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教学设计
4.问题设计
(1)“引入新课”环节:♦引导学生进入“从不同角度方位观察事物”的活动过程, 回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与制图的联系。

(2)“任务驱动,学生合作”环节:♦请思考三视图是先定位置,还是先定形状? ♦如何选择主视图
♦ 如何对图形进行形体分析 (3“归纳总结”环节: ♦ 总结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 ♦ 组合体视图的画图因注意哪些问题 (4)“评价反馈”环节: ♦ 谈谈画图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不足。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职生的共性是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差,同时由于学生生源不同,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而且才接触机械制图不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成为一节课所要考虑的因素。

为此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 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 (5)因特网 (6)报告厅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 件 √ (2)工 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 库 (7)网络课程 (8)仿真软件 其 他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 【百度搜索】:
苏轼《题西林壁》
/v/b/3000334-1290112101.html

电专业
导入新课
出示任务
合作学习
成果展示
归纳总结
拓展迁移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
新课
3分

讲述
任务(2分)
合作
学习
15分
成果展示10分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

本节课的任务:画出轴
承座的三视图
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
组织播放苏轼《题西林壁》
网络视频,开展引导学生
进入“从不同角度方位观
察事物”的活动过程,接
着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
容。

【设计意图】新颖的导入
能起到吸引学生,诱导思

下发任务书,见附件1
教师下发小组合作评价表
见附件2、
下发小组自评分实训评
分标准见附件3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
标,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
入到学习中去。

学生思考:
1三视图是先定位置,还
是先定形状
2、如何对图形进行形体分

3、如何选择主视图
教师巡回辅导、提醒、点
拨示范、纠错
提示学生注意
1.支撑板俯视图和左视图
切点的位置;
2.肋板俯视图的可见性。

学生认真观察、思
考,并展开讨论
并回答“看成岭侧
成峰,远近高低各
不同”与制图的联

1、阅读任务书
2、学生分组:学生
共分7组,5人为
一组,要求一人画
图,一人测量和打
分,一人上台讲解,
两画草图。

学生按要求合作画

学生认真倾听,并
向上台讲解的同学
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根据各组展示
检查
评估
8分
归纳总结5分图形,并进行简短介
绍。

介绍内容如下:
1.组合体的类型和组
成?
2.主视图方向的选
择?
组合体视图的作图步

1)形体分析;
2)选择主视图;
3)选比例及图幅;
4)绘制底稿;
5)检查、描深
归纳出顺口溜,
先分析后选择,
先基准后轮廓,
先整体后局部,
三视图一起画
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绘图
过程,出示真确答案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标准画法的演示,使
学生与自己的做图过程相
印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
画图步骤。

【师】总结组合体视图的
画图步骤?
组合体视图的画图应注意
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设计意图】
归纳出顺口溜,利于学生
记忆。

本环节对于促进学
生的练习起着画龙点睛的
作用。

下发小组自评分实训评
分标准见附件4
对优胜小组进行表扬和鼓

【师】总结绘图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
进行技能提升,旨在加强
知识巩固,检测对知识的
运用能力。

结果加以评议打分
打分内容包括
a图纸完成速度
b、图纸完成质量
c、讲述能力
学生对比两张图形
中存的不同之处,
进一步规范自己的
画图步骤
学生分组回答,其
余小组进行补充
学生谈谈画图过程
中存在的困惑和不

附件1:组合体的表达----轴承座座的绘制任务书项目名称轴承座的绘制
任务目标1、根据轴测图绘制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内容1、运用形体分析法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

2、在三视图中标注完整的尺寸。

要求1、图纸为标准A4,比例为1:1
2、作图框和标题栏(标题栏如下图)
任务要求
1、阅读任务书,分组讨论完成
2、比例适中,布图均匀。

3、内容完整,投影正确
4、检查与评估小组自检、评分,教师打分
附件2 小组合作评价表
附件3 学生小组自评分实训评分标准:
附件4 总体评价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