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英国的政治思想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看,英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是英国政治和法律转型的决定性 因素。政治社会平衡的打破首先通过阶层的 变化体现出来,最终演化为王权与代表资产 阶级利益的议会的一系列尖锐冲突,最终导 致1642年英国内战的爆发。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四个特点:一,革 命具有宗教性;二,革命具有反复性;三, 革命的本质是争夺统治权,主要形式是议会 斗争;第四,革命具有保守性。
二、论人性与自然状态(分析法运用) 1.政治逻辑推理的起点:人是国家的“制 造材料”和“创造者”。 2.人性:他认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人 类第一共同的欲望就是对权力不断的、无休止 的欲求,自我利益是人性的动力,是理性和道 德的基础。人创造国家的原则来自于个人的感 觉。 3.人相互之间的状态:霍布斯借助自然权 利、自然状态和自然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2)詹姆士· 哈林顿(1611—1677),17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代表作:《大洋国》,提出了政府组织原则 和防止专制君主复辟的设想。 具体主张:把财产均势产生的权力原则和理 性产生的权威原则结合起来,将形成完善 的政府和自由的国家。
3.平等派:代表相对激进的中下层人民 的利益
(1)自然状态是一个狼群社会, 在这种状态下,人人都是平等和自由的 (自然权利),自我保存是人们一切欲望 包括权力欲望的目标,由此必然争斗不已, 导致人人为敌。 (2)自然法:对死亡的恐惧促使 人摆脱自然状态。理性帮助人们发现了自 然法,通过它的律令禁止人们做伤害自己 生命的事情。 (3)国家的出现:自然法存在的 缺陷表明必须要有一个公共权威,用恐惧 震慑住每一个人,才能实现对和平的保障。 这个公共的权威,就是国家。
代表人物:约翰· 李尔本(1614— 1657),英国内战期间平等派 的领导人,激进民主主义思想 家。他一生为自由打拼,与强 权斗争,被称为“自由的李尔 本”。 最有影响的小册子:人民公约》 (1647年),提出普选建立共 和国,实现人民的政治权利。
4.掘地派:代表了广大贫苦农民的利益
其代表人物:温斯坦莱(1609— 1660),是十七世纪英国掘地派 运动的著名领袖和杰出思想家。 其代表作为《自由法》(1652 年)。被马克思称为“最彻底的 共和主义者”,是“真正能动的 共产主义政党”。 具体主张:私有制是人类最大的祸 害;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以 法律的形式描绘自由共和国的蓝 图与制度设想;
4.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 民的委托,是有限的;如果 政府辜负了人民的委托,人 民可以解除原有的委托,重 新委托一个新的政府。政府 的权力只能用来保护人们的 生命、自由、特别是财产权。 洛克关于人民同意、委 托和有限政府的论述,构成 了现代西方政府理论的基本 内容。
4.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与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的 区别:
《利维坦》1651年版的扉页
上半部分:前面画着一座城市,上面有很高 的教堂尖顶;后面一片土地逐渐升高达到一 座小山,从山上浮现出一个腰部以上的男人 半身象:头戴王冠,右手挥着一把利剑(代 表世俗权力);左手抓着一只权杖(代表宗 教权力); 下半部分:书名两边各画着一个城堡和一座 教堂,一顶公爵冠和一顶主教冠,一门大炮 和一道闪电(开除教籍),一堆战争的工具 和一堆宗教论战的武器(经院辩论术),一 片战场和一场经院辩论。 扉页顶端有一行字:“根本不存在超越现存 国家的权力”。 “活的上帝”将一切争论与战争,不管是世 俗的还是宗教的,都压在它的脚下。它就是 和平与安全的象征与化身。
四、论主权者的权力与义务
1.主权性质:主权是国家的灵魂,是至高 无上、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他反对分权、 混合政体、有限政府。 2.主权者的权力:主权的范围和内容涉及 与公共和平、安全有关的一切事务的权力。但 在法律未加规定的一切行为中,人们都有自由 去做自己理性认为最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法 无禁止即自由”,并侧重于经济领域的自由。 3.人民自我保存的自然权利,即生命自由 权。他将这一权利看作国家不得侵犯、不得剥 夺的基本权利。
第一节 英国的宪政传统与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的宪政传统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时期各种政治思想派别
一、英国的宪政传统 英国的宪政传统发端于盎格鲁——萨克逊人的 原始部落民主习惯,到17世纪基本形成,其主 要特色是: 1.英国的等级君主制强化了政治协商的宪政传 统。“王在议会”是英国等级君主制的体现; 1265年西门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 议会产生;英国的等级君主制,为政治协商 提供了组织基础,也为利益表达提供了渠道, 它开创的代议制先河,成为宪政传统中必然的 组成部分。
自然状态存在着巨大的不 便。在自然状态中,既没有一 种明文规定的法律作为裁决纠 纷的共同尺度,又缺少公共裁 判者或公共权力来保证裁决的 执行,它还妨碍了人们专心积 累财产的过程。人们通过社会 契约结束自然状态,正是为了 摆脱这些明显的“不便”。
三、政府的起源与目的学说
1.政府的起源:社会契 约论 2.政府的目标:保护人 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3.政府的合法性:必须 来源于人们的同意。
(二)局限性:带有新兴资产阶级的烙印 首先,他的人性论是抽象的、机械的。 其次,他的权利观和自由观是狭隘的。 最后,他的专制主义主张是保守的、不现实 的。
