加被微风32、黄某,男,恣情纵欲,致精神不固,夜寐不安,寐则梦遗,头晕身倦,六脉皆虚,宜选 方()A 、黄芪桂枝五物汤B 、天雄散方C 、桂枝加龙牡汤D 、小建中汤 33、何某某,女,因久患失眠,诸药无效,形体消瘦,神气衰减,心烦不寐,多梦纷纭,神 魂不安,脉弦细,治宜选下列何方治疗() A 、甘麦大枣汤 B 、柏子养心丸 34、肺痈的病机是()A 、奔豚汤B 、桂枝加桂汤C 、苓桂甘枣汤D 、桂支加龙牡汤C 、酸枣仁汤D 、百合知母汤A 、重感风热之邪,肺生痈脓 C 、热在上焦,津液枯燥35、越婢加半夏汤的功效是( 八、宣壅导滞,利窍涤痰C 、宣肺泻热,降逆平喘 36、饮逆奔豚,方选()B 、上焦热盛,肺热叶焦 D 、肺气痿弱不用 B 、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D 、散寒宣肺,降逆化痰37、、胸痹心痛的病机是()A 、百脉一宗B 、胃强脾弱C 、阳微阴弦D 、正气引邪38、栝萎薤白半夏汤的功效是()A 、宣痹通阳,豁痰利气B 、宣痹通阳,化痰降逆C 、宣肺利气化痰D 、通阳化饮,下气降逆39、潘某某,男,43岁。

因劳动后汗出受凉,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腹满而痛,大便三日未解,舌苔黄腻,脉浮滑,治宜()A 、小柴胡汤B 、大柴胡汤C 、厚朴三物汤D 、厚朴七物汤 40、下列除哪个症状之外,均为附子粳米汤的适应症()A 、腹痛雷鸣B 、呕吐C 、四肢不温D 、下利41、”病人脉浮在前,其病在表;脉浮在后,其病在里”,是用脉象来() A 、指导辨证B 、指出某一病证主脉D 、言病位 B 、但解表则里证不去,但治里则外邪不解 D 、以上都不是 43、麻黄加术汤中,麻黄配伍白术目的在于()44、李某,男,因汗出风吹,致风湿内侵,郁而化热,每日下午热势增重,全身疼痛,伴咽 部红肿,无汗,舌苔白腻,脉濡缓略浮,治疗宜选用()46、周某,女,32岁。

劳动汗出后即在树荫下乘凉,晚即觉左肩臂麻木不适,余正常,舌 淡苔白,脉浮略紧。

治宜选用()B 、桂枝芍药知母汤C 、黄芪桂枝五物汤D 、厚朴七物汤 47、陈某某,女性,42岁。

患腹痛已年余,经常脐周隐痛,用热水袋温按可止,四肢酸痛, 48、虚劳脉结悸,治以()53、患者腹痛剧烈,甚则呕吐不止,辗转不宁,四肢不温,神倦少力,舌淡胖,苔白滑,脉C 、言病因病机42、表里同治适用于()A 、表邪易内陷入里 C 、正气虚弱,元阳颓败 A 、加强发汗作用C 、虽发汗而不致过汗B 、变辛温发散为辛凉清宣D 、以上都不是 A 、麻黄加术汤 C 、麻杏石甘汤 45、百合病的病机是()人、心脾两虚 3、心肾不交B 、麻杏苡甘汤 D 、防己黄芪汤 C 、肝肾亏虚口、心肺阴虚内热A 、乌头汤 饮食无味,月经延期,色淡量少,舌苔薄白 A 、温经汤B 、大建中汤脉象沉弦。

方选()C 、小建中汤D 、附子理中丸 A 、炙甘草汤 B 、麦门冬汤 C 、酸枣仁汤 D 、甘麦大枣汤 49、射干麻黄汤的治法是()八、宣壅导滞,利窍涤痰C 、宣肺泻热,降逆平喘50、小青龙加石膏汤的功效是( A 、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C 、散寒宣肺,降逆化B 、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D 、散寒宣肺 降逆化痰 51、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辩证当属( B 、宣肺泻热 D 、清养肺胃 )降逆平喘 止逆下气 A 、实热 B 、寒实52、车某某,男,25岁。

胃脘剧痛,腹胀便秘 治宜()C 、虚寒 拒按,口苦口渴D 、以上都不是 舌红苔黄厚,脉沉A 、厚朴七物汤 B 、大柴胡汤 C 、厚朴三物汤D 、大建中汤沉紧,治宜()A 、附子理中汤B 、附子粳米汤C 、小建中汤D 、大建中汤54、患者于某某,女,28岁。

胁腹疼痛,大便不通,畏寒肢冷,舌苔粘腻,脉紧弦。

治宜 ()A 、大建中汤B 、小建中汤C 、大黄附子汤D 、麻黄附子汤 55、陈某某,男,井下作业后,当晚即感腰部牵引疼痛,腰以下冷而沉重,大便稍干,小便 混黄,口不渴,舌苔白腻,脉沉细而涩。

