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思考并讨论: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课程中是如何设
置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 你对这种设置有何看法? 新课标是如何处理自然地理与人文 地理的关系的?
2、经济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有三个新趋势将在深层次上 改变地理科学研究的内容范畴和作用机理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知识经济和新经济的影响
2、社会需求的推动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地理学研究的主 流方向集中在农业发展、工业的资源开发 和利用、重大项目的选址和区域发展规划 等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后,资源保护、环境建设、 灾害防治、城市和农村发展等问题成为地 理学应用研究的热点。 以GIS技术应用为龙头的地理信息和3S技 术应用产业化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第一,地理学本身的内在动力——主要是通过
发现并解决新的科学问题而使地理学得到发展 第二,社会需求的推动——通过提出新的命题 和目标拉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第三,技术方法的进步——改变了地理科学的 研究与实践手段,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
1、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思考并讨论:
地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及其研究目的 传统地理学研究的局限性
(2)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比较
国家 英国 法国 俄罗 斯 地理课时设置
占中学总课时的10%, 高中另加地理选修课时 初中、高中地理共12课 时/周 初中、高中地理共11课 时/周,总课时达374节 (不包括高中选修课) 高中地理总课时为210 节 高中阶段地理课程共 5~10课时/周 高中地理课时由各地学 校自定 高中地理总课时为220 节
育国际宪章》
标志着国际地理教育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 阶段。
一、世界主要国家高中地理课程 比较研究
高中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比较 高中地理课程目标比较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体系及结构比较 地理课程的教学策略比较 地理课程的评价比较
1、高中地理课程类型及其 设置比较
高中地理课程类型比较 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比较
地理学在以上几方面所做出的 巨大贡献,正是地理学价值的 一个重要体现。
中国目前的 地理学,是 一门应用性 较强的学科。 不仅在决策 支持方面, 而且在涉及 区域和空间 问题的管理 方面开拓了 许多应用领 域。
3、技术方法的革新
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深入。 长期定位观测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 重视。 3S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成因理论与动力机制的研究对象由点到面、 由微观到宏观、有区域到全球。
其次,普通高中地理教育还具有自己独特 的价值。 如何体现普通高中地理教育的独特价值? (如何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功能进行定 位?)
地理学科性质内涵的价值
社会的客观需求 学生成长的心理适应性
一、地理学价值的拓展
随着地理学的不断发展,地理学的价值也 相应地得到了拓展,这种价值的拓展主要 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推动力:
新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章 课程的功能定位
首先,普通高中地理教育具有和其他学科 教育相同的教育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 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就决 定了普遍进行国民素质教育依然是高中教育的 基本任务,自然是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基 本任务。
3、地理学习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地理学习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包括发展 地理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等智力与非智 力因素。 值得注意的一点:
地理知识因素要体现知识的层级性特点,改变
传统课程重视事实性知识而忽略了方法论知识、 规范性知识和价值知识等其他层次知识的教学 观念。
高中地理课程的地理事实知识教学,要使学生掌 握认识地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理解地 理内容同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这样才有利于 实现“知识”与“智能”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 有利于地理情感和态度的形成。 高中地理课程地理能力的培养应突出地表现在:
(1)高中地理课程类型比较
美国
1991年在《美国2000年教育纲要》中地理与英语、数
学、科学、历史一起列为5门核心课程。 1993年在《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以法律形式 将地理及其他6门学科指定为必修课程。
英国
1993年颁布了《国家地理课程》,结束了没有国家统
一地理课程标准的历史,并把地理列为10门必修课程 之一。
2、地理学习动机
地理学习动机:是学生个体发展和维持 其地理学习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与地 理课程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思考并讨论:
目前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如何?
