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一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回顾与思考(修改稿111)
一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回顾与思考(修改稿111)
患者治疗期间肾功能变化情况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868 802.4 740.5 499.8 497.2 440 425 399433.6 387.1 289
216
尿素 血肌酐 血尿酸
患者治疗期间血常规变化情况
120 100 109 91 98 84 86 91 101 96 95
现病史
(2013-11-25)入住于血研所,住院期间各项检查: • 血常规:WBC7.01*109/L,RBC2.66*1012/L,HGB90g/L↓,HCT25%, N%82.3%↑,L%14.1%,PLT33*109/L↓ • 生化全项:Bun29.4↑Cr402.78↑↑BUA490.00↑↑Ca3.74↑P1.91↑ • 凝血四项:凝血酶原9.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5.1↓凝血酶时间 29.4↑FIB4.3↑ • 免疫全项:IgG2.52↓,IgA0.9,IgM0.09↓,IgE5.00; • 轻链k定量868↑,轻链L定量5,K:L=173.1↑; • β2微球蛋白:10.6mg/I↑ • 免疫固定电泳(尿):在γ区可见一条单克隆轻链k成分 • 染色体核型:46,XY[20] • 胸部X片:全身骨骼骨质:36.5℃,P:88次/分,R:18 次/分,BP:120/75mmHg,贫血貌,全身 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 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压痛阳性, 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 啰音,心界不大,心音正常,心率88次/分, 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 部平坦,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脏未及, 脾脏未及,肠鸣音正常,未见胃肠形,双肾 区无叩击痛,双下肢不肿。
现病史
• 给予(2013-11-27)行BD化疗方案硼替佐 米2.6mg/d第1天,2.7mg/d第4天, 2.6mg/d8,2.7mgd11;地塞米松20mg/d第1、 2、4、5、8、9、11、12天,化疗顺利 • 化疗后血肌酐仍持续增高,就诊于天津第一 中心医院行血液透析联合BD方案X4(周期) 控制病情,症状好转出院。
入院后理化检查
• 生化全项:K5.78↑,CO2cp19.6↓,Bun23.06↑,Cr 338.6↑,ALB44.8,GLB31.3↑; • 血常规:RBC3.82*1012/L,HGB101g/L↓,HCT30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3%,淋巴13.1%,白细胞 计数6.01×109/L,血小板115×109/L; • 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6g/24h。 • 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心肌缺血。
MM肾损害的发病机制
• 2.管型肾病:管型肾病(CN)是MM肾损害最常见的病 理类型,占MM肾损害的40%~63%,以肾小管管型 形成导致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MM患者产生过量 的LC与塔姆-霍斯福尔糖蛋白(THP)发生结合而形成 管型聚集物,导致远端小管的阻塞,升高了管腔内 的压力,从而造成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和肾间质血 流的减少。 • 3.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MIDD):表现为轻链和 重链沉积病(LHCDD)、单克隆轻链沉积病(LHCDD) 和单克隆重链沉积病(HCDD)。颗粒状的LC常沉积 在肾基底膜、动脉或微血管上,使得周边基底膜增 厚,对肾小球和肾小管造成损害。
MM肾损害的发病机制
• 4.淀粉样变性:淀粉样物质主要沉积在肾小球引起 的病变。淀粉样蛋白源于单克隆浆细胞产生的或轻 链片段,或是轻链由巨噬细胞裂解成的碎片。这LC 片段或碎片的自身聚合,或与其他成分如淀粉样蛋 白P、氨基聚糖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多聚纤维丝样结 构。本病发病机制未明,目前认为其与LC群、可变 区结构和氦基酸序列眨特异的理化性质有关。
炎。 • 肾病综合征:并不常见,轻链型和IgD型MM肾损害临床常表现。
•
慢性肾小管功能损伤:口渴、多饮、夜尿增多、尿液浓缩,可出现尿
钾、钠、氯排泄增多或范可尼综合征。
•
慢性肾衰竭:40%-70%,骨髓瘤细胞直接浸润肾实质,轻链蛋白引起
肾小球、肾小管损伤,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等引起肾组织损害。
• • 急性肾衰竭 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
80
60 40 20 0
RBC HB HCt
输血
患者治疗期间血清钙、磷变化情况
4 3.5 3 2.5 2 1.5 1 2.9
3.74
3.24 2.912.842.772.77 2.742.7
1.831.91
2.1 1.91 1.781.811.8 1.611.621.611.71
2.51 2.33
患者骨髓活检病理
• (2013-11-26)于血研所行骨髓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骨髓增生极 度活跃(80%),可见异形浆细胞广泛分布,胞体中等大,胞浆量中 等,核多较规则,核位偏,核仁不明显,PAS染色示少量偏成熟阶段 粒、红细胞散在分布,巨核-,CD138+,K+,λ-,CD20-,CD3-, Cd5-;结论:浆细胞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IgAK型DS分期Ⅲ期B组