方选()B 、指出某一病证主脉C 、言病因病机 62、邪热在胃时,除选用清热益胃的石膏知母外,还加入咸寒滋肾的龟板、阿胶,防止胃热 下陷于肾,此种治法属于()A 、未病先防B 、既病防传C 、一般治疗D 、以上都不是 63、《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A 、五脏元真通畅B 、厥阳独行C 、客气邪风D 、五邪64、先里后表适用于()A 、表邪易内陷入里B 、但解表则里证不去,但治里则外邪不解C 、正气虚弱,元阳颓败 65、桂枝附子汤主治()A 、风湿表阳虚,风气偏盛 C 、表里阳俱虚66、麻杏苡甘汤的功效以下列哪项为主() A 、祛风除湿 B 、散寒除湿C 、益气祛风除湿D 、轻清宣化,解表祛湿67、百合病的病机是()人、心脾两虚 3、心肾不交 C 、肝肾亏虚 6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A 、甘草泻心汤B 、赤小豆当归散C 、苦参汤D 、雄黄散69、周某,女,32岁。

劳动汗出后即在树荫下乘凉,晚即觉左肩臂麻木不适,余正常,舌 淡苔白,脉浮略紧。

治宜选用() A 、乌头汤 B 、桂枝芍药知母汤 C 、黄芪桂枝五物汤 D 、厚朴七物汤 70、临床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有骨变筋缩之变化者,除祛风散寒除湿外,常配合()A 、调和脾胃B 、气血双补C 、活血化瘀D 、补益肝肾A 、八味肾气丸B 、苓桂术甘汤 56、饮停胁下,谓之()A 、悬饮B 、溢饮57、痰饮饮停心下,可选方()A 、肾气丸B 、苓桂术甘汤C 、甘姜苓术汤 C 、支饮 C 、五苓散 58、甘遂半夏汤中包含有十八反的药物是()A 、半夏、乌头B 、甘遂、甘草59、石水与下列何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八、心肾 B 、肝肾60、黄汗若久治不愈可转为()A 、痂癞B 、历节61、“水病脉出者死”是以脉象来()C 、半夏、甘草 C 、肺肾 C 、脓肿D 、真武汤 D 、痰饮 D 、甘遂半夏汤 D 、甘遂、芍药 D 、脾肾 D 、周痹 A 、指导辨证D 、言病位 D 、以上都不是B 、风湿表阳虚,湿气偏盛 D 、以上都不是 口、心肺阴虚内热7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A、肢体疼痛B、肢体困重C、肢体麻木D、肢体萎软72、车某某,男,25岁。

胃脘剧痛,腹胀便秘,拒按,口苦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沉数,治宜()A、厚朴七物汤B、大柴胡汤C、厚朴三物汤D、大建中汤73、虚劳腰痛,治宜()A、麦味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七味都气丸D、八味肾气丸74、下列含有培土生金之意的方剂有()A、小半夏汤B、麦门冬汤C、苓桂术甘汤D、半夏泻心汤75、产后血虚里寒腹痛可选方()A、当归芍药散B、当归生姜羊肉汤C、枳实芍药散76、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方选()A、百合地黄汤B、半夏厚朴汤C、麦门冬汤77、对于产后病的治疗,应做到()A、调理脾胃B、去荒陈坐C、补益肝肾78、热利下重,腹痛,里急后重甚者,可于白头翁汤中加()A、葛根、银花、连翘B、当归、芍药、木香、槟榔C、枳实、山楂、莱菔子D、银花、生地、丹皮、赤芍79、桂枝茯苓丸的组成是()A、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B、桂枝、茯苓、桃仁、红花、冬瓜仁C、桂枝、茯苓、桃仁、大黄、冬瓜仁D、桂枝、茯苓、丹皮、芍药、冬瓜仁80、下利脓血证属热利下重,方选()A、大承气汤B、大黄甘草汤C、白头翁汤8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A、《伤寒论》B、《金匮要略方论》C、《诸病源候论》82、”……,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是用脉象来()A、指导辨证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C、言病因病机8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传C、一般治疗8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A、五脏元真通畅B、厥阳独行C、客气邪风8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D、枳术散D、甘麦大枣汤D、顾护津液D、桃花汤D、《千金要方》D、言病位D、以上都不是D、五邪A、风痹B、湿痹86、麻杏苡甘汤的功效以下列哪项为主(A、祛风除湿C、益气祛风除湿87、百合地黄汤的主要治法是()A、润养心肺,凉血清热C、养阴清热,和胃降逆C、血痹D、历节)B、散寒除湿D、轻清宣化,解表祛湿B、养阴清热,润燥补虚D、养阴清热,益气生津A 、甘草泻心汤B 、赤小豆当归散C 、苦参汤D 、雄黄散89、以下哪些是对中风的病机论述()A 、络脉空虚,贼邪不泻B 、阳微阴弦C 、百脉一宗,悉致其病D 、脉沉而弱,汗出入水中90、临床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有骨变筋缩之变化者,除祛风散寒除湿外,常配合()A 、调和脾胃B 、气血双补C 、活血化瘀D 、补益肝肾 91、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辩证当属()A 、实热B 、寒实C 、虚寒D 、以上都不是92、车某某,男,25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