影响学生学习地理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如何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
目前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
远大志向激励下的“主动型” 追求优良学习成绩的“认真型” 兴趣引发的“情绪型” 受偏科思想影响的“被动型” 被外界硬逼出来的“对付型” ……
日本
从1994年起实行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地理为限
定性选择必修课程,还开设社会见习、地理见习、地 学见习等地理活动课程。
法国、德国、俄罗斯
地理课程一直被列入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中。
结论: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地理课程类型在性质
上有两种情形,一是作为必修课程;二 是作为选修课程。多数国家将地理列为 必修课程。 世界各国高中地理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 地位明显提升。
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容忽视的趋势:
由于高度重视环境演变问题,环境伦理道德观
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将成为人类新世纪的主流意 识,以此对现代化道路与前景、发展方式与效 果的选择和评价,将会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 生全方位的深刻影响。 全球性问题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活 动当中,社会结构多样性与趋同性并存。


规定所有公立学校5~14岁的学生必须学习地 理课程,14~16岁学生可以选修地理 高中阶段每年开设地理课,高中的第二、三学 年内分文理班开设地理课程 国家规定,高中阶段每个年级均开设地理课, 必修课由俄罗斯自然地理、俄罗斯人口和经济 地理、世界经济和社会地理 高中地里为限定性选择必修课,分为地理A、 地理B、地理Ⅰa、地理Ⅰb、地理Ⅱ 初、高中阶段的每个年级每周都开设1~2节地 理课,重视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主要有“地球和宇宙科学”、 “环境科学”、“经济地理”,可以自由选择 高中9~10年级地理必修课100学时,11~12年 级分为预备课程和高级证:
文化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课程中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操?
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精神境界、珍视世界文化多 样性的审美情趣、积极向上的社会态度与道德准则 以及正确的行为准则。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节俭的美德。
把资源环境教育与品德养成教育结合起来。
加强地理美学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第二,以全球问题为对象,进行宏观层面的综
合研究,解决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 问题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互渗透,重大的自 然地理过程纳入了人类活动因素的驱动力研究。 人文地理将资源与环境作为作用因素和决策 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研究。 在地理学外部则更多地强调地球4大圈层的相 互作用关系的研究,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成为新 世纪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共同主题。
格局研究所能达到的视野有很大的局限性,不 能提供认识和预测环境变化所必需的资料。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理学发展的三个方向:
地表热量与水分平衡 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转化 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在上述研究方向上,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的研究重心发生了转变:
自然地理学,注重野外定点观测和室内的实验 研究。
人文地理学,注重地理空间的人流和物流的调 查分析
目前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目前地理学呈现出两个发展趋势并存的特点: 第一,从“过程”入手采用实验和微观研究的
方法,探讨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 自然地理侧重生物、化 学和物理等的过程研究 人文地理侧重经济、文 化和社会过程的探讨
地理学在微 观研究层面 进一步分化
第二章 国内外课程设置比较
世界主要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课程 比较研究 国内课程的历史回顾与改革发展
第一节 世界主要国家及我国港 台地区课程比较研究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 施改善本国的地理教育
美国深入开展地理教育复兴运动 英国颁布了《国家地理课程》 俄罗斯研制地理教学新大纲 中国倡导与实施学校地理素质教育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公布《地理教
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思考并讨论:
经济发展对地理课程有何影响?
3、文化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文化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既反映在区 域文化景观的变化和差异方面,也体现在 国家和地区文化内涵和精神方面。除了传 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对地理课程产生 的影响外,还应当给予制度文化高度的重 视。 制度文化以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行为准则 (如规章制度)为呈现方式,体现一定空 间范围的主流文化方向,反映人与环境、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目前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地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
地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是发生在陆地表层的各
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结构。
地理学研究的目的
为合理布局经济活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
源、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传统地理学研究的局限性
传统地理学停留在经验性、描述性范围的空间
二、地理基础教育的社会需求
20世纪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世纪之交,又面临着价值观、社会形态和 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目前,社会除 了对地理基础教育具有传统意义的需求之 外,高度重视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对地理课程的影响,是体现地理教育改革 时代性特征的必然选择。
相关主题