骨痛
骨痛伴骨质破坏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 • • • • • MM及其肾损害概述 MM及其肾损害临床表现 MM肾损害诊断依据 MM肾损害发病机制 MM肾损害临床特点 MM肾损害治疗原则
概述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又称浆细胞
骨髓瘤,是发生在骨髓的多灶性浆细胞恶性肿瘤,
•
尿路感染
MM肾损害诊断依据
• (1)骨髓涂片骨髓瘤细胞>15%; • (2)血清蛋白电泳发现有M蛋白;(血蛋白电 泳可见单株异常球蛋白(M球蛋白)峰。) • (3)骨骼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 • (4)持续蛋白尿、管型尿或肾功能衰竭,除外 其他原因所致肾损害; • 具备上述前3条之2条加第4条即可诊断。
特征是恶性浆细胞过度增生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 白或轻链,并侵犯邻近的骨骼,引起骨骼破坏、骨 痛或骨折,贫血、高钙血症、肾衰竭及免疫功能异 常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 在MM的病程中常常会出现肾损害,肾脏是多发性骨 髓瘤常见的继发性脏器损害之一。
临床表现
• 首发症状
• 首诊时常见症状为骨痛、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慌气促、恶心呕
• 入院诊断: • 慢性肾功能衰竭(CKD5期 • (GFR:11.6ml/min/1.73m2) • 代谢性酸中毒 • 高钾血症 • 肾性贫血 • 多发性骨髓瘤 • 多发性神经炎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高血压病2级
治疗经过
• 住院期间完善各项肾病科相关检查,经过纠 正代谢性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抗贫血, 抑酸,保护胃黏膜,营养末梢神经止痛,改 善循环等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多次建议进 行血液透析支持治疗,但患者仍坚持药物治 疗,拒绝透析。后病情好转出院。
MM肾损害的发病机制
• 1.轻链的肾损害作用:由MM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免 疫球蛋白轻链(LC)可以较自由地通过肾小球滤过并 在肾小管分解重吸收。LC是具有肾毒性的,在早期 甚至未出现临床症状的阶段,就能导致MM肾损害 (以泡沫尿就诊);通过损害肾小球、肾小管、或 肾间质等来产生的,其中肾小管的损害尤为重要。 LC对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有直接毒性,导致肾小管上 皮细胞退化、萎缩、坏死和从基底膜剥脱。近端肾 小管过量重吸收LC,导致局部分解LC障碍,在近端 肾小管细胞内形成晶状包涵体,妨碍了膜运载蛋 白,从而引起出现范可尼综合征(全氨基酸尿、肾 小管酸中毒、葡萄糖尿、磷酸盐尿)的症状。
去除诱因
抑制THP
水化疗法
治疗原则
降低高尿酸血症
碱化尿液
防治高血钙
治疗原则
• ①去除诱因:纠正脱水,尽早发现和控制高血钙,避免使用造 影剂、利尿剂、非甾体类消炎药和肾毒性药物,积极控制感 染; • ②水化疗法:分次摄入足够液量,保证尿量每天大于2升,如 遇脱水时更应予多饮水,甚至静脉补液,部分ARF患者只需摄 人足够液体(>3L/d)就可逆转肾功能。老年或心衰患者可能需监 测中心静脉压以指导补液量。 • ③碱化尿液:可口服和静脉注射碳酸氢盐,维持尿pH>7。对 MM合并高钙血症的患者,过分碱化尿液可促使钙盐沉积,应 注意尿pH值检测,尽量保持尿pH值在6.5-7.0之间。 • ④防治高血钙:减少高钙食物摄入,应用利尿剂、磷酸盐、激 素、二膦酸盐、降钙素等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发生高钙危象须 及时治疗,适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钙素等。 • ⑤降低高尿酸血症:口服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嘌呤醇0.1-0.2次, 每天2-3次,肾功能减退适当减量。 • ⑥抑制THP:秋水仙碱1-2mg/d,阻止THP与本周蛋白结合, 减少THP分泌及使THP去糖基。
一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回顾与思考
张涛
LOGO
病例回顾
• 患者张某,男性,49岁,天津市人,20143-30收入肾病科。 • 主诉:间断性骨关节疼痛1年余,血肌酐升 高6月。
现病史
•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骨关 节疼痛,于社区医院查肾功能:Bun4.4(2.98.2)Cr100.6(62-115)Bua291,尿常规: PRO(+-~+),BLD(+~++),予活血止痛 等对症治疗后关节疼痛缓解; • 6月前患者骨关节疼痛加重,影响日常活动, 遂于东丽医院查生化全项:Bun7.06, Cr133.6↑,TP70g/L,ALB51,GLB17.5↓, Ca2.9↑P1.83↑BUA499.8↑,接诊医生考虑血液 相关疾病,遂建议天津市血研所进行专科诊疗;
血清钙 血清磷
0.5
0
血肌酐与血色素变化
尿蛋白定量和血白蛋白水平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血白蛋白分布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37 白蛋白 42.3 37.2
36
5.35 2013.11.20
5.01 1.15 2013.11.27 2014.02.14 0.36 2014.04.02
泌尿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