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专业《药理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新药的临床前研究由_______和_______相关内容组成,而临床研究则分为_______期。
2、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有_______和_______,临床主要用于_______3、溴隐亭服用大剂量时,对_________受体有较强的激动作用,故可用于治疗_________4、硝普钠可通过释放______扩张血管,用于治疗______和______。
5、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中都含有_______和_______。
6、泻药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类。
二、选择题7、女性用药时应考虑的“四期”不包括()A.月经期B.妊娠期C.分娩期D.哺乳期E.更年期8、心绞痛患者长期应用普萘洛尔突然停药可发生()A.恶心、呕吐B.腹泻C.过敏反应D.心功能不全E.心绞痛发作9、阿昔单抗的抗血小板作用机制是()A.抑制磷酸二酯酶B.抑制腺苷的摄取C.阻断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lla受体D.抑制TXA,合酶,使TXA,合成减少E.使血管内皮产生PGI,增多10、麦角新碱治疗产后出血的主要机制是()A.收缩血管B.引起子宫平滑肌强直性收缩C.促进凝血过程D.抑制纤溶系统E.降低血压11、可使肿瘤细胞集中于G1期,常作同步化治疗的药物是()A.博来霉素B.放线菌素C.羟基脲D.环磷酰胺E.长春碱12、TMP与SMZ联合用药的机制是()A.增加SMZ吸收B.增加TMP吸收C.减慢SMZ的消除D.发挥协同抗菌作用E.减慢TMP的消除13、只有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内变成多巴胺才能产生抗帕金森病作用的药物是()A.司来吉兰B.苯海索C.金刚烷胺D.左旋多巴E.以上都不是14、红霉素与下述哪种情况或不良反应有关()A.胆汁阻塞性肝炎B.伪膜性肠炎C.剥脱性肠炎D.肺纤维性变E.肾功能严重损害15、足球运动员,男,16岁,早锻炼后因膝关节痛服用布洛芬。
布洛芬血浆半衰期约2小时。
服用布洛芬4小时后血浆药物浓度对原始血药浓度的百分率为()A.0%B.12.5%C.25%D.50%E.75%16、病人,男,四十五岁。
由于扁桃体脓肿,给予青霉素治疗,静滴十五min后,突然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血压六十六mmHg/四十mmHg,诊断为过敏性休克,首选的抢救药物是()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麻黄碱D.间羟胺E.多巴胺17、患者,女性,44岁,3年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型)”,服用氟哌啶醇可有效控制症状发作。
但2周前,患者表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考虑是氯丙嗪长期使用后的锥体外系反应。
可选用的药物是()A.多巴胺B.安坦C.氟哌利多D.氯氮平E.氯普噻吨18、患者,男,近几日自感心跳不齐,临床心电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首选的治疗药物是()A.奎尼丁B.维拉帕米C.普罗帕酮D.利多卡因E.阿托品19、患者,女,57岁,哮喘病史25年,1周前频发气喘,伴咳嗽、咳白色黏痰,痰不易咳出。
诊断为哮喘,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沙丁胺醇气雾剂、那可丁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痰黏不易咳出。
应增加的药物治疗是()A.酮替芬B.氨溴索C.布地奈德D.异丙托溴铵E.色甘酸钠20、患者,男,63岁,2天前发现血尿被诊断为急性肾衰。
一月前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使用调血脂药。
引起患者目前情况最可能的药物是()A.考来烯酸B.合用考来烯酸和烟酸C.合用洛伐他汀和吉非贝齐D.普罗布考E.烟酸21、某男,53岁。
两周前因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而入院,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后病情较平稳。
1天前夜间突然发作剧烈咳嗽,并伴以憋气而惊醒。
患者平卧时感到气急难忍不得不采取坐位,且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
诊断为急性左心衰。
请问,除给予吸氧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外,重要的药物是()A.罗通定B.哌替啶C.吲咪美辛D.吗啡E.烯丙吗啡22、一位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人接受氮芥作为其治疗计划的一部分。
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氮芥的抗肿瘤作用机制?()A.烷化剂,使DNA交叉联结发生断裂B.抑制微管聚合,抑制细胞有丝分裂C.抑制拓扑异构酶D.嵌入DNA碱基对中,阻止mRNA的合成E.干扰核酸的生物合成23、属于IV类抗心律失常药的是()A.奎尼丁B.利多卡因C.普萘洛尔D.胺碘酮E.维拉帕米24、能显著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药是()A.新斯的明B.毛果芸香碱C.加兰他敏D.苯海索E.美金刚25、长效胰岛素是A.锌结晶胰岛素、半慢胰岛素锌悬液B.慢胰岛素锌悬液、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C.胰岛素锌悬液、鱼精蛋白锌胰岛素D.胰岛素锌悬液、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E.特慢胰岛素锌悬液、鱼精蛋白锌胰岛素26、对恶性疟及间日疟原发性红细胞外期有抑制作用,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是()A.吡嗪酰胺B.氯喹C.伯氨喹D.乙胺嘧啶E.青蒿素三、名词解释27、协同作用(synergism)28、一级消除动力学29、保钾性利尿药30、5-HT-DA受体阻断剂31、隐匿传导32、允许作用33、灰婴综合征34、首次接触效应35、药理性预适应四、简答题36、简述除极化型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37、简述硝普钠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38、何谓内在拟交感活性,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断药有何特点?39、简述雌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40、简述苯妥英钠抗癫痫的作用机制有哪些?41、试述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药物化学药理学四2、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治疗青光眼3、黑质-纹状体的DA 帕金森病4、一氧化氮高血压危象手术麻醉时控制性降压5、氨基醇环氨基糖分子6、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二、选择题7、E8、E9、C10、B11、C12、D13、D14、A15、C16、B17、B18、B19、B20、C21、D22、A23、E24、E25、D26、D三、名词解释27、协同作用(synergism):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原有的药物效应增强现象。
