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设计含有设计意图反思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新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设计含有设计意图反思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目录
1位置与方向(一)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复式统计表
4两位数乘两位数
5面积
6年、月、日* 制作活动日历
7小数的初步认识
8数学广角──搭配(二)
* 我们的校园
9总复习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以大量的创设情境的实践活动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在现实生活、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的方法,以此为基础,辨别物体的位置,了解简单的线路图,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学习习惯。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3页例1,及第3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 依据熟悉的环境,借助自己的身体中的相关部位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教学方法:首先从太阳从东面升起说起,认识东方,再借助左、右手等认识南、西、北三个方向。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实践、总结、归纳三个方法来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明确两组相反的方向,掌握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方法。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课件内容为:上课了,小明走进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环顾自己的四周,然后问道:“我的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继续播放课件,这时候画面呈现小明回想自己上楼时的情景,同时出示问题:我们的教室在第二层,你们的教室呢?你们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如果我们班要开家长会,我该怎样告诉我爸爸妈妈我的位置呢?课件播放暂停,由问题导入本课课题,鼓励学生由此展开讨论。

(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已知一个方向,辨认其他方向时,自然而然地借助身体部位,由“上、下、左、右”转化到“东、南、西、北”】
儿歌导入法:上课了,铃声刚停,音乐响起,播放的正是那首《上学校》的儿歌:
小学生,起得早,交通小队排得好;
过马路,走横道,交通安全要记牢;
听指挥,别乱跑,平平安安到学校。

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师生一起跟读两遍。

音乐停止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每天我们走进校园后会发现旗杆在教学楼的什么方向?站在旗杆下你发现自己的四周分别是什么建筑物?它们分别在我们的哪个方向?
【品析:从学生熟知的儿歌出发,逐步走进与课时内容相关的情境中,在具体的情境中呈现出挑战性
的问题,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


游戏体验法:今天,大家一起玩一个“我是小交警”的游戏,游戏规则是用抽签的方式在同学中找出一位,但是该同学不要起立,而是任意说一个方位,而坐在离他最近的对应方位的同学迅速起立,5秒内不能起立的,就要被罚唱歌一首。

对应方位依次是:前、后、左、右。

当游戏进行几轮之后,可以转
换话题,问:如果这个同学的前方是东,后方是哪个方向呢?
【品析:通过从小交警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复习了前、后、左、右的方位,然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东、西、南、北的方位中,不仅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而且令新旧知识过渡自然。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3页例1中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

师: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太阳从东方升起;
生2:小明面向东站立;
生3:小明背对着的方向是西;
生4:小明左手指向北方,右手指向南方。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5: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

教学楼在校园的( )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汇报结论。

生1: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可根据这些自然现象辨认其他方向。

生2:可以将教室假设成操场,一起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生3:我们学校的校门朝XX方向,站在“操场”中央,看一看,校园内的四个方向有XX建筑物。

【品析:本环节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根据以往的有关位置的认知,动手操作,建立起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情境。

这种由实入虚的学习方法符合学生对方位知识的认知特点。

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但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有的放矢的引导,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时要及时提示,就可让学生品味出“数学源自生活,并用于生活”的道理。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1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怎样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及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以及两组相对的方向。

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怎样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面向已知的方向,借助“相对”“左手所指”“右手所指”确定其他三个方向。

质疑二:怎样描述物体在参照物的哪个方向?
这个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先组内讨论,归纳总结,也可借助练习一的相关题目,得出结论:
先确定待求方向的物体与已知方向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再判断方向。

【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实际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回顾、反思、巩固,所以真正的明确四个基本方向及相关知识,应该是本环节质疑
答疑之后,真正实现了学有所得。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生活中的方向以及怎样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怎样辨认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让学生真正置身情境,亲自体验,会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学习不仅是要学生掌握课堂以内的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多多了解一些有关的课外知识,这样做,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