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语言学概论》复习笔记
★四要素的概念:
①音高: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F大,声音就高。
(汉语声调)
②音强: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振幅大,声音强。
(基本不区别意义)
③音长: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时间长,声音长。
(语用区别)
④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基本特征。
(作用最大)
造成音质不同的原因:a.发音体不同;b.发音方法不同;c.共鸣器形状不同。
(02年填空)
3.语音的单位(音素、音节)和记音符号(国际音标)
(1)音素:是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99年名词解释)
音素分元音、辅音两大类。
区别:发音时
什么是音位?它和音素有什么不同?(98年大题)
(2)音节: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
音素和音素(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01年填空)
★语流音变:音素和音素(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在语流中会受到前后音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某些变化,即语流音变。
(02年名词解释)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3)记音符号:国际上最通行的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即“国际音标”。
(01年填空)
“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
(4)音位: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析出来的,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是在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00年填空)
什么是音位?它和音素有什么不同?(98年大题)
★(5)音位变体
互补关系:如果有两个音素从来不会出现在同一位置上,则它们是互补的。
音位变体:凡是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
这样,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所以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01年名词解释)
例:英语中的[P]、[P’]
[P]只出现在[S]后面:sport;[P]、[P’]并不区别意义,所以同属一个音位,是这个音位的变体。
★条件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它们的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各有一定的出现场合,且语音上相似。
(99年填空)
★自由变体: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
作用,且不改变词的意义,这种类型的变体叫音位的自由变体。
如:方言中的z、c、s和zh、ch、sh是自由变体。
★(6)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音质音位:因为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所以我们把由音素构成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重(音强)、音长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元音舌位图(略)
归纳音位的原则:
①对立原则(分的原则):由当地人判断,有区别则分。
[ku][k’u] 北京人认为有区别,所以/k/ /k’/在北京话中是两个音位。
[ku] [gu] 日本人认为有区别,北京人认为无区别,所以/k/ /g/在北京话中是一个音位。
②互补原则(合的原则):是看其分布是否完全相同,是则合。
(不完全合)
[ku] [k’u] [xu] (g、k、h)
[tsu] [ts’u] [su] (z、c、s)
(j、q、x)
j、q、x不和u相拼,从来不会出现在同一位置上,互补,可合并为一个音位,但为区别读音,不合。
③音近原则(合的原则)
/i/→互补分布,所以可以合在一起用一个音位表示。
④系统性
b t g
p d k
⑤历史性
历史发展中早有的。
⑥经济性
节省字母。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