28、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在单位时间内的消除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29、保钾性利尿药:指竞争性拮抗醛固酮(如螺内酯)或直接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使KNat交换减少(如氨苯蝶啶)而产生利尿作用,长期服用可引起高血钾的药物。
30、5-HT-DA受体阻断剂:氯氮平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机制涉及阻断5-HT2A和DA受体、协调5-HT与DA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因此,氯氮平被称为5-HT-DA受体阻断剂。
31、隐匿传导:是指来自心房的冲动传人房室结后,因递减传导不能经房室结进入心室而隐没在房室结中,但留下不应期,阻止了其后冲动的传递。
32、允许作用: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无直接效应,但可对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称为允许作用。
33、灰婴综合征:早产儿和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肾排泄功能不完善,大剂量使用氯霉素可致早产儿和新生儿药物中毒,表现为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进行性血压下降、腹胀、吐奶、皮肤苍白和发绀。
34、首次接触效应: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时不再出现该强大效应,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后抗菌效应不再明显增强,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才会再起作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明显的首次接触效应。
35、药理性预适应:是在缺血预适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自身内源性保护物质而呈现的组织保护作用。
四、简答题36、答:此类药物为非竞争型肌松药,其分子结构与ACh相似,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胆碱受体结合,产生与ACh相似但较持久的除极化作用,使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NM胆碱受体不能对ACh起反应,从而使骨骼肌松弛。
37、答:硝普钠在血管平滑肌内代谢产生一氧化氮,直接松弛小动脉和小静脉平滑肌。
主要用于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和手术麻醉时控制性降压。
38、答:有些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与β受体结合后除能阻断受体外,对β受体具有部分激动作用,也称内在拟交感活性。
由于这种作用较弱,一般被其β受体阻断作用所掩盖。
若对实验动物预先给予利血平以耗竭体内儿茶酚胺,使药物的β阻断作用无从发挥,这时再用β受体阻断药,如该药具有ISA,其激动β受体的作用便可表现出来,可致心率加速,心排出量增加等。
ISA较强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其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和收缩支气管作用一般较不具ISA的药物为弱。
39、答:(1)雌激素的药理作用:促进未成年女性第二性征和性器官的发育成熟;维持成年女性性征,参与月经周期的形成;提高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大剂量时,抑制下丘脑GnRH的分泌,抗排卵,抑制乳汁分泌及有抗雌激素作用;促进肾小管对钠的再吸收和对抗利尿激素的敏感性,有水钠潴留、增加骨钙沉积等作用。
(2)雌激素的临床应用主要有:围绝经期综合征,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乳房胀痛及退乳,卵巢功能不全和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绝经后晚期乳腺癌,前列腺癌,痤疮,避孕,神经保护作用。
40、答:苯妥英钠抗癫痫的作用机制包括:(1)稳定细胞膜,降低其兴奋性,这一作用通过抑制细胞膜Na+通道,阻滞Na内流实现。
(2)抑制神经元快灭活型Ca2+通道,抑制Ca2+内流。
(3)较大浓度时,苯妥英钠抑制K外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
(4)高浓度时苯妥英钠能抑制神经末梢对GABA的摄取,增加抑制性递质GABA的含量。
(5)苯妥英钠可抑制异常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从而抑制癫痫发作。
41、答:①产生水解酶: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裂开,失去抗菌活性;②牵制机制:β-内酰胺酶可与某些耐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迅速而又牢固地结合,使药物停留在胞浆膜外间隙中,不能到达作用靶位(PBPs)发挥抗菌作用;③改变PBPs:PBPs可发生结构改变或合成量增加或产生新的PBPs导致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下降,结合减少,失去抗菌作用;④改变菌膜通透性;改变细菌跨膜通道孔蛋白结构性质或减少跨膜通道孔蛋白数量第四十章β-内酰胶类抗生素263甚至使之消失,导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入菌体内的量显著减少而产生耐药性;⑤增强药物外排:细菌可以通过存在于胞浆膜上的主动外排系统(转动子、外膜蛋白、附加蛋白)主动外排药物;⑥细菌缺少自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