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安排实验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联接方式2、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 双缩脲反应(biuret reaction)蛋白质和多肽分子中肽键在稀碱溶液中与硫酸铜共热,呈现紫色或红色,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可用来检测蛋白质水解程度。
2. 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蛋白质经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也可发生茚三酮反应。
3.苯环的黄色反应Tyr+ 浓硝酸黄色TrpPhe+少量浓硫酸+浓硝酸黄色4. 乙醛酸的反应:检测Trp或含Trp蛋白质的反应。
当Trp与乙醛酸和浓硫酸在试管中滴加时,产生分层现象,界面出现紫色环。
主要是由于蛋白质中的吲哚环作用。
5. 偶氮反应偶氮化合物都含有-N=N-这样结构,通常作为染料。
6. 醋酸铅反应()↓--→+--+Pb COO NH Pb COOH N H 2222Pr Pr三、实验步骤1. 双缩脲反应(biuret reaction)取1支试管,加乳蛋白溶液(蛋清:水= 1:9)约1ml 和10%NaOH 约2ml ,摇匀,再加1%CuSO4溶液2滴,随加随摇。
观察现象,记录。
2. 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蛋清:水= 1:9)和甘氨酸溶液1ml ,再各加0.5ml0.1%茚三酮,混匀,沸水浴中加热1-2分钟,观察颜色是否由粉红色变紫红色再变蓝色。
(2)在一块小滤纸上滴1滴0.5%的甘氨酸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1滴0.1%茚三酮乙醇溶液,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是否有紫红色斑点的出现。
3. 苯环的黄色反应向6个试管中按下表加试剂,观察现象并记录。
鸡蛋清溶液(蛋清:水= 1:9)4. 乙醛酸的反应:向3个试管中按下表加试剂,观察现象并记录。
蛋白质溶液(蛋清:水= 1:20)5. 偶氮反应向3个试管中按下表加试剂,观察现象并记录。
鸡蛋清为纯蛋清。
6. 醋酸铅反应取1支试管,加入10%醋酸铅溶液1ml,再加入10%NaOH至产生的沉淀完全溶解为止,摇匀。
加入被水稀释一倍的蛋白质溶液0.4ml.混匀,小心加热,至溶液变黑后,加入浓盐酸数滴,嗅气味,并将湿润的醋酸铅试纸置于管口,观察其颜色变化,记录。
(蛋白质溶液为蛋清:水= 1:1)四、注意事项1、实验内容繁多,请认真预习、操作。
2、操作请按步骤进行五、问题讨论1、如果茚三酮反应呈阳性,结果颜色为何?能否用茚三酮反应可靠鉴定蛋白质存在?2、黄色反应得阳性结果说明什么问题?3、为什么蛋清可作为铅或汞中毒的解毒剂?实验二氨基酸单向纸层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并掌握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2、掌握分配层析法;3、掌握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是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生化分离技术。
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所需样品量少,分辨力较高等优点而广泛的用于物质的分离,并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缺点是展开时间较长。
分配层析法:是利用物质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的一种实验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是一个常数即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
溶剂系统: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水和滤纸纤维素有较强的亲和力,因而其扩散作用降低形成固定相,有机溶剂和滤纸亲和力弱,所以在滤纸毛细管中自由流动,形成流动相,由于混合液中各种氨基酸的分配系数值不同,其在两相中的分配数量及移动速率(即迁移率Rf值)就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移动速率: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Rf决定于被分离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以及两相间的体积比。
由于在同一实验条件下,两相体积比是一常数,所以主要决定于分配系数。
不同物质分配系数不同,Rf也就不同。
(1)物质的结构和分子极性:结构不同极性不同,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也就不同,物质的极性决定了物质在水和有机溶剂之间的分配情况,极性大的易溶于水中即固定相中,Rf小;反之Rf则较大;(2)层析溶剂:首先,溶剂的纯度要高,否则需经预先处理(酸碱抽提,重蒸馏,脱水干燥等);其次,溶剂系统选择应考虑被分离的物质在溶剂系统中的Rf在0.05~0.85,样品被分离物质的组分的Rf之差最好大于0.05。
再次,有些溶剂系统必须新鲜配制,如正丁醇-甲酸-水系统久放易引起酯化;最后,溶质和溶剂之间若能形成氢键,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很大;(3)pH值:溶剂、滤纸和样品的pH值都会影响物质的解离,从而影响物质的极性和溶解度,使Rf改变;溶剂的pH还可以影响流动相的含水量,溶剂的酸碱度大,吸水量多,使极性物质的Rf增加(将滤纸和溶剂用缓冲溶液处理);(4)滤纸:层析滤纸由高纯度棉花制成,要求滤纸要清洁,质地均一,厚薄一致,纤维松紧度适中,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要被溶剂所饱和。