第三节 洛克的政治思想
生平与著作 论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
政府的起源与目的学说
法治与分权思想
历史地位与评价
一、生平与著作
约翰· 洛克(1632—1704) 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 想家。 洛克的著作主要有:《论 宗教宽容》(提出信仰自由和 政教分离的主张);《政府论》 (下篇被现代政府理论的奠基 之作);《人类理解论》(阐 述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论, 是他研究社会政治问题的理论 基础和方法)。
2.1215年《大宪章》运动以契约的形式,巩 固了法律限制王权、保障权利的宪政观念。 《大宪章》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第一个限制王 权、保护自由的宪法性文件,为英国此后 的宪政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不仅如此, 大宪章也为平民争取自由提供了可以借鉴 的途径,它通过妥协解决问题的经验,彰 显了英国连续、渐进的宪政之路。
三、革命时期各种政治思想派别
(一)革命时期英国政治思想的特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思想内容 丰富,派别众多,总体看,这些政治思想有 两个特点。首先,财产权问题成为政治思想 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成为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
(二)主要派别
1.保王派:代表封建王 权和上层贵族的利益。 代表人物是罗伯特· 菲 尔默(1588—1653), 主要著作是《论父 权》。从父权的角度 论证了王权的合法性。
第五章 17世纪英国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英国的宪政传统与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节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洛克的政治思想
概述 I. 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 英国从封建政制向近代资本主义宪政的转变。 II. 霍布斯综合了个人主义和利维坦式国家这两 个形式上对立的观念,洛克则全面地阐述了 自然权利、法治和分权的基本观点。 III.英国17世纪的革命和自由主义奠定了西方现 代民主国家的基本观念和制度框架,对世界 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契约论与国家学说(综合法运用)
(一)社会契约论 1.人们订立契约时交出了全部
的权利;但为了自我保存人们交出的 实质上是惩罚、侵害他人的权利。 2.主权者没有参加契约,不受 契约的约束,享有绝对的权力;但主 权者不可违抗自然法。 3.霍布斯区分了两种取得主权 的方式,一是按约建立,一是以自然 之力取得,比如战争。
二、论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 (一)自然状态 1.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 态”,人人都是自由和平等的。 2.自然法:自然状态中存在着支配人类行 为的理性——自然法,一个人不能任意地损害 别人的利益。自然法 交付给每个人自由地执 行,人人都有权惩处违反自然法的行为和制止 违反自然法的现象,这使得保护自然权利具有 了互助性。
区别方面 自然权利观 交出的权利 交出权利的方式
霍布斯
保存生命的权利和 权力 全部权利包括伤害 他人的的权利 让渡
洛克
生命、自由和财产 权 惩罚权 委托
政府的行为
政府权力的性质
不受契约的约束
国家是利维坦,拥 有专制权力
受契约的限制
国家的权力不是专 断的
四、法治与分权思想
(一)法治 洛克从法治与自由、法治与统治的关系上 来论证法治。 1.在法治与自由方面,他提出法律的目的 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2.在法治与统治方面,洛克提出政府只能 以正式公布和经常有效的法律,法律的目的, 只能是为人民谋福利。 3.主张法治,反对专制。
4.主权者的义务
(1)根据臣民的权利,霍布斯规定,主权者 的根本义务是保障人民的安全。 (2)主权者必须保护好权力。 (3)主权者必须确定和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 权。 (4)主权者应根据良好的法律和平等的原则 进行统治。 (5)其他义务:奖赏有别
五、历史地位与评价 (一)贡献和影响 1.霍布斯将新科学和政治哲学融会贯通; 2.霍布斯是西方近代首位彻底贯彻个人主义 的思想家,被称为“现代人之父”。 3.霍布斯从抽象人性原则和人的理性出发, 第一次系统地用社会契约论解释了国家的 产生及其基础,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 学说的基本形态。 4.霍布斯关于国家主权的阐述标志着西方近 代政治思想史上国家主权学说的正式形 成。
(二)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1. 国家的产生:霍布斯从契约的角度论证了国家的产生: 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它的行为授权,以便 使它能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 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形成一个人格。承担这一人格的, 就是主权者,其余的人都是他的臣民。他用《圣经》中 “利维坦”象征国家,象征着国家具有威慑所有人的恐怖 力量。 2.国家政体形式: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他认为 君主制是最好的制度,君主的私利和公益合二为一。但无 论哪种政体,权力都必须集中在主权者手里,而不能交给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