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水················图2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想〗对上册课本内容针对性地进行探究题的训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形式的探究,提高学生解答探究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少于1/5),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

思考:该反应之所以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其原理是什么? 1、燃烧消耗氧气 2、生成物为固体 (使瓶内气压减小) 提出疑问1)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可以吗2)生成物是固体是不是就一定可以呢?活动探究一、对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地进行探究常见的物质有:木炭、蜡烛、硫磺,请同学们就这几个物质讨论分析,是否可以用于测定氧气含量,如可以如何设计实验。

以硫磺作为实验对象,演示实验。

活动探究二、对燃烧生成物是固体地进行探究 可供选择的物质有:铁丝,铝箔讨论分析:上述物质可否用来测定氧气含量?补充的物质有:白磷,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燃烧生成P 2O 5;镁条 可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也是固体镁条实验演示根据实验现象思考:燃烧生成固体的,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小结:选择什么药品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综合考虑那些因素?1、要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2、生成物最好是固体,如果是气体要能被吸收。

3、不能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实验装置的再设计讨论分析:上述选用的装置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指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选用上述可以用的药品,设计一个更好的装置,并简单说明设计的理由。

一些测定氧气含量的装置,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从实验的准确性、操作的简繁、节能、环保等方面考虑)二、分子运动【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 ②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

红磷 镁条硫磺 NaoH 溶液(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三、催化剂:1、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再想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1)[问题]Al2O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2)[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木条不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实验二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l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4)[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2O3(少量)的质量m1;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称量其质量为m2;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讨论]如果m1m2,则说明Al2O3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老师认为,上述操作有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质量守恒定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①这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小刘的实验:BaCl2 +Na2S04 =BaS04↓+2NaCl小李的实验:②实验结论: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不相等。

③你认为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④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和(填化学式)[注:以上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五、气体制备、收集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功能装置。

(1)若用于制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________,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氢气,A应与________ (填“B”或“C”)相连。

(2)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可组成发生、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

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则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_____________;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X是水,Y是CaC2固体,则从A中放出乙炔(化学式:C2H2)气体,同时还生成一种碱。

乙炔微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

若用乙装置收集乙炔,则乙中还应该装入____;生成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

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组别药品实验现象①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适中②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③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很快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

(2)选择装置。

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

(3)制取气体。

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验满方法是。

(4)气体检验。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用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

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②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③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计实验】(1)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石块,加入质量相同、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2)验证猜想②是否成立,对盐酸的要求是。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

若要做到精确比较,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碳的还原性.1、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

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

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

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B. 40︰3C. 48︰3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填“吸”或“放”)热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