不同型号的滤纸,其厚薄程度、纤维松紧度各不相同,因此,滤纸纤维结合水的量不一样,两相的体积比也就不同,Rf也不同;另外,滤纸的杂质也会影响Rf,必要时进行预处理(可用0.01~0.4M的HCl处理除去金属离子);(5)室验室的温度和时间:温度影响物质在两相中的溶解度,即影响分配系数;也影响滤纸纤维的水合作用,影响固定相的体积;也显著地影响溶剂系统的含水量,即影响流动相的组分比例,层析必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某些对温度敏感的溶剂系统,最好不配制成饱和溶液。
层析时间长Rf大。
(6)展开方式:下行法(层析缸上部有一盛展开剂的液槽,滤纸点样端向上进入槽中,重现性差,斑点易扩散)Rf大,上行法Rf小;环行法(最好用无方向性的特制滤纸)用圆形滤纸层析时,由于内圈较外圈小,限制了溶剂的流动,Rf较小。
(7)样品溶液中杂质:如氯化钠的存在会影响氨基酸的Rf值。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标准品2、仪器:(1)毛细管(2)电热吹风机(3)层析缸(4)层析滤纸(5)小型玻璃喷雾器(6)铅笔、直尺等。
3、试剂:(1)氨基酸标准溶液: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标准品。
(2)溶剂系统:正丁醇:冰乙酸:水=40:10:30 (体积比)摇匀,取上层清夜;(3)0.1%的水合茚三酮溶液。
四、实验步骤:1、样品的准备:(实验室准备)2、滤纸的准备:取一长方形滤纸,在滤纸纵向对应的两边距边沿2cm处,各画两条平行线,一条作前沿标志,一条作点样线,在点线上每隔2cm画一个“+”作为点样位置,共4个点。
3、点样:用毛细管点样,中间的点混合氨基酸,两侧点三种标准氨基酸;每个点样点重复点2次,每点一次用电吹风吹干后再点下次(此时,用冷风吹干,防止氨基酸变性降解),点样点的直径应控制在2mm左右,点样完毕用定书针将滤纸做成筒形,点样面向外,注意纸的两边不要接触。
4、展层:向层析缸中加入层析溶剂,液层不要超过点样线,(高约1.5cm,约50-60ml溶剂)将滤纸点样点朝下放入层析溶剂中,将层析缸密闭,待溶剂到达标志线后取出,冷风吹干。
5、显色:用喷雾器将0.1%茚三酮显色剂均匀喷在滤纸上,热风(加快反应)反应吹干显色。
五、实验结果与计算:1、用铅笔将层析色谱轮廓和中心点描出来。
2、测量原点至色谱中心和至溶剂前沿的距离,计算各种氨基酸色谱的Rf值。
3、分析混合样品中未知氨基酸的组分。
六、思考题:1、分析影响移动速率的因素有哪些?2、何谓分配层析法和分配系数?实验三 蛋白质两性解离与等电点测定一、 实验目的1、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
2、学习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一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仍然存在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因此蛋白质与氨基酸一样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
pI 概念: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 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 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pI 是蛋白质的特征性常数。
利用蛋白质两性电离的性质,可通过电泳、离子交换层析、等电聚焦等技术分离蛋白质。
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其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 值。
本实验借观察在不同pH 溶液中的溶解度以测定酪蛋白的等电点。
用醋酸与醋酸钠(醋酸钠混合在酪蛋白溶液中)配制成各种不同pH 值的缓冲液。
向诸缓冲溶液中加入酪蛋白后,沉淀出现最多的缓冲液的pH 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1、试剂乙酸(1mol/L 、 0.1mol/L 、 0.01mol/L) 0.2mol/LNaOH; 0.2mol/LHCl;0.5%酪蛋白溶液;0.01%溴甲酚绿指示剂; 酪蛋白-乙酸钠溶液 2、器材试管、移液管 四、实验步骤PrNH 3+COOHPr NH 3+COO -Pr NH 2COO --OH -H+兼性离子pH=pI阳离子pH<pI阴离子pH>pI1、蛋白质的两性反应1ml 0.5%酪蛋白+4d0.01%溴甲酚绿先滴加0.2mol/l HCl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然后再滴加0.2mol/l NaOH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现象。
2、酪蛋白等电点的测定(1)不同pH环境条件的营造(2)向上述7支试管中各加1ml酪蛋白乙酸钠溶液,混匀,静置5min,观察各管浑浊度,用+、±、-等符号表示浑浊度,并判断酪蛋白等电点。
五、实验记录1、蛋白质的两性反应结论:2、酪蛋白等电点的测定结论:六、思考题1、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酪蛋白的等电点?为什么?2、如何根据以上实验现象确定制备酪蛋白路线?实验四牛乳中酪蛋白的制备一、实验目的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g/L。
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7。
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调到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
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离心机,抽滤装置,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电炉,烧杯,温度计2、试剂(1)95%乙醇;无水乙醚;乙醇-乙醚混合液(体积比1:1)(2)0.2mol/LpH4.7 醋酸—醋酸缓冲溶液3000mL(先配制A液与B液)A液:(0.2mol/L醋酸钠溶液):称NaAC·3H2O54.44g,定溶至2000mL。
B液:(0.2mol/L醋酸溶液):称优级纯醋酸〈含量大于99.8%〉12.0g定溶至1000mL。
取A液1770mL,B液1230mL混合即得pH4.7的醋酸—醋酸缓冲溶液3000mL。
3、材料牛奶五、实验操作1.将25mL牛奶加热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