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净易货贸易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净易货贸易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净易货贸易条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1980-2012年中国净易货贸易条件总体上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建立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德国、南韩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恶化中国的净易货贸易条件,台湾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改善中国的净易货贸易条件。

中国工资水平的上升会改善中国的净易货贸易条件。

美国和日本劳动生产率及工资水平变动对中国净易货贸易条件的影响不显著,德国、南韩和台湾工资水平变动对中国净易货贸易条件的影响不显著。

文章最后给出改善中国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净易货贸易条件;劳动生产率;工资水平净易货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也称为价格贸易条件,表示为NBTT,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反映了该国一个单位的商品出口能够换回多少个单位的商品进口。

NBTT走高,表明一国价格贸易条件改善,单位商品出口能够为该国换回更多单位的商品进口;NBTT走低,表明一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单位商品出口只能为该国换回更少单位的商品进口。

贸易条件改善表明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贸易条件恶化表明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

图1 中国1980-2012年净易货贸易条件变化情况(2000=100)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STAD数据库。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STAD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如图1所示,从1980-2012年中国净易货贸易条件(NBTT)总体来看是趋于恶化的。

具体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1-1986)贸易条件急剧恶化,第二阶段(1986-1998)贸易条件逐步改善,第三阶段(1998-2012)贸易条件急剧恶化。

中国净易货贸易条件的恶化,意味着中国需要出口更多的货物才能换回与之前等量的进口货物,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越来越便宜,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越来越昂贵。

图2显示了1980-2012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EX )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PIM )的变化情况。

1980-1983年,1989-2002年,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EX )大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PIM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1984-1988年,2003-2012年,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EX )小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PIM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尤其是近些年来更为不利。

图2 中国1980-2012年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EX )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PIM )情况(2000=100)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STAD 数据库。

理论模型净易货贸易条件*PNBTT P =(1) 其中P 为出口商品价格,*P 为进口商品价格。

假设本国和外国贸易品生产部门的生产函数是Cobb-Douglas 生产函数,且为线性齐次型。

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是完全竞争,本国和外国的资本边际产出都为0r 。

本国的资本产出弹性为α,01α<<;外国的资本产出弹性为β,01β<<。

加*的变量为外国,不加*的变量为本国。

本国贸易品生产部门的生产函数为:1Y AK L αα-= (2)(2)式两边同时除以L ,得()Y KA L Lα= (3) 假设本国贸易品生产部门的利润函数为:1YP rK wL PAK L rK wL ααπ-=--=-- (4)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110PA K L r K ααπα--∂=-=∂ (5) (1)0PA K L w Lααπα-∂=--=∂ (6) 解得:110PA K L r r ααα--== (7)(1)()K PA w Lαα-= (8) 把(3)式代入(8)式,可得:1wP Y Lα-= (9)假设外国贸易品生产部门的生产函数为:****1Y A K L ββ-= (10)按照同样的演算,可得:***1*w P Y L β-= (11)由于****1/**1/P w Y L NBTT P w Y Lβα-==- (12)对(12)两边取对数,可得:***1ln ln ln ln ln ln 1Y Y NBTT w w L Lβα-=+-+-- (13)令1ln1cβα-=-,***YyL=,YyL=,并代入(13)式,可得:ln ln ln*ln*lnNBTT c w w y y=+-+-(14)这样净易货贸易条件就和本国和外国的工资水平,本国和外国的劳动生产率建立起了联系。

从(14)式可以看出,本国工资水平的上升,外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本国贸易条件的改善;外国工资水平的上升,本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实证检验1.数据说明本文选取和中国进出口贸易量较大的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台湾地区进行实证检验。

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台湾的劳动生产率数据为每年从业人员创造的人均GDP,基于购买力平价的1990年美元计算的,数据为198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台湾的工资水平为该国制造业产业工人每小时的工资,数据涵盖1980-2009年。

以上数据来源于国际劳工组织的KILM数据库。

由于KILM数据库没有中国的小时工资数据,本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提供的1980-2012年的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按照当年汇率换算成美元之后的数据作为中国工资水平的数据。

为了实证检验的便利,以上数据皆取自然对数处理。

Ln表示取自然对数,lp(labor productivity)表示劳动生产率,比如lnlpcn,表示中国劳动生产率取自然对数,w(wage)表示工资,比如lnwus,表示美国工资水平取自然对数,其他数据依此类推。

本文使用的统计软件为EViews5.0。

2.ADF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注:检验形式(c,t,k),其中c为常数项,t为趋势项,k为滞后阶数。

滞后阶数由系统根据SIC准则自动生成。

*代表1%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代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

3.协整分析由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lnlpus和工资水平lnwus都是I(0),我们在协整分析中剔除美国数据。

其他国家的数据都是I(1),我们可以考虑建立协整方程。

在建立协整方程的过程中,不断剔除不显著的变量,最后得到如下的协整方程:=-+--+nbtt lpcn wcn lpg lpsk lptw ln8.88920.8133ln0.2414ln0.5975ln0.8613ln 1.5389ln标准误: 2.8614 0.1592 0.0726 0.2878 0.4393 0.4071t统计量: 3.1065 -5.1075 3.3254 -2.0763 -1.9608 3.7801P值: 0.0045 0.0000 0.0026 0.0479 0.0607 0.0008 2R统计量为0.8730,调整的2R统计量为0.8485,回归标准差为0.0519,残差平方和为0.0700,对数似然值为52.6015,D.W.统计量为1.3179,因变量均值为4.5678,因变量标准差为0.1333,AIC信息准则值为-2.9126,SC信息准则值为-2.6378,F统计量为35.7304,F统计量对应的P值为0.0000。

对残差进行ADF 检验,检验结果如下:残差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方程所表明的协整关系成立。

结论及政策建议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1%将会导致净易货贸易条件恶化0.8133%,中国工资水平上升1%将会导致净易货贸易条件改善0.2414%,德国劳动生产率提高1%将会导致净易货贸易条件恶化0.5975%,南韩劳动生产率提高1%将会导致净易货贸易条件恶化0.8613%,台湾劳动生产率提高1%将会导致净易货贸易条件改善1.5389%。

美国和日本劳动生产率及工资水平变动对我国净易货贸易条件的影响不显著,德国、南韩和台湾工资水平变动对我国净易货贸易条件的影响不显著。

对中国给出的政策建议如下:1.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1%会导致净易货贸易条件恶化0.8133%,我们可以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尽量少恶化贸易条件,或者还可以使得贸易条件改善。

加快产业结构调优升级,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升级;由国际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生产活动提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国内生产和出口的技术水平,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的质量,形成品牌效应,最终从整体上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从***1ln ln ln ln ln ln 1Y Y NBTT w w L L βα-=+-+--中的1ln 1c βα-=-可以看出,当01αβ<<<时,1011βα-<<-,0c <,即本国资本产出弹性α小于外国资本产出弹性β时,会恶化本国净易货贸易条件;当01αβ<=<时,111βα-=-,0c =,即本国资本产出弹性α等于外国资本产出弹性β时,对本国净易货贸易条件没有影响;当01βα<<<时,111βα->-,0c >,即本国资本产出弹性α大于外国资本产出弹性β时,会改善本国净易货贸易条件。

可以看出,提高本国的资本产出弹性α可以改善净易货贸易条件。

要提高本国的资本产出弹性,首要的是不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其次,把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知识、品牌、创新优势;第三,对于中国来说,还可以通过制度改革,管理创新,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

3.中国工资水平上升1%会导致净易货贸易条件改善0.2414%,提高国民工资水平,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造福于广大的中国人民,有利于经济发展转变到主要依靠内需的轨道上来,而且有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

4.美国、日本的水平和中国悬殊巨大,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上,美日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对中国的净易货贸易条件影响皆不显著。

德国劳动生产率提高1%会导致我国净易货贸易条件恶化0.5975%,德国工资水平变动对我国净易货贸易条件的影响不显著。

德国的技术和劳动生产率很有优势,在和德国的贸易中我国处于劣势,我们应该不断地向德国学习。

我们在学习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同时,更多要关注的是新兴市场国家,他们既是我们合作的伙伴也是重要的竞争对手。

协整方程显示,南韩劳动生产率提高1%会导致我国净易货贸易条件恶化0.8613%,台湾劳动生产率提高1%会导致我国净易货贸易条件改善1.5389%;南韩和台湾工资水平变动对我国净易货贸易条件的影响皆不显著。

与新兴市场国家要妥善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参考文献:[1]王苍峰,王恬. 对中美贸易条件恶化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09 年第8 期.[2]韩青.中国贸易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1980-2002[J]. 经济科学,2006年第6 期.[3]蓝大威. 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贸易条件的影响[D]. 暨南大学,2010年.[4]汪素芹. 中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影响因素探[J]. 中国流通经济,2008 年第9 期.[5]赵甜. 我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 兰州商学院,2010年.[6]Paul R. Krugman & 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M].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November 2011.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Determinants of China’s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Abstract: China's 1980-2012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generally shows a worsening trend, the paper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model, then carry out empirical analysis, and find that: improvement of labor productivity in China, Germany and South Korea will worsen China's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labor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in Taiwan will increase China's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Increase of China’s wages will improve China's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wages in U.S. and Japanese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hina's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Wages in Germany, South Korea and Taiwan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hina's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Finally, the paper offe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China’s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Key Words: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Labor Productivity; the Level of